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二)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二)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5 11: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生物复习-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二)学案
【复习目标】
考点归纳 内容 要求
1.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了解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理解
认识叶片的结构 了解
蒸腾作用 理解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两大作用的相关实验及原理 理解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理解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了解
【自主学习】读记第三单元的核心知识(二)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成熟区的特点是有大量的根毛,作用是增加吸收水分面积。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是导管。
(2)所需最多的无机盐: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3)移栽植物幼苗时根部带一坨土:保护根毛。
2、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主要器官是叶。蒸腾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气孔,由保卫细胞构成。
(3)意义:水和无机盐吸收和运输的拉力;促进水循环。
3、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步骤: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中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对照:将叶子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③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④染色:用碘液染色: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现象:见光部位遇碘变蓝,不见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结论: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②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光。
(2)演示实验
①“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金鱼草的光合作用”证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5)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6)意义:维持碳氧平衡;为其它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有机物。
4、阐明植物的呼吸作用
(1)演示实验:呼吸作用
①根据图9实验现象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②根据图10实验现象得出:有机物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③根据图11实验现象得出:有机物被彻底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1)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 —→二氧化碳 + 水 +能量
(3)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
(1)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温棚中增加二氧化碳、农作物增产:增强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含量高(甜瓜越甜):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3)播种前耕地、给植物松土:有利于种子、根进行呼吸作用。
(4)低温、干燥或密封保存食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地窖留通风口:降低呼吸作用,散发热量。
【精讲点拨】
概念解读一:绿色植物的吸收作用和运输途径
1、吸收作用是水分通过成熟区的_____ _从土壤溶液进入根部。
2、水分的运输途径:水通过根表皮以内的细胞,进入_____ _区内部的________,然后进入茎的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的___ ___,到达叶肉细胞,通过______ 蒸发出去。____ __溶解于水中,随水分进入植物的各个器官中。
概念解读二:蒸腾作用
1、叶片结构
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名称 位置 实质 辅导成分 输导方向
导管 木质部 由死细胞构成,两个导管细胞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水分、无机盐 从下向上
筛管 韧皮部 由活细胞构成,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形成筛板,筛板上有筛孔 有机物 从上向下
2、意义:
(1)促进植物根部对________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降低植物体尤其是叶片的表面温度,避免被灼伤。
(3)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
3、应用:去掉部分枝叶、遮阴、阴天、傍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探究实验:塑料袋内壁的水珠、重量变化、水位变化都与蒸腾作用有关。
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光照和温度、湿度、空气流动
(1)较强的光照提高了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使叶内水分汽化过程加速,蒸腾作用加强。
(2)较大的湿度使水分汽化速度减慢,蒸腾作用减弱。
(3)叶片周围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概念解读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叶绿体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1)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2)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利用,释放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需要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大棚种植农作物时,常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田生产多采取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来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增强________作用。
(2)农田及时松土,农田水淹后及时排水,可促进________作用;而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通常低温、干燥、充二氧化碳等措施,是为了抑制________作用。
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1)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和______。
(2)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_。
(3)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__________。
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光照强度增加,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加强。不同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范围不同。
5、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植物含水量适量增加,氧气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加强。
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
【合作探究】
例1 .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要剪去一些树叶,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例2.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A.促进植物的呼吸
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例3.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根对水的吸收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C.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要少。
例4. 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
【有效训练】
1.将两片新鲜的柑橘树叶悬吊于室内,将A叶片的上表面、B叶片的下表面分别涂上凡士林,几天后,发现A叶片萎缩,B叶片基本保持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
①角质层可以蒸发水分②角质层不透水蒸气 ③水分经气孔排出 ④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B.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C.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没有绿色植物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宋代宜昌籍诗人苏麟所作。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说明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就强,植物生长会更旺盛。在下列做法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A.移栽茄子秧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常松土,勤施肥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C.温室大棚中夜间适当降低室温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5.下列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氧 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和水 D.有机物和氧
6.夏日,当你走进翠绿的果园后,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7.右图中的①表示植物的哪一生理过程?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8.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要通过下图哪一种组织向上运输
9.“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别是
A.蓝色 蓝色 B.蓝色 黄白色
C.黄白色 黄白色 D.黄白色 蓝色
10.(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A.被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B.萝卜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C.萝卜细胞停止了分裂和生长
D.萝卜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水分
11.贮存水果时,往往向仓库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A.降低仓库内温度
B.促进仓库内气体流动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有利于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1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分能由下向上运输,那么能拉动水分由下向上运输的生理过程是
A.合成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3.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C.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
D.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强
九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第 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