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5 09: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1978年12月,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2.“…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3.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4.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这次会议”是( )
A.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农民自行承担风险。”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 )
A.一家一户为单位 B.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C.政社合一,统一经营 D.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6.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下图是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不属于1979年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的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党中央城镇化理念不断创新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
7.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扩大招商引资 B.增强国企的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8.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工业产值增长49%,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增长了8.8倍。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在城镇劳动者总数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1.7%增加到24.5%。这反映出( )
A.农村实施大包干取得的成果
B.经济特区设立取得的硕果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结果
9.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厦门 C.海口、珠海 D.深圳、上海
10.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A.地理环境优越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1.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由“走向世界”到“引领世界”的过程。其中“走出去”是指(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实施“一带一路”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行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3.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4.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②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邓小平理论
16.民生保障有“力度”,百姓生活有“温度”。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并就生活必需品保障、补贴、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照顾、救治和用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17.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周年 D.改革开放成立100周年
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从严治军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9.“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发展。2020年,我们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贯彻的理念是( )
A.协调 B.创新 C.开放 D.共享
2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外交的重大变化。从万隆会议到“一带一路”高峰会议召开,我国外交更加从容坚定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C.为适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D.发展中国家成为决定力量
二、综合题(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1960年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5)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2.四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进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请将图中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上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希望的田野上】
20世纪80年代,私人承包的责任田扩大到了总面积的15%,由责任田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番。
(2)材料中“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番”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为什么这一政策能够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春天的故事】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建立出口加工区。……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决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2018年新华网
(3)我国在广东建立了哪些经济特区?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广东建立特区有哪些优越条件?
【共筑中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4)根据以上探究活动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B 6.C 7.B 8.C 9.D 10.D
11.D 12.B 13.D 14.B 15.B 16.B 17.A 18.C 19.D 20.B
21.(1)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为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言之有理即可)
(3)农业生产下降。“左”倾错误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业获得大丰收。
(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答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22.(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3)特区:深圳、珠海、汕头;条件:紧靠港澳,华侨众多。
(4) 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