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20/01/01
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
研习任务
必备知识: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积累文学常识。
基本能力: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
学科素养: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走近作者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写作背景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了5年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
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示意图
如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脖子变长的原因?
长颈鹿过度繁殖,由于存在变异,其中有些长颈鹿脖子较短,有些则较长,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低处的资源有限,慢慢地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才能获得较丰富的食物,短脖子的长颈鹿由于缺少食物慢慢被淘汰,长脖子长颈鹿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为现在的长颈鹿。
自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概括段意
第五、六段: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而特创论则不能;列举生物现象,巩固“自然选择”的观点。
第七段: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
第八段:自然选择让生物得到适应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而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性的。
第九段:从本能的形成、遗传角度论证自然选择。
概括段意
第十段:自然选择可以解释杂交的后代与其父母的相似性,特创论则不能。
第十一段:以地质记录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从遗传与变异的角度论证自然选择的正确性。
第十二段:生物的地理分布的重要事实可以证明遗传变异学说。
第十三段:生物的地理迁徙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第十四段:生物的物种变异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文章结构
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就是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然后从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与相关事实展开论述。文章论述的基本结构为总分关系。
第一部分: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第1-2段)。
第二部分: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事实和观点(第3-14段)。
第一层:论述自然选择下有变异发生(第3-7段)。
第二层: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8-11段)。
第三层: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第12-14段)。
文章主旨
文章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并列举大量科学考察所得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观点,有力的驳斥了特创论的观点。
批注阅读
师生共同批注文章第一部分。
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或者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可以是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等。
批注阅读
小组合作探究批注文章第二部分。
第一小组:第3——7段;
第二小组:第8——11段;
第三小组:第12——14段。
要求: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1.第1段中作者说“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证明自然选择的作用的
①人们可以将驯养的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②所有的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
③动植物通过自然选择来保存和积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变异或个体差异,做到适者生存。
2.第三自然段中的“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论证什么内容?
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3.文章第5段说“自然界中没有飞跃”,你认同达尔文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事实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我赞同这个观点。
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一般不会产生巨大的突变。
观点二:我不同意。
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物种出现的过程。地球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5次,因此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4.地质记录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哪些有力的证据?
①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因为旧的生物类型要为新的改良类型所取代,体现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法则。
②各地质层中的化石,其性状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其上下地层的化石之间,证明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③一切灭绝了的生物可以与所有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④现生生物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某些类型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退化的生活习性,而在体制上发生了退化,这些情况都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因果论证
01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结论,其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加以说明。
①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
如第1段“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第11段“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如果……那么……”“然而……因为……”“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
②多用限制性词语和长句,体现科学论著的严谨性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最后一句是得出结论的核心句,前几个分句从物种繁殖的趋向、物种变异的后代占据多种多样生活场所的目的的角度分析原因,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③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第5段“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一句,“重大革新”“微小变异”表现了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4.恰当运用模糊语言。
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如第7段说“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呢?这是很难搞清楚的”。
5.准确运用专业术语。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语言的准确性。如第一段中对变种、亚种、物种的界定。
选文标题为“自然选择的证明”。假定“证明”为动词,根据对选文的理解,有人认为作者要“证明”的是“生物自然选择的法则是正确的,特创论是错误的”,有人却认为作者要“证明”的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一:“证明”生物自然选择的法则是正确的,特创论是错误的。①“自然选择”这一概念在文中反复出现,因此“证明”应该是围绕着这一概念进行;而“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概念在文中几乎没有提到。②作者屡屡以“自然选择”法则解释生物的存在、灭绝、属性、习性、本能、遗传与变异、地理分布等现象,而绝少提到生物进化的方向。③作者多次将特创论不能解释生物现象与自然选择能解释生物现象进行对比,因此,作者要“证明”的是生物自然选择的法则是正确的,特创论是错误的。
观点二:“证明”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①选文是《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的一部分,物种起源的核心是进化论,因此,选文要论证的核心应该是进化论。②从首段“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这句话来看,选文论证的重点应该是自然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自然选择本身的正误。③选文中虽然没有反复明确要“证明”的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事实上作者几乎每一部分都是将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联系起来论证的:物种的存在,物种的灭绝,生物的习性、本能、遗传与变异,以及生物的地理分布等内容,无不是自然选择在起着作用。④否定特创论,作者的目的是要证明物种不是“特殊创造行为”产生的,而是在自然选择法则下逐步进化而来的。
阅读第四单元其他两篇文章,圈画出每篇文章的关键概念和术语,为每篇文章画出“概念”关系图。
《宇宙的边疆》:概念关系图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由远到近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