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课件(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0: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933年,年仅23岁的曹禺,以一支笔,成就了一出雷雨之中的悲剧,震惊了整个文坛,多少年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究竟这出悲剧的魅力何在?这场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雷雨》,去探个究竟。
课堂导入
1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
2
文体常识
2
文体常识
戏剧
分类
悲剧、喜剧、正剧的区分方法:
1.风格严肃悲伤、结局悲惨,是悲剧;
风格轻松欢快,结局圆满,是喜剧;
风格严肃、内容现实、剧中矛盾复杂,但有时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是正剧。
2.悲剧和喜剧的区分方法是:看结局。悲剧的结局是悲惨的,喜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3.喜剧和正剧的区分方法是:看表现形式。正剧的风格是偏严肃沉郁的,而喜剧的风格是轻松搞笑的。正剧也被称之为“严肃的喜剧”。
4.悲剧和正剧的区分方法是:看结局。悲剧的结局是悲惨的,正剧的结局一般是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并不完全是悲惨结局。
《暴风雨》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一部戏剧,是一部传奇剧,属于正剧。
该剧讲述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了爵位,只身携带襁褓中的独生女米兰达逃到一个荒岛,并依靠魔法成了岛的主人。后来,他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把经过附近的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斐迪南及陪同的安东尼奥等人的船只弄到荒岛,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与米兰达的婚姻。结局是普洛斯彼罗恢复了爵位,宽恕了敌人,返回家园。
戏剧的要素
戏剧冲突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对话
独白
旁白
内白
潜台词
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揣摩戏剧语言
话剧
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
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馆》等。
三一律
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20年代天津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家的客厅里
24小时之内,某天早晨到深夜
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集中的地点
集中的时间
集中的情节
《雷雨》三一律
曹禺y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在1937年又发表了《原野》。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雷雨》是中国话剧由探索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
3
作者简介
“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
4
创作背景
曹禺创作《雷雨》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一、他自身曾经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在曹禺的内心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二、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的优秀话剧传入中国,对曹禺的思想影响很大,使其反抗情绪更加强烈。
三、爆发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全国抗日热潮更加高涨,曹禺在投身抗日宣传的活动中结识了一些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有了更加成熟的反抗思想。
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这一震惊文坛、影响深远的经典力作。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禺中 烦躁 干燥 涟漪
洗涤 呼天抢地 诅咒 无锡
汗涔涔 亲戚 惊愕 纺绸
袖襟 伺机 伺候 江堤

zào
zào
lián yī

cén
jīn
qi
è
chóu

zǔ zhòu
qiāng



5
预习检测
6
故事梗概
剧作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生活史。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做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蘩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
剧作就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各种恩怨情仇。
四凤触电自杀了;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繁漪疯了;
侍萍呆痴了;
周朴园孤苦伶仃了;
《雷雨》人物关系图
蘩 漪
(35)
周朴园(55)
鲁侍萍
(47)
鲁 贵
(48)
夫妻
夫妻
主仆情人
长子
次子
幼子
幼女
周 冲
(17)
周 萍(28)
鲁大海
(27)
鲁四凤
(18)
课文探讨
观看视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
他们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幕”分为若干场。
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展示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重逢
斗争
相遇述旧怨
相认生新恨
主要情节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遇诉旧怨
相遇诉旧怨
姓鲁
无锡口音!
问闲事干什么
四凤的妈
熟知旧事?
修墓
她没有死?!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奇怪
疑虑
慌张
惊惧
恼怒
怨恨,内心复杂
你,你贵姓?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遇诉旧怨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认生新恨
相认生新恨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厉声责问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缓和的
语调稳住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感情哄骗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想用金钱
收买打发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问题探究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奸诈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斗争坚决
揭露怒斥
父子相遇
阶级斗争
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冷酷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第一场:从私生活角度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第二场: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冷酷、绝情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探究人物形象
根据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周朴园形象小结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鲁侍萍形象小结
痴情爱周少爷/逆来顺受/不报复/对周仍有留恋、幻想。
善良软弱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
历尽苦难,带大孩子
备受凌辱
顽强
控诉周的罪恶/撕支票
/痛斥“一群强盗”
正直刚毅,自尊,有一定觉醒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静清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斥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强自尊
鲁侍萍形象小结
正直
善良
坚强
自尊
慈爱
旧中国劳动妇女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鲁大海形象小结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工人阶级代表。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
问题探讨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相认之前:
1.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2.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3.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
4.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5.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6.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相认之后: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5.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6.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7.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8.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9.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真情说
1、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2、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蘩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问题探讨
真情 PK 假意
①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②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③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④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⑤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如何理解

假意说
1.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恐惧”。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问题研讨
他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主题探究
根源:
阶级剥削和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雷雨》的悲剧价值——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能力提升
1.《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舞台气氛。
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感染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的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雷雨”暗示着作品的社会环境。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2.思考: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丰富的潜台词
2.高度个性化
3.富于动作性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戏剧语言暗藏潜台词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仆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戏剧语言暗藏潜台词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2)人物语言个性化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她是个下等人,……在年三十夜里投水死的。
……
周:(惊愕)什么?
1
3
4
2
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这是周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惠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这是周虚伪、圆滑的表现。
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嘲笑、讽刺周的卑鄙、无耻。
周“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侍萍还活着,是他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对他构成威胁,影响他的名誉和地位。
(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4.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