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范金豹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范金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23 17: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范金豹
【教学设想】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环保忧患意识的报告文学。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障碍不大,了解报告文学的常识也不难,但是如何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确实不易,而这恰是学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和重点,必须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披情以入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学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体会和活动。另外,为了让本文释放更大的震撼力,应该选定3月22日(世界水日)这一天来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创设教学需要的良好氛围
???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多媒体屏幕显示中国地图以及中国各地优美风景图。
??? 2.在黑板右侧写下中国的面积、本省的面积、本县的面积、所在乡镇的面积,以便与罗布泊的面积作比较。
??? 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 1.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景,请每位同学说一句话来表达爱国之情以及热爱的理由。(生活动。)刚才同学们说得很感人,可是祖国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有可能被毁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证明。
??? 2.阅读课文题目,请学生谈谈对罗布泊的了解以及预习中遇见的问题。
??? 3.明确罗布泊在哪儿。媒体呈现中国地图和新疆地图,让学生找到塔里木沙漠、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等。
??? 三、学习课文第3-24段
??? 1.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标出与下面内容有关的语句、段落。
??? (1)罗布泊1970年之前、之后各是什么样的。
??? (2)课文中表示罗布泊面积、塔里木河长度、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生长、塔里木河沙漠化、塔里木河沿岸居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的数据。
??? 2.阅读之后,说说下面图表表达的事物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1)罗布泊面积变化图。
面积(万平方公里)
?
??? (2)塔里木河长度变化图。
长度(千公里)
?
??? (3)塔里木河胡杨林面积。
面积(万亩)
?
??? (4)塔里木河土地沙化情况。占土地面积的%。
?
??? (5)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增长情况。
人数(激增)
?
??? (6)师生共同总结出下列图示来表示上面各表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一恶性循环。
??? (明确:治沙先治人,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统筹规划,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盲目浪费。)
??? (7)填“罗布泊今昔对比情况表”。要求使用从课文中寻找到的相应词语。
?
??? 3.品味报告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其效果。
??? (1)哪些语句、段落给人真实感?哪些语句、段落给人形象感和强烈的抒情性?
??? (2)精读第19段。同时媒体显示胡杨林生机勃勃图和枯死图。
??? 师:胡杨树是什么?是“最美丽的树”,是保护人类家园的“绿色长城”,是抵抗沙漠进攻的“防沙卫士”!可就是这样的树,却惨死在人的手下!(师朗读第19段。)
??? (指名一学生领读第19段,全班齐读。)
??? 师:“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向谁伸出求救之手呢?胡杨树可能说些什么话?请假设自己站在罗布泊边缘,就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形象,融情于景。
??? (学生写好之后互相传阅,推荐优秀者当堂诵读。)
??? 四、从文本到现实
??? 1.学生朗读课文第26段,男生读前半部分“青海湖的悲剧”,女生读后半部分“月牙泉的悲剧”。然后说说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悲剧。
??? 2.学生说自己所在村庄、学校水污染情况以及浪费水的现象。
??? 3.六位学生读教师提供的资料。
??? 生1:我国沙漠以及沙漠化土地面积。
??? 我国有八大沙漠,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我国第一,世界第二。
??? 根据1989年的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3.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 生2:我国水资源情况。
???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们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蛐4、美国的1蛐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 生3:我国森林资源情况。
???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1.65亩),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8%,位居世界第120位。芬兰的森林覆盖率为69%,人均60亩。
??? 长江流域12个省的森林面积在50年内减少了30%-40%,上游荒山荒坡地面积达到1.7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3%。
??? 生4:我国水土流失情况。
???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 根据我国水利部2000年开展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蛐3,约占国土面积的38%。
??? 近五十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约100万亩。
??? 东北黑土区每年流失掉的黑土近2亿立方米。按照目前的流失速度,再过50年黑土层基本流失。东北黑土区将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
??? 生5:日益增长的中国人口。
???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末我国有人口13.0756亿(不包括港台澳地区),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15亿。
??? 生6: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
???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一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男生齐读“救救青海湖”,女生齐读“救救月牙泉”,男女生合读“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 5.聆听《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 五、活动结束课堂
???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发“世界水日”宣传单一生一张,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句标语口号,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并作适当修改。修定后写在宣传单上,课后选择适当的地方张贴自己做的“世界水日”宣传单。
??编后话:
???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是一个可以一分为二的学科。所以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所在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似乎是将“工具性”列在了“人文性”的前面。但执教此课的范金豹老师却有意将“人文性”放在首位。这显然不是一种随意的改造与调换,其中却有着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思考。面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样一篇文章,我们宁愿使学生学过以后可以写一篇合乎规范的科学文艺作品,还是宁愿使学生从此对自然怀有一份感恩,对人类目前的所作所为怀有一种忧患,从此自觉成为一名环保公民?我们愿意培养他们笔下有规矩,还是愿意使他们胸中有天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这样一篇教学设计,我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