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我的母亲胡 适八年级下册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作者其人
3、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内容和步骤]
二、展示预习成果:
抽题后请各组派一人上台报告
a、关于作者
胡适(1891一1962),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mei),学名洪骍(xing),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是中国取得学位最多的。
b,胡适的家庭状况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文绉绉(zhōuzhōu)
穈(méi)先生
绰(chuò)号 庶(shù)祖母
摹(mó)画 轻薄(bó)
眼翳(yì) 经营调(diào)度
侮(wǔ)辱 庶(shù)祖母
C,熟读生字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d,解释词语e , 母亲名言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读一读,想一想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印象深刻的往事。
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分三层)第一层(5-7):
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慈母兼任严父。
第二层(8-11):
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宽容隐忍的性格品质。
第三层(12):
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母亲。
研讨探究: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3、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 严作业:
1、抄写字词
2、继续研读课文概括文章事件并从中概括母亲品性
3、阅读《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概括文章事件并从中概括母亲品性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曲《烛光里的妈妈》表达了多少孝顺儿女对母亲的感念!让我们再次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一、默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2.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4.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
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5.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6.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朗读最后一段,母亲对我的极大极
深的影响有哪些?
★学得了好脾气 ★ 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容人、体谅人 ★在学习上勤奋、守时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研读与赏析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味语言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品味语言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语体特点
1、自传体
2、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3、文如其人,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
体验反思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自我反省,你是否遵从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
2、你父母曾为你做过哪件最让你感动的事?你目前应当怎样做,才能体恤亲心,报答父母的恩情?
拓展延伸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作 业 1、任选拓展延伸中1、2题中的一题,课堂上交流的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