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 课件(共32张PPT有答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 课件(共32张PPT有答案有解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09: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ɡ)
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ɡ)
B.毋宁(wú)   蹒跚(shān)
阴霾(mái)  屏息凝神(bǐnɡ)
C.吞噬(shì)   烧灼(zhuó)
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羸弱(léi)  遨游(áo)
点缀(zhuì)  芸芸众生(yún)
答案 C 炽chì,皑ái。
·
·
·
·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闲遐  耐人寻味  精疲力竭  齐心胁力
B.凛冽  五脏六腑  精打细算  勇往直前
C.遗孀  姗姗来迟  惊心动魄  斩钉接铁
D.严谨  天崖海角  养精畜锐  海市蜃楼
答案 B A.遐→暇,胁→协。C.接→截。D.崖→涯,畜→蓄。
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笼罩”“凝望”“漂亮”“哆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
动词、形容词、动词。
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
不相同。
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
相同。
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
语。
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笼罩”“凝望”“漂亮”“哆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
动词、形容词、动词。
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
不相同。
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
相同。
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
语。
答案 B “抢红包”“跳广场舞”都属于动宾短语,结构相同。
4.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绝境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
也在人。    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
一步路,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D 解答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
语境,根据逻辑顺序、陈述对象、句子结构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一
空,横线后写的是成功者怎么对待绝境的,意在表明“成也在人”,故横线
前应从成功者切入,应填①。第二空,“一个”比“一些”更能突出语段所
要表达的意味,应填③。故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伟大的悲剧》一文写了英国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
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阿蒙森团队已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
地踏上归途。
B.《太空一日》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充满
紧张和意外。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的科幻小说,创造出了
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宋代学者、文学家。
答案 D 《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是清代人。
6.(2019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
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B.鲁南高铁临沂北站主体工程于2019年5月6日成功封顶的背后,一定隐藏
着施工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C.有大雾的清晨,沂河两岸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后,扑朔迷离,连中国地级
城市第一高塔“临沂塔”都看不清了。
D.虽然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每周多次去医院做透析维持生命,但他依然锲而
不舍,创作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
答案 C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大雾的清晨”,
人们视线模糊,不是事物的错综复杂,所以“扑朔迷离”用错了对象。
· ·
· ·
····
····
····
7.(2019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8分)
[材料一] 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
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
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
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
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 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
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材料三] 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
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
无需节水。
(1)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2分)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节水工作现状作出评价。(3分)
答:

(3)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下
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3分)
7.答案 (1)专家组复查我市节水型城市工作。
(2)我市水资源匮乏,政府加大节水建设,但市民认识不足。
(3)漫画中从左到右分别是三个水龙头,水流大小分别代表着“昨天”“今
天”“明天”,寓意如果现在不节约用水,之后水资源越来越少,总有耗尽
的一天。
解析 (1)材料一的主要事件是“专家组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
行复查”,结果是“我市高分通过本次复查”。根据“什么人+什么事+结
果怎样”的格式进行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2)材料一说“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
省前列”,材料二说“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
一”,材料三说仍有少数居民“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整合概
括三则材料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认真读图,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三个水龙头及不同的水流,下面有文字
“昨天”“今天”“明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画面的内容。联
系生活,联系时代,结合活动主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漫画寓意。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2019广西柳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
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
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
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
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
·
·
·
[注] 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
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佳木秀而繁阴
B.钟子期辄穷其趣   欲穷其林
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佛印绝类弥勒
D.悉是晚景  悉以咨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B.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否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C.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
·
·
·
·
···
· ·
·
·
10.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
B.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
C.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里悲愁,于是弹起琴来鼓励他。
D.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
崩塌的音乐。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想通、惺惺相惜的
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
持友谊长存。
···
· ·
B.[乙]文记述了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画作工于雾霭远景,描绘真山真
水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山水画技法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C.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乙]文董源“善画”,他的画作奇妙,宜“远观”不宜“近视”。
D.两文都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描写了伯
牙鼓琴之“善”,侧面写了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乙]文正
面描写了董源画作“远观”景物鲜明之状,而侧面描写《落照图》,突出董
源画技高妙。
12.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译文:
8.答案 A A.北面;树荫。B.穷尽。C.像。D.都。
9.答案 C “逃”的意思是“隐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心里想的和我
弹琴时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按照句意断句即可。
10.答案 D A.“念”的意思是“心里所想的”,“必”的意思是“一定,
必定”,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是:凡是伯牙弹琴时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
能从琴声中听出来。B.“卒”的意思是“突然”,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
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山岩下。C.“鼓”的意思是“弹奏”,这句话的正确
翻译应是:心里悲愁,就取出琴弹奏起来。
11.答案 D [乙]文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
视”的不同效果,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突出董源画技高妙。而
《落照图》在此只是用来佐证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而不是侧面描写。
12.答案 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
解析 “及”的意思是“和”,“皆”的意思是“都”,“宜”的意思是
“适宜”。采用直译,然后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参考译文]
[甲]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
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
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
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山岩下面。心中悲愁,就取出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
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
钟子期就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
啊,你心里想的和我弹琴时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
[乙]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的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
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
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他们运笔非常简单,走近了看画几乎不像任
何物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妙胜境。例如董源画的
《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幅远山
晚景图,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色,这正是神妙之处。
(二)(2019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9分)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
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
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
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
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
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
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
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
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
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
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
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
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
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
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
共有2 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
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
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
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 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
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
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
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
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
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
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震撼人
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 有多大 出生
10天。10天 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朦胧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
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与
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
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
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
举 又是何等的惨烈 人世间有多么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
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
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
排列的小土堆,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拜
谒的庄严圣地。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
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
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
书 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07-09,有删改)
1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14.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5分)
答:



