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猜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充满童真的对歌艺术形式,增加学生对对民歌的喜爱。
过程方法:通过视听结合、对比聆听、视唱体验、自主创编等课堂活动,使学生熟悉旋律、演唱作品。在拓展对比聆听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知识技能:了解云南对歌艺术形式;能听辨出《猜调》的速度变化。
教学重点
能听辨作品《猜调》速度的变化,熟悉《猜调》的旋律,演唱歌曲其中一段。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歌词创作灵感;能对不同演唱版本的《猜调》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 对比聆听 自主创编等
教学用具
电钢琴 古筝 创编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云南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随老师一起放飞心情。去听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看视频)
云南景色怎么样?(美)
那里的人们最擅长干什么?(唱山歌,除了自己唱,还对唱山歌。)
范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音乐小知识:
"对歌",也称"斗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用歌唱来相互问答,轮番演唱,是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
(设计意图:用云南的美景吸引学生,并在视频中引入对歌的知识点、了解云南风土人情)
教学主体
欣赏了云南美景,聆听了美妙民歌,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闯关学习一首云南民歌。
1、第一遍聆听速度
首先,第一关!选择答题,听听这首作品的速度?
A:慢 B:快到慢 C:由慢到快再到慢
(评价语:恭喜你答对了,你有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为你们组 赢得一个五角星。)
2、第二遍听内容
同学们,这是首作品是云南的小朋们在玩耍中演唱的,第二关!大家听一听他们在玩什么?
A捉迷藏B跳格子C猜谜语
(评价语:你们不但善于聆听,而且听得非常仔细。老师再为你们点赞!这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
下面,第三关!
3、第三遍起一个名字
下面这次聆听,请你发挥想象力为作品起一个名字?
(评价语:你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你很会创造、与众不同,大家真有想象力,其实这首作品叫做《猜调》,名字是根据歌曲猜谜语的内容和形式得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歌词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带有目的的反复聆听中,使学生熟悉旋律,了解速度变化,熟悉歌词的内容。)
4、出示歌词聆听一遍
(1)第四关!听看歌词
大家看完歌词后有没有发现歌词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右边是?观察的很仔细在刚才的这边聆听中,老师发现有一些同学能够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演唱了,有的听得很认真,老师也想试着为大家演唱一遍,你们听?
(评价语:此处有掌声,感谢你们的鼓励,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
你们最喜欢、熟悉的哪一句?
例:“小乖乖”一起来唱一唱,轻轻地发声,你们做大山里的回声模唱。
(恩,很动听;身体坐直,面带微笑,声音可以更自信。)
例:还有你们熟悉的乐句吗?(”我们说你们猜”)。
好,一起来看看这个乐句的图形谱,这些音符由不同的高低位置排列链接起来构成了美妙的旋律。我们跟着音乐划一下旋律线。
A先唱这几个单音5-7-1-2-4,2-1-6-5,认识乐谱吗?老师带唱。
B我们试着用LI模唱一遍乐谱吗?
C你们能不能自己把歌词代入唱一遍?)
(评价语:这部分有点难度,大家学唱的很认真,老师都感受到了;在刚才的模唱中尽力表现了自己最好的一面,范老师很高兴,为每一组加上一颗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尝试学唱主题乐句,在体验中加深学生对歌曲印象。
5、老师演奏一遍
同学们,你们看范老师为大家请出了什么乐器,我来弹一曲你们听。
(评价语:你们的耳朵可真厉害!能跟着我的琴声小声唱一唱吗)
6、古筝弹唱
原来大家一起合作是这么愉快的一件事,你们的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
我们已经完成了五关,老师应该给你们奖励,一起去看看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是怎么演唱的?
7、听宋祖英
你们觉得她的表演怎么样?
(评价语: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会表达的孩子;你的见解让我耳目一新,给你点赞。民歌是国家的宝藏,宋祖英将好的音乐带到了世界的舞台,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誉,这说明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不同的聆听体验中,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通过老师演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创编
第六大关!同学们听完名家的演唱,老师觉得你们应该可以尝试自己创编歌词,一起来做小小作曲家。出示图谱,大家打开桌上的创编卡,仔细阅读,看看哪一组分完成的又快又好,听到音乐后请大家停止讨论
一起看看大家的智慧之花。一起合作一下,跟着老师的古筝一起来唱一唱!老师来唱,小乖乖,1组问,2组回答)
(评价语:今天老师觉得你们一个个都像是作曲家一样有才了,大家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各小组分工合作的很棒,老师为你们组加上一颗星。)
同学们,传统民歌,加上现代元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拓展对比聆听
这两个民歌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原因?
(评价语:你有独特的见解、你今天让老师刮目相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聆听,在对比聆听中,培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云南民歌猜调,学习了对歌的艺术形式,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因为你们才是未来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者。好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