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动物换毛、换羽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比较绒毛与针毛”通过观察比较绒毛与针毛的不同,认识到冬季动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要适应冬天的寒冷。活动2“观察不同季节的雷鸟羽毛颜色”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雷鸟换羽是为了与不同季节的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以利于生存。应用与拓展“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有关系吗”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动物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的关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物换毛换羽的兴趣;树立学生乐于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哺乳动物换毛、鸟类换羽等现象,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知道动物维持生存需要躲避天敌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三年级学生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动物换毛、换羽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羊换毛的照片,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观察、比较绵羊的绒毛和针毛以及雷鸟四季羽毛的区别。
3.能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动物换毛、换羽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4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动物换毛、换羽的原因产生探究兴趣。
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任务,能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体会到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换毛换羽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难点:认识换毛换羽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绒毛毛衫、针毛毛衫、放大镜、大小不同的烧杯、热水、温度计、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春天和冬天绵羊换毛的图片。
2.引导:冬去春来,气温上升,绵羊脱下了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隆冬季节,寒风刺骨,绵羊又换上了“棉衣”。绵羊春天穿上“新装”和冬天换上“棉衣”都是绵羊在换毛。
3.提问:绵羊为什么会在春天和秋天换毛呢
二、联系实际,观察研究
1.引导: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羊绒衫(绒毛毛衫)和羊毛衫(针毛毛衫),它们都是用羊的毛织成的,它们的保暖程度一样吗 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来发现其中的秘密。
2.观察方法:用手触摸绒毛毛衫和针毛毛衫,用放大镜观察绒毛与针毛的形态。
(放大镜使用方法:将放大镜靠近所要观察的物体,沿着眼睛和物体的直线方向,缓慢移动放大镜,直到观察到清楚的物体为止。)
3.注意事项:使用放大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触碰到桌角等坚硬物体;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或者易燃品,防止灼伤或者使易燃品燃烧。
4.学生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
三、交流汇报,归纳总结
1.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绒毛和针毛的形态、触感。
2.讲解: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冬天,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3.讨论:绵羊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小结:冬天天气寒冷,绵羊换毛时,绒毛增多,保温性更强,可以抵御寒冷。
四、结合实际,应用拓展
1.提问:除了绵羊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冬天换毛
(北极熊、狼、狗熊、马、牛等。)
2.讨论:牧民一般会在什么时间给绵羊剪毛,为什么
(绵羊剪毛的时间与次数,应根据气候、品种、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的好坏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每年剪毛两次,第一次在4至5月份,第二次在9至10月份,剪毛主要是为了防止寄生虫和虱子的滋生,让羊毛不会缠绕在一起。春季剪毛过早容易使羊受凉生病,过晚会使剪下的毛变短,被蚊蝇叮咬,影响绵羊吃草和休息。秋季剪毛会增加绵羊换毛的速度,短毛换成长毛,身体会加速贮存脂肪。)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