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 编号 课题 主备人 审核
8-10-1 10.1函数的图象(1)
教学 目标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函数的图象,体会图象法、列表法或解析法都可表示同一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图象法,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直尺
教学 导入 知识链接: 1.在某一问题中,保持________的量叫常量,可以取_______的量,叫做变量. 2.函数: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对应,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如果自变量x取a时,y的值是b,就把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3.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而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水平的一条叫做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__________的一条叫做 _______或________,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这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复习回顾: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则s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 ; 2.右表是我国人口统计表,人口数y是年份x的函数吗 3.如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y是关于x的函数吗? 这里用了函数的哪几种表示方法?
活动 (一) 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阅读课本132页实验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下表是一组实验数据,请将表中每对t和L的数据作为点的坐标,在以t为横轴、L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放水时间t/s102030405060708090100水面下降高度L/mm5101519232730333638
任务二: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一次连接起来。 观察上述曲线,思考下列问题: 从放水开始到放水10s时,饮料瓶内水面下降的高度是________,从放水后10s到放水后20s时,饮料瓶内水面下降的高度是________。 随着放水时间t的逐渐增大,饮料瓶内水面下降的高度L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t每增大10s,L的变化情况相同吗?估计当t=55s,L的值是多少? 你发现在水面下降高度L和放水时间t的变化过程中,L是t的函数吗?哪一个变量是自变量?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如何表达的? 通过上面的问题,你体会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有什么优点? 图象法的内涵: 1.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象可以直观、形象的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 。
活动 (二) 探索新知:应用图象获取信息 例1:一台家用淋浴器在使用前,水箱中的贮水量使用时先向水箱注水,注满水后关闭电源并通电加热,加热完毕时切断电源,开始淋浴,水匀速放出,直至将水箱中的水用完.在这一过程中,淋浴器中水箱的贮水量v(L)与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注水、加热和淋浴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水箱的最大贮水量是多少升? 当淋浴开始后15min,水箱中还有水多少升? 练习: 小亮步行从家去书店,用一段时间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然后回家.小亮和家的距离与他离开家之后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小亮用多少时间走到书店? 小亮家距书店多远? 小亮在书店停留多长时间? 回家用了多长时间? 小亮去书店和回家的步行速度各是多少? (4)小亮从家里走出10分钟离家多远? 走出50分钟离家多远?
活动 (三) 拓展提升: 乙两工程队参加同一项水利建设,下图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甲、乙两工程队施工的土方量V()与所用时间t(天)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晚开工____天,早完工____天。 甲工程队在施工中间休息了____天。 (3)甲工程队在____________时间内施工速度最快 从图象中你还能得到关于甲、乙两工程队的那些信息?与同学交流。
自主 训练 小芳今天到学校参加初中毕业会考,从家里出发走10分到离家500米的地方吃早餐,吃早餐用了20分;再用10分赶到离家1000米的学校参加考试.下列图象中,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 2.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 (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米.一共用了 分钟. (4)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 300 米/分就超过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的骑车速度最快,最快速度为多少,在安全限度内吗?
作业 课本137页:1、2题。
教学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