15.第 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分)
答:



16.赏析第 段的表达效果。(6分)
答:



13.答案 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
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解析 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可通过文中一些带有提示性的句子来理
清文章脉络,如“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
“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
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等,可知文章明写的是“我”
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写的是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14.答案 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
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了烈士为国捐躯虽为无名,但长留世
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解析 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一例形成对比的句子分析即可。
15.答案 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生的
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
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残酷的痛恨!
解析 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处关于场景的细节描写,在这个场景中,作者所要
凸显的是一位哺乳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她们正面临死亡。由此可
以想见敌人的残忍和没有人性,从而激起人们对战争残酷的痛恨以及对和
平的珍爱。
16.答案 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
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问句,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
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 根据该文段内容,从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句式的选择两个方面,体会其
表达效果。该段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借合欢树表达作者对那段英雄
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后者用两个相连的问句,作者借物抒情,
突显主旨,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三、写作(40分)
17.(2019山东威海中考)题目:二十年后的遇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命题作文题的审题主要是抓“题
眼”,也就是对作为文题的关键性词语细加推敲,从中理出文章的写作重
点。题目“二十年后的遇见”,中心词是“遇见”,“遇见”的可以是某个
人,可以是某一物,可以是某件事,也可以是某一风景,一切能体现“遇见”
的,且给予你惊叹、遐思、回味、警醒等的事物皆可为文;它的修饰语“二
十年后”则限制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二十年后,从而明确了应写成一篇
想象作文。
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广阔的生活中发现、思考,表现自己印象最
深、最难以忘怀的“遇见”,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着重表现出二十年后的
“遇见”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
感悟到了某一哲理,或者是自己对某人某物有了新的认知,等等。
最好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比如,选择遇见亲人朋友,书写一段感人
的真情;选择遇见书籍,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遇见风景,带领
读者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等等。
[例文]
二十年后的遇见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了。尽管我在这儿生活得很好,但我还是想回家乡看看。
坐在飞机上,我想着:我的父母哥嫂等家人怎么样了 现在母校变成什么样
了 同学们变成什么样了 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
脑海里。
回到家乡,爸爸妈妈住在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的别墅里,妈妈对我说:“这
二十多年家乡变化可真大,你出去转转吧!”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乡转
个够。呵,变化还真大!一幢幢高楼大厦直入云天。汽车也不排放尾气了,
都使用太阳能了。而且,还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臭氧层,使天空又变得清亮
美丽了,空气又清新了。还有一位发明家发明了水净化剂,使小河变得更加
清澈了。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呢!我去了一趟母校,母校和二十年前相比,差别太大
了。过去的痕迹一点都没有了,全变样了。校园里没有一点点杂草,干干净
净的,空气也比外面更加清新了!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心里涌出了一个大问
号。
忽然,吓了我一跳,有人在拍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校长。咦 校长
怎么这么熟悉,扎着一条马尾辫,眼睛是那么的亮。我想了好半天,才想起
来:原来是我的同学。我们兴致盎然地聊起来。我问她:“为什么校园里
这么干净呢 ”她听了,笑着回答:“你这个科学家,连自己的发明都忘
了。”“哦!经你这么一提醒,我想起来了,我发明了除杂草剂和空气清洁
剂,除杂草剂只要喷在地上,就会……”“别讲你的大道理了,问你一下,你
知道学校在哪儿么 ”“我还想问你呢!”“你看!”说着,她打了个响指,学校便展现了出来。“哇,高科技就是和21世纪的时候不一样了!”我赞叹道。
今天的家乡是这么美丽,科技这么发达。这次回家乡,我不只和家人团聚
了,还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啊!美丽的家乡,我爱你!
[点评]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作者以现实为基础生发想象,以“我”二十
年后回家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遇见的一切为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主题明确,选材得当,并且给人以水到渠成的
感觉,行文流畅、自然,是一篇较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