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测试题
一.单选题:(38分)
1.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A.高投入 B.高污染 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D.高产出
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
A.山甸 B.草原 C.荒漠 D.湖泊
5.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 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
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
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1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4.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A.人工制造表土 B.特殊隔离 C.土壤侵蚀控制 D.植被恢复
15.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6.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温度失调②CO2含量增高③0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A.①②③ B.② C.③ D.②③
18.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19.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二.多选题:(12分)
20.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可以通过单纯造林、减水、减沙等工程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作用,实现了水质净化
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D.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有利于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功能
22.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 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右图所示, 对该系统叙述正确的有
A.该系统中, 人的因素非常关键, 其中生产者是葡萄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
C.该系统内蘑菇、甲烷菌等为分解者
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
23.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在下表中填写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19: 20: 21: 22: 23:
三.非选题:(50分)
24. (10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途经,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和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
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
25.(16分)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 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4)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 。
(6)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7)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 。
(9)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等。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 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1)(2分)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 等(至少2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3)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4)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2分)
; 。
(5)存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例如,可通过采取
等措施,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2分)
27.(6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原理的作用,告诫人类要善待自然。
(2)臭氧层的破坏对蛙个体发育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8分)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
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
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去
年是暖冬,今年4月无锡气温在20度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
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O.2
0.3
l
10
9
7
7
6.5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单选题二.多选题
1——5: DCACD 6——10: BCDBC 11——15: ABCDB
16——19: CDDC 20: ACD 21: AD 22: ABC 23: ABC
三.非选题
24.(10分)? (1)二次污染,持效短。(或者回答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大型挺水植物,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鱼捕食藻类。(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生长;分泌次生代谢物抑藻。次生演替。?
25.(16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5)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6)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7)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
(9)矿质元素,CO2 减小 (10)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6.26.(10分)
(1)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2分)
(2)3 人、鸡、猪
(3)(2分)A
(4) (2分)①黄瓜、番茄等枝叶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 ②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 ③沼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答两点即可)
(5)给农田除草、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以及协调生态系统内各物种的数量(答1点,得1分,答2点得2分)
27.(6分)(1)协调与平衡
(2)臭氧层的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增多,易诱发变异,而变异一般对蛙的生存是有害的
(3)人类对蛙的过度捕杀,大量使用农药(2分)
(4)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28.(8分),每空1分。
(1)成型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只要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2)自净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稳定性) 酶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P N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生态工程测试题
一.单选题:(38分)
1.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A.高投入 B.高污染 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D.高产出
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循环再生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
A.山甸 B.草原 C.荒漠 D.湖泊
5.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 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
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
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1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4.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
A.人工制造表土 B.特殊隔离 C.土壤侵蚀控制 D.植被恢复
15.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6.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温度失调②CO2含量增高③0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A.①②③ B.② C.③ D.②③
18.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19.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二.多选题:(12分)
20.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可以通过单纯造林、减水、减沙等工程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作用,实现了水质净化
B.湿地植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体提供丰富的氧,有利于微生物分解
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指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D.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有利于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生态功能
22.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 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右图所示, 对该系统叙述正确的有
A.该系统中, 人的因素非常关键, 其中生产者是葡萄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
C.该系统内蘑菇、甲烷菌等为分解者
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
23.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在下表中填写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16——19: 20: 21: 22: 23:
三.非选题:(50分)
24. (10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途经,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和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
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
25.(16分)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 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4)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 。
(6)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7)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 。
(9)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等。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 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1)(2分)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 等(至少2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3)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4)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2分)
; 。
(5)存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例如,可通过采取
等措施,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2分)
27.(6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原理的作用,告诫人类要善待自然。
(2)臭氧层的破坏对蛙个体发育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8分)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
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
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去
年是暖冬,今年4月无锡气温在20度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
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O.2
0.3
l
10
9
7
7
6.5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单选题二.多选题
1——5: DCACD 6——10: BCDBC 11——15: ABCDB
16——19: CDDC 20: ACD 21: AD 22: ABC 23: ABC
三.非选题
24.(10分)? (1)二次污染,持效短。(或者回答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大型挺水植物,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鱼捕食藻类。(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生长;分泌次生代谢物抑藻。次生演替。?
25.(16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5)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6)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7)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
(9)矿质元素,CO2 减小 (10)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6.26.(10分)
(1)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2分)
(2)3 人、鸡、猪
(3)(2分)A
(4) (2分)①黄瓜、番茄等枝叶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 ②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 ③沼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答两点即可)
(5)给农田除草、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以及协调生态系统内各物种的数量(答1点,得1分,答2点得2分)
27.(6分)(1)协调与平衡
(2)臭氧层的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增多,易诱发变异,而变异一般对蛙的生存是有害的
(3)人类对蛙的过度捕杀,大量使用农药(2分)
(4)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28.(8分),每空1分。
(1)成型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只要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2)自净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稳定性) 酶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P N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