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闫化英
一、问题导学
1.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文言文《伤仲永》,哪位同学还记得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杂):天资聪颖的仲永,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告诉我们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师:说得很好。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大将吕蒙,孙权劝他读书时,他已年长,读书会有进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人物语言特点,认识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3.用8分钟时间完成前两个目标,比比谁学得快。在读的过程当中,把疑难的问题标出来。
二、合作探究
(一)第一组探究问题
1.孙权劝学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孙权是如何劝学的?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吕蒙学习后有什么改变?
4.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给你怎样的启示?
归纳:
1.分三个阶段: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2.孙权是从吕蒙身处要职,更需努力学习,增长见识谈起。然后从自身经历来说,虽然自己很忙,但依然读书,因为读书令自己受益。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3.吕蒙学习后,有很大长进,从文中“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来。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勉励人们努力读书。
(二)第二组探究问题(可选做)
1.试比较该文与《伤仲永》的异同。比较给你怎样的启示?
2.该文中的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找出该文中的两个成语,然后解释其意思。
归纳:
1.我选第1题。《伤仲永》中的仲永天生聪颖,不学习最终成为庸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是个武将,听从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最后令人刮目相看。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我选第2题。我最喜欢吕蒙,他听从劝告,发奋努力,最终学有所成,令人佩服。
3.我喜欢孙权,他善于劝人,关心下属,是个不错的领导。
4.我找的两个成语是“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的说法特指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指情况已有变化,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三、训练反馈
1.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助学》56页第二题。(略。)
2.语言积累与运用。
(1)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 编纂的 ,这是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涉( )猎 邪( )
孰( )
(3)解释下面的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下面句中画线词语都是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仔细品味,从备选项中选择恰当语气及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A.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B.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C.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6)摘录两条劝人读书的名言警句作为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并说明自己选择这条座右铭的理由。
例如:
我喜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我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学识丰富、下笔成文的人。
我喜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自己更加勤奋、刻苦。
四、小结
师:学习过此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自认为自己天资一般,有时学不好也为自己找借口。学习过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只要努力去学,一定能学好,一定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生2: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只要去学,什么时候也不晚。我一定要抓住每一天,努力学习。
……
师:看来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同学们的收获不少啊。这里,老师再送你们一句话:“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成功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读书,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成长为全面的人才。
(山东滕州市育才中学;2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