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利用除法的含义及2--6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老师让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想不想展示自己的作品了,你能把自己整理的方法给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预设:请两位同学上展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把你整理的方法分享给大家,鼓励孩子你真是一位善于发现问题,细心的孩子,值得全班同学像你学习,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谁还想展示自己的作品了,鼓励孩子,你真是一位小老师,你的声音太让我们大家喜欢了,贴笑脸奖励孩子)我发现我们二2班的同学可真厉害,不但能把本单元的知识点牢记与心,还能用喜欢的方式去整理知识,在今后学完每个单元后,都希望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老师以一棵智慧树的方式整理了出来,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表内除法一 》整理和复习
二、知识梳理
1、 单元知识整理。
(1)认识平均分,由平均分的含义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谁想当口算小超人,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15÷3=5 30÷5= 6 24÷6= 4 8÷4= 2
12÷4=3 10÷2=5 21÷3= 7 25÷5=5
18÷9=2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鼓励孩子(你们表现的都很棒,大家都是口算小超人!)
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来了孙悟空,他为大家设置了几道关,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请看孙悟空的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每位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一分,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其中是平均分的两种含义,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是包含的问题,都用除法计算。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学生说除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1)孙悟空的第一关被同学们轻易的挑战过关了,孙悟空给同学们点个赞,出示大拇指,想不想挑战第二关!(出示课件:从图片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吗?与同桌说一说,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并说出算式各部分的意义,进一步加深一图四式,加深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应用。)
3×6=18(棵) 6×3=18(棵)
18÷3=6(棵) 18÷6=3(行)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三、(2)你们都太棒了,前两道关都过了,有没有信心挑战第三关了。(让学生读题,分析解决应用题的步骤,找学生回答:
第一步:先读题,找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
第二步:列式计算,带单位并解答。
第三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第四步:检验!(如何检验:学生说:带入到本题当中检验)
三、完成《表内除法一》学习单第4题。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过程:孩子们,先独立完成,完成以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进一步加深解决问题的步骤,鼓励学生,拿出笑脸,小贴花奖励学生!鼓励学生你真是一位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的孩子,真棒!)
巩固练习。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家庭作业
同学们,回家以后用家中的瓜子、花生米、葵花、小棒等摆一摆,平均分一分并把摆的过程给父母说一说!把其中的含义说一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让孩子利用表内除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乘商,让学生从口算练均分一分的过程,让孩子用小棒体会平均分的定义,体会平均分的两种分发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除法的初步认识,合理地利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真正的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