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23 16: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报告显示:长江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据此回答问题。
1.造成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包括
A.流域内利·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
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
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远大于求
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长江沿岸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
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
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
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
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飓风“古斯塔夫 ”、“汉娜 ”、“艾克’”和“约瑟芬”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径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图,回答问题。
4.以下能反映飓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5.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
A、GPS B、GIS C、RS D、雷达
6.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
⑤修建水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7.此时北半球是
A. 春季 B. 秋季 C. 夏季 D. 冬季
8.在气压带甲控制下的附近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9.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
A. 亚洲高压 B. 亚洲低压 C. 夏威夷高压 D. 阿留申低压
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回答问题。
10.“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确定不变的
11.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调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阅读材料,新华社3月25日报道 料峭的冬日刚刚过去,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即席卷了半个中国。3月16日沙尘暴首先在甘肃民勤等地出现,随即而生的扬沙天气迅速蔓延至甘肃全省。几乎在同时,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中国。“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3月19日的北京,正如老舍先生《正红旗下》中的描写。“沙雾”并未就此停步。三天之内,它随西北风一路而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随后越过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港台。回答问题:
12.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④世界气候变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 对扬尘、沙尘暴起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暖锋 C.冷锋 D.反气旋
14.以下哪一个不是形成沙尘暴所必须的条件( )
A. 强风 B. 沙源 C. 不稳定的天气 D. 干旱
15.北半球夏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惠州昼长夜短 B.长江进入枯水期 C.地中海多雨 D.日本盛行偏北风
16.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问题。
表1
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二、双选题
17.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变化
C.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冲刷严重   D.地方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问题。
18.“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拉尼娜”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
C.“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秘鲁寒流势力过强,大量冷海水沿赤道附近西进造成的
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势力过强造成的
1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多暴雨洪涝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20.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的原因是( )
A、交通便利,利于获得建筑材料
B、沿河修建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C、使人文景观沿河分布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D、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运输主要是水运
2012年5月15日,某气象信息公司“天气新闻”宣布将发射卫星,以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并根据卫星观测数据预测“北极航路”。据此回答问题。
21.观测北冰洋海冰状况并预测“北极航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Internet
22.“北极航路”的开辟对我国的意义有 ( )
A.缩短我国与西欧各国的海上航程
B.加快北冰洋沿岸的资源开发
C.促进我国与北冰洋沿岸国家商贸往来
D.带动北冰洋沿岸各国经济发展
读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关于朝鲜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
B.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24.我国环渤海地区优先承接韩国转移的部分产业,主要目的是
A.积极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B.便于促进区域经济联系
C.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
D.改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2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空2分)
(1)该图所示节气为
(2)图中C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 .
C点在A点的 方向。??
(3)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是________ 地方时相同的是
(4)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5)图中A B C D 四点中在春分日时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26.阅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若P点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则P点的正确位置是(  )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洲西南沿海
(2)若P地受西风季节性影响,则P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说明该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原因。
(3)若P点位于美国,试归纳P处旗杆从国际儿童节至我国教师节期间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
27.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读“我国寒暖变化的趋势图”和“人地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左边“人地关系模式图”中,A表示 ,B表示 ,2 表示 。
(2)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仅从气温考虑,由右图可知,
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 (寒冷,温暖)期;
1850一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 。
(3)下面三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甲 ,乙 ,丙
(4)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28.读下面四种海岸类型景观图,回答问题(10分):
(1)A海岸类型是 ,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是 ;
B海岸为砂质海岸,主要特点是 ,开发利用主要方式 。
(2)C海岸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
(3)盐城沿海分布有江苏最多的 海岸(填字母),主要利用方式是 。
29.海蓬子是生长在海滩、盐碱滩涂沙地,有梗无叶的绿色植物,生长期约220天,其中有50~60天可以保持青嫩鲜绿芽茎。读图,完成题。
(4)图示M、N分别代表 ( )
A.烹饪、油脂 B.粉碎、油饼粕
C.制衣厂、油脂 D.纸板厂、油饼粕
(5)该植物适合在我国推广种植的地区是 ( )
A.浙江 B.江苏 C.上海 D.广东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DDDDC
6-10 CCACC
11-16 BDCDAA
二、双选题
17.AD
18.AC
19.AC
20.AD
21.AC
22.AC
23.AC
24.BC
25.
(1)北半球冬至日
(2)60°W,东北
(3)AC AB
(4)23°26′S 120°W
(5)C
26.
(1)D
(2)地中海气候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3)先变短后变长(1分)(国际儿童节至6月22日(夏至日)期间,旗杆正午影长逐渐缩短;6月22日(夏至日)至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旗杆正午影长逐渐延长。)
27.
(1)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3分)
(2)寒冷(1分) 寒暖波动(冷暖交替)(1分)
(3)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3分)
(4)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任2点,2分)
28.
(1)基岩海岸 开发港口(或发展旅游)
坡缓水清 开辟为海滨浴场
(2)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湿地;海洋防灾减灾(如抵抗海浪侵蚀);(答2 点)
(3)D 滩涂养殖(或发展生态旅游、建成盐田)
(4)D
(5)B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