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9: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朱元璋 D.李世民
2.与以前的农民起义相比,表明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是( )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主张政治平等
C.提出了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口号
D.没收了地主和官僚的土地、财产
3.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
A.建立起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得到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
4.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领导这场农民起义的是( )
A.李自成 B.黄巢 C.张角 D.吴三桂
5.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 B.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
6.投降清军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李自成 B.张献忠 C.吴三桂 D.郑和
7.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8.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9.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B.封建国家的大分裂时期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被百姓呼之为闯王的是( )
A.张献忠 B.李自成 C.黄巢 D.刘福通
11.下列农民起义中首次明确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2.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末人们愿意“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A.闯王治军严明;人数众多 B.闯王军队战斗力强悍
C.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 D.明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13.下列关于如图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14.明末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众欢迎和拥护的闯王是( )
A.安禄山 B.黄巢 C.李自成 D.吴三桂
15.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17.明朝末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当时的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明朝是如何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随后,清太宗对明朝加强攻势,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B项正确;努尔哈赤是迁都沈阳的人,排除A项;朱元璋建立明朝,排除C项;李世民是唐朝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后,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我国农民起义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C项正确;之前的农民起义好多都建立政权,不属于新水平,排除A项;主张政治平等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表现,排除B项;没收了地主和官僚的土地、财产之前的农民起义也有过的现象,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发展到新水平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材料“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可知,李自成救济贫民,赈济灾民,获得了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扩充了起义部队,D项正确;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是时间是1629年,起义后不久久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排除B项;1644年推翻明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A项正确;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排除B项;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排除C项;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引清军人关,排除D项。故选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项正确,排除A项;CD项发生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三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C项正确;张献忠、李自成都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AB项;郑和七下西洋,不是明朝将领,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是李自成起义的口号,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项排除;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B项排除;黄巢起义的口号是“天补均平”,D项排除。故选C。
8.D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李自成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这体现了明清易代,D项正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大分裂时期,它是处于907年—979年之间,排除B项;宋金对峙指的是南宋时期和金政权的并立局面,与题干时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但这时开始采用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并不开放,D项正确,排除BC项;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朱由检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项正确;张献忠与“闯王”称号无关,排除A项;黄巢在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刘 福通与“闯王”称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明朝末年,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均田免粮”明确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D项正确;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和黄巢起义都没有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根据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看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说明明朝的统治不得人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态度,不是军队纪律,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战斗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匪患横行,而是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人物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大齐政权是唐朝黄巢起义时建立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号称“闯王”,C项正确;唐朝中期,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排除B项;明末,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农民军,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为满洲;后金为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B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C项;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标题可以是:我眼中的袁崇焕。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
(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17.局面: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答出任意两点)。
原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答出任意两点)。
过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出现的社会局面是,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的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是因为,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过程是,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