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ài) 亢奋 (kàng ) 飞溅 (jiàn)
B.恬静 (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yǒng)
C.战栗(lì)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答案:D(A塞sè B冗rǒng C磅pá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亢奋 沉稳 严竣 戛然而止 B.烧灼 骤雨 束缚 叹为观止
C.凝聚 幅射 蓦然 大彻大悟 D.淋漓 舞姿 篷勃 惊心动魄
答案:B(A 项“严峻”;C项“辐射”;D项“蓬勃”)
3.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________了、________了、________了的那么一股劲!
A.撞开 冲破 挣脱
B.冲破 挣脱 撞开
C.挣脱 冲破 撞开
D.冲破 撞开 挣脱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小小的躯体里蕴藏着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让人惊叹。
B.面对冗杂的材料和层出不穷的问题,他没有埋怨,而是有条不紊的一一处理。
C.在冬奥会举行期间,市里实行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D.近日,我军一场惊心动魄的实兵实装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
答案:C(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停止,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学校将全面整治并排查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B.为了避免我国藏族同胞再受到尼泊尔地震的伤害,解放军战士带领他们连夜撤离了灾区。
C.邓小平虽然离开了四川广安,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D.元旦前夕,许多商家将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答案:B(A选项中,“整治”与“排查”的语序不当。“整治”与“安全隐患”搭配不当。C选项中,搭配不当,“笑貌”与“回荡……耳畔”搭配不当;D选项中,“举行”缺少宾语“的活动”。故选B。)
6.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⑶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
⑷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
⑸“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彻些!”( )
答案:⑴排比⑵比喻⑶拟人⑷对比⑸引用
7.下列对《安塞腰鼓》一文的写作特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答案:D(D项错误,将“恢宏”改为“磅礴”。“气势恢宏”多用于具体的、静态的物体,如建筑物、广场等等。“气势磅礴”多用于表意,用于抽象的画面、场景,如大型表演、文学作品等等。)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情,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各个地方戏曲的特点来写句优美生动的话。
示例:安塞腰鼓那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答案:京剧的雍容华贵,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宛转,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课内语段阅读
安塞腰鼓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
⑧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⑴□□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⑵□□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⑶□□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A处)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B处)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C处)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D处)
……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将“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
⑴________ ⑵________⑶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用“△”标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快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3.文章以“热闹”开头,最后又归之为“静”,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什么?
4.文中有几句是文章层次和作者感情发展的语言标志,请在文中找出这几个句子标出。
5.“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7.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 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 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8.“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应放回何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在下面相应序号的括号内打“√”
A处( ) B处( ) C处( ) D处( )
答案:1.⑴燥热⑵飞溅⑶亢奋 2.有力 疾速 大起大落
3.反衬安塞腰鼓的气势和震撼力
4.“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5.单独成段,醒目,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转动。
6.示例:“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7. D 8.B处
三、体验中考
【2018年中考北京卷】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超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
(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1.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⑴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
3.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
4.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
答案:1.⑴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绝伦的艺术品?⑵第一段极度赞美了信天游,但没有任何具体介绍,为下文做铺垫的同时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什么它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2.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
3.运用比喻对偶修辞手法,将陕北的山川大地,比喻成延长信天游的舞台,生动形象地展示信天游的普及贴近生活的特点,将信天游的歌声比作云霞之辞,体现了信天游的高亢嘹亮的特点。4.【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ài) 亢奋 (kàng ) 飞溅 (jiàn)
B.恬静 (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yǒng)
C.战栗(lì) 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亢奋 沉稳 严竣 戛然而止 B.烧灼 骤雨 束缚 叹为观止
C.凝聚 幅射 蓦然 大彻大悟 D.淋漓 舞姿 篷勃 惊心动魄
3.句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________了、________了、________了的那么一股劲!
A.撞开 冲破 挣脱
B.冲破 挣脱 撞开
C.挣脱 冲破 撞开
D.冲破 撞开 挣脱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小小的躯体里蕴藏着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让人惊叹。
B.面对冗杂的材料和层出不穷的问题,他没有埋怨,而是有条不紊的一一处理。
C.在冬奥会举行期间,市里实行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D.近日,我军一场惊心动魄的实兵实装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学校将全面整治并排查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B.为了避免我国藏族同胞再受到尼泊尔地震的伤害,解放军战士带领他们连夜撤离了灾区。
C.邓小平虽然离开了四川广安,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D.元旦前夕,许多商家将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6.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⑶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
⑷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
⑸“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彻些!”( )
7.下列对《安塞腰鼓》一文的写作特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情,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各个地方戏曲的特点来写句优美生动的话。
示例:安塞腰鼓那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二、课内语段阅读
安塞腰鼓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
⑧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⑴□□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⑵□□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⑶□□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A处)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B处)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C处)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D处)
……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将“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
⑴________ ⑵________⑶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用“△”标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快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3.文章以“热闹”开头,最后又归之为“静”,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什么?
4.文中有几句是文章层次和作者感情发展的语言标志,请在文中找出这几个句子标出。
5.“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7.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 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 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8.“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应放回何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在下面相应序号的括号内打“√”
A处( ) B处( ) C处( ) D处( )
三、体验中考
【2018年中考北京卷】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③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超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
(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③【圪】念gē。
1.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⑴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
3.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
4.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下面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文章结尾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甲】红圈圈 【乙】一圈红 【丙】圈圈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