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除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除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5 11: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l.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中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使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食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晰、直观了解除法的含义。
2.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玉米籽若干个,小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边讲边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看大熊猫在干什么?它想把拔的竹笋分给小伙伴们,可是它遇到了难题,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它吗?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哪位同学读一读大熊猫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提问:“平均”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的同样多)
提出问题(1)可以怎样分竹笋?(2)到底每盘应该放几个?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分竹笋,并说说每盘应该放几个?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但无论哪种情况,必须把竹笋分完,并且每份分的同样多。
3、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大熊猫解决了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可以用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4、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指导书写:写时先写一横,要短平,上下各写一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除号表示的意义:“÷”是一条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4)指导列式计算
    ①要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的个数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5)12÷4=3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哪?指名试读,读作12 除以4等于3 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5、介绍除法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先指导除法算式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再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指名回答。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可以用今天学习的除法表示吗?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几,用除法。
三、课堂小结: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四、闯关练习
  第 一 关
读出下列除法算式
8÷4=2 读作:_____________
9÷3=3 读作:_____________
6÷2=3 读作:_____________
第 二 关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条。
算式:_______________
第 三 关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0÷()=()
(2)把10根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根
10÷()=()
第 四 关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 )个。
算式:___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作业:
第15页练习三:1、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4=3 . .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