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解析版
一.课前预习交流
1.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古今异义
①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②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2)一词多义
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
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全石以为底(整个的)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
(4)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二.课堂合作探究
1..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2..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明确: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4.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
明确:庄子:感性,自由快乐,善于辩论。惠子:喜欢辩论,理性 ,思维逻辑性强,认真。
5.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6.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明确: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7.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课堂检测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在尽可能遵循原文的基础上,要依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案】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
【解析】抓住“愉悦”回答即可。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解析】惠子的“安知”是“怎知道”的意思,而庄子却故意曲解,将“安知”说成“哪里知道”,偷换概念,摆脱追问。可见其机智灵活。
4.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案】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于字词的理解,更要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理解圣人的胸怀。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卷版
一.课前预习交流
1.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古今异义
①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②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2)一词多义
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
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全石以为底(整个的)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
(4)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二.课堂合作探究
1..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2..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3.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4.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
5.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6.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7.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课堂检测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4.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