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两宋时期出现了一些政权,其中有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A.北宋一辽一金-西夏 B.辽一北宋一西夏一金
C.辽一金一北宋一西夏 D.北宋一辽一西夏一金
2.以下战事发生与下图书籍内容相关的是( )
A.消灭辽 B.陈桥驿兵变 C.郾城大捷 D.澶州之战
3.如果把“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国家建立巩固 B.时代繁荣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 D.盛世危机四伏
4.有人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下列属于南宋抗金名将的是
A.杜如晦 B.霍去病 C.岳飞 D.唐太宗
5.下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疆域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是( )
A.隋朝统一图 B.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C.蒙古政权兴起图 D.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宋夏和议
C.金与北宋对峙 D.金与南宋对峙
7.中学历史课是中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光谷某初级中学的小林同学要在本班“爱我中华”的历史活动课上做主题发言,以下适合他选择的历史题材是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岳飞抗金 D.回族诞生
8.““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摘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白话译文)1128年,李清照于乌江有感而作。李清照作此诗时
A.金军已经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D.金朝相继攻占辽的都城等地
9.如下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黄巢起义 D.寇准抗辽
10.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11.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
A.北宋灭亡 B.岳飞遇害 C.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D.南宋灭亡
12.两宋时期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以下能够正确反映当时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形势的一项是
A. B.
C. D.
13.某同学整理宋朝时期的历史资料,不能入选的是( )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贞观之治 D.杯酒释兵权
14.有这样一个政权,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南宋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 )
A.女真 B.党项 C.契丹 D.蒙古
15.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木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国耻”是指 (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二、综合题
16.观察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序号 时间 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
① 641年 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
② 702年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 713年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④ 1127年 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⑤ 1141年 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⑥ 1276年 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
(1)概括表格中显示的唐宋时期民族政权交往的方式。
(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17.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岳”指的是谁?要“撼岳家军”的是谁?
(2)材料二所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二人身上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在民族并立的时代,你认为各民族应该怎样友好相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为大金。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辽一北宋一西夏一金,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C项正确;辽被灭于1125年,早于岳飞抗金,排除A项;960年陈桥驿兵变,岳飞抗金再早开始于1127年,排除B项;1004年澶州之战,是宋辽之间的战争,排除。故选C项。
3.C
【详解】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题干“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西夏、辽对立,南宋和西夏和金对立,体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和“国家建立巩固”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仅列举了两宋和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不能看出“时代繁荣开放”,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看不出“盛世危机四伏”,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根据“南宋抗金名将”判断是岳飞抗金。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里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C项正确;杜如晦是唐朝宰相,排除A项;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将军,排除B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地图和所学可知,图中政权有南宋、金、西夏、大理等。1115年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建立南宋,都临安。南宋曾与西夏、金并存,西夏在西北,金位于南宋的东北,与南宋对峙,D项正确;隋朝是统一王朝,且都城在长安,排除A项;图中没有北宋政权,排除B项;图中只有蒙古部,蒙古政权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根据题中诗句的“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都城在汴州(开封)。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南宋的都城在杭州,当时北有金的威胁,南宋皇帝却在杭州苟且偷安,这首诗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安于现状。题干诗歌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金与南宋对峙,D项正确;宋辽对抗、宋夏和议与题干诗歌无关,排除AB项;1127年,金灭北宋。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爱我中华……”及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C项正确;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A项;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排除B项;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B
【详解】
根据题干“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可知表达了李清照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也暗含了对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南渡偷生的讽刺,B项正确;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排除A项;1140年, 岳家军郾城大捷 ,排除C项;1125年,辽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取得郾城大捷的是岳飞,所以他要讲述的应该是岳飞抗金,B项正确;卫青、黄巢和寇准都与郾城大捷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使得北宋与辽之间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使得南宋与金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产生的相同影响是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C项正确;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开发历史悠久,而材料所述两次和议对黄河流域开发意义不大,排除A项;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都规定宋朝给对方大量“岁币”,因此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B项;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均反映的是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并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A项正确;岳飞遇害是在南宋,排除B项;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排除C项;赵构于1127年建立南宋,南宋灭亡是在12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之前,北宋和辽已经灭亡。A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排除B项;地理位置不符,排除C项;1125年,辽被金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出现贞观之治,C项符合题意;在宋代,宋真宗时期澶渊之盟,宋钦宗出现 靖康之变,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自11世纪前期建立,到1227年亡国,历经十帝,享国189年。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南宋并立,因此建立该政权的民族是党项,B项正确;女真建立的是大金,与南宋对峙,排除A项;契丹建立的是辽,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时,北宋已经在1127年灭亡,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太妃、太子、宗戚等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6.(1)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议和等。(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2)被动挨打。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
(3)和平往来。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反映的是和亲;“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反映的是设置机构;“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反映的是册封;“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反映的是战争;“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反映的是议和等。
(2)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其原因是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策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宋朝的对外战争策略失当。
(3)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反映出民族交往的主流趋势是和平、友好。
17.(1)岳飞,金军。
(2)文天祥,抗元。
(3)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等。
(4)加强交流,减少战争,和睦相处等意思对即可。
【详解】
(1)材料一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抗金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在金兵中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金与南宋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金兀术说的。
(2)依据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可知是文天祥的名句。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和文天祥身上都体现了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等精神。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交流,减少战争,和睦相处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