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7: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抗战时期由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2.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殷所认为不能保持日之地,彼等竞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泰晤士报》认为
A.中国军队军械十分充分 B.此次会战对华无足轻重
C.作战的双方均损失惨重 D.军备强大的日军未失败
3.“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历时4个多月,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5.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C.百团大战纪念馆 D.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6.以下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积极抵抗的有( )
①威海卫战役②淞沪会战③太原会战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拼死抵抗,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指挥该战役的广西籍将领是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张自忠 D.赵登禹
8.一位英国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徐州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0.下图是抗日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 )
A.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首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1.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车来接……”该战役的重要意义是(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C.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二、综合题
13.1938年6月—10月的豫湘桂战役,使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改正: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遭到外来势力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2)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3)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在此地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材料二: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城市。
(4)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昌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5)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影响。
(6)从武昌起义到武汉会战,以及2020年的武汉抗疫,都传递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什么?
15.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爆发于武汉(历史上,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施虐于全国。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阶段性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被增开为通商口岸。其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应当改变过去的右倾投降立场,坚决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展开武装斗争……
——摘编自《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解读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的发言既是对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之后革命策略转变的重要贡献。请问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材料四 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B项正确;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排除A项;武汉会战使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获得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C
【详解】
依据题干“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可知《泰晤士报》认为作战的双方均损失惨重,C项正确;据“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可知并不认为中国军队军械十分充分,排除A项;据“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可知认为此次会战对中国影响巨大,排除B项;据“但殷所认为不能保持日之地,彼等竞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可知肯定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并没有强调军备强大的日军未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可知武汉会战经过四个半月的鏖战,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尚未占据主动,排除C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项正确;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A项;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41年12月,正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中国战场上却喜迎第三次的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因此,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应该参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故B项符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与李宗仁无关,排除A项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排除C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由林彪指挥,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
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排除①;1937年8月到11月,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②符合题意;1937年9月到11月的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③符合题意;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大规模防御战役,④符合题意。故选②③④组合,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日军向山东台儿庄发起攻击,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与日军激战,共歼灭1万余人,B项正确;张学良、张自忠没有指挥台儿庄战役,排除AC项;赵登禹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英雄牺牲,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材料中的“战争”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D项正确;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徐州会战爆发于1938年,与题干“1941年12月”不符,排除A项、B项;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与题干“1941年12月”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时期,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B项;武汉会战后,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台儿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B项正确;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首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C项;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B
【详解】
根据“抗战老兵”、“徐州”、“李宗仁”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B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A项;武汉会战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百团大战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C项正确;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分别以上海、武汉沦陷而告终,并非胜利,排除AD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起的一次战役,排除B项。故选C项。
13.错误。把豫湘桂战役改为武汉会战。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豫湘桂战役改为武汉会战。
14.(1)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只要答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可以给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近代史结束。
(2)洪秀全。
(3)南京大屠杀。
(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任意答一点可得分)
(5)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6)坚持不懈;敢于挑战;永不认输;直面困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1)据所学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了中英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共产党推翻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史结束,所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这一政权的名称是太平天国,主要领袖是洪秀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者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在此地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式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4)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5)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万家岭战役大大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压制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嚣张气焰,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6)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不懈;敢于挑战;永不认输;直面困难等等。
15.(1)位于长江流域;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口位于长江流域,第一批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位于东南沿涨,因此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反映出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
根据材料二“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第二天,新军占领武汉三镇,取得了辛亥革命的首义胜利。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
根据材料“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应当改变过去的右倾投降立场,坚决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展开武装斗争……”“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4)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