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关雎 讲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关雎 讲练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2: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鉴赏分课精练
《关雎》
一.内容精讲
◎原文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旨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梦见了对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慕之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阅读感悟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讲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生甲: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文静美好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生乙:第二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生丙:第三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节,描写小伙子梦想成婚时的欢乐场景。
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5.《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6.《关雎》这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二.解题方略
NO1 诗意理解
【考点阐释】
包含词句理解、诗意概括与整体感知等
【精题回放】
例1(2019·北京)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3分)(原诗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例2.(2019·湖南郴州)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原诗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题方略】
诗意理解是诗词命题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需在对全诗主旨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为前提。而理解全诗主旨,则需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当时的心境,细心研读全诗,并认真回味。有的需根据题目指引,到原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及其相关的意象,反复吟咏品鉴,做出合理应答,例1中两人共同的境遇便来自原诗中“同是宦游人”。如果不能敏锐的根据题目,只需找到本句,这一处的填空更无法正确完成。该题后面的两处填空和例2中的上下篇内容的概括,同样离不开对全诗的认真研读、仔细品味和精准理解。
【答案】例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例2.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NO2 诗意理解
【考点阐释】
考查考生对诗词相关考点的综合理解把握能力,多以选择题形式展现。
【精题回放】
例1(2021·广西梧州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例2(2021·湖北鄂州)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鹅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纱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解题方略】考查点涉及所选诗词及其作者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诗词主旨的解读,作品情感的把握,意象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辨识、词义、句意的理解以及遣词造句、画面建构、氛围营造等。虽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对考生的认知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平时加强阅读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答题细心审读,注意题干语句中的细微之处,这是准确完成此类题目的不二选择。例1【解答】关键在于对诗词表达感情的把握和手法的理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故选:B。
例2.ABD.正确;B.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
【答案】例1 B.例2C。
NO3典故运用
【考点阐释】
考查考生对作品中用典手法的辨识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
【精题回放】
例1【2018年中考贵州铜仁卷】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简要赏析。
例2.【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4分)
【解题方略】
准确解答此类题目的要点有三:一是在平时的学习和读书中加强文化积累,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典故,二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境遇和心情,三是结合所给诗词,准确把握诗人借助典故所表达的真实思想或情感。例1根据这句收的典故,在用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不难答出。例2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答案】例1.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例2)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的语言,表明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NO4 画面描绘
【考点阐释】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词中重要词句的所表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例1(2021湖南湘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例2【2015年贵州省遵义市】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解题方略】
答题时,首先要对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氛围,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同时在描绘画面的过程中,要对原始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补充。在答题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命题的题干指令规范答题。如例一
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合理想象,生动表达即可。
例2将阅读理解、想象联想跟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在描绘之前,先要充分地理解主旨,然后通过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出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案】例1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例2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NO5词句欣赏
【考点阐释】
对诗句中精美的词句或精当的词语的运用进行赏析
【精题回放】
例1(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例2【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题方略】答题前仔细研读原诗,准确理解诗词主旨或情感;认真审读试题,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赏析角度和相关要求,对原诗中相关的表现形式,(例如叠词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建构、动静结合等手法的运用等)。注意不仅要分析其语言形式,更要结合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
例1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表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二: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聚”和“怒”的动态描写,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NO6手法分析
【考点阐释】
对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辨识和分析
【精题回放】
例1(2021山东潍坊)4. 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原诗《夜雨寄北》)和《秋思》
例2【2021年广西柳州市】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原诗李商隐《无题》)
【解题方略】
辨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般没有问题,分析其表达效果时,需对全诗主旨、意境和情感的准确把握为基础。例2除了正确辨识对偶,双关、比喻等修辞外,好要对作者当时的境遇及其思想有所了解,这与平时的文化积累很有关系。答题的时候,一般在准确辨析之后,需结合具体语境做解释,然后再结合全诗和作者经历写出其表达效果
【答案】
例1《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的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身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秋思》的后两句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开封”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写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诗人将对亲人的眷恋熔铸在了临行前因担心又开封的行为中。
例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NO7情感体味
【考点阐释】
理解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或概括其感情基调
【精题回放】
例1(2021·湖北省荆门市)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原诗陆游《感旧》)
例2【2021★四川资阳】 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原诗陆游《游山西村》)
【解题方略】
第一步,明确诗歌的题材。每一类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抒怀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例2 由“故乡声”判断是“羁旅思乡诗”,由此判断诗人的情感是思乡的 。
第二步: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的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如例1,要了解白居易作为地方长官,“顿疏万物焦枯意”,是为农人大有的心得到缓解,标表现的是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第三步: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以及能够表露诗人情感的诗眼或议论抒情句子来分析,有时还要借助典故来理解。如例1由“稼穑丰”课判断是人的喜悦心情。
第四步,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答题模式:通过 …… (诗歌内容),描绘了 …… 景物。展现了 …… 景象,抒发了 …… 感情。
【答案】
例1该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例2示例: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叹,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观。
NO8形象塑造
【考点阐释】
理解诗词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及其表达作用
【精题回放】
例1(2019·山东枣庄)7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原诗柳宗元《江雪》)
例2【2018·湖北襄阳)】 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__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原诗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题方略】
反复研读全诗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诗句中对人物动作、神态及心理的刻画,结合题目要求正确解答即可。例2要结合词的上片来分析,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总领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特点是“狂气”。
【答案】
例1.孤独、顽强、高傲(或“不畏严寒、坚持垂钓、傲然独立”等)。
例2少年狂气(狂气)
三.技巧精练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015年四川省自贡市】19.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对上面两首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B.霏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C.洲:水中的陆地。
D.友:亲密朋友。
②《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 。(2分)
③判断对这两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对心中恋人的思恋之情。( )
B.《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 )
C.《关雎》中“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等诗句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
D.在写作上,《采薇》运用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手法,《关雎》则是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
【2012年广西省百色市】四、(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⑵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

2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
技巧精练参考答案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
【答案】8.D
【解析】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2分)
【2015年四川省自贡市
【答案】①D
【解析】亲近。
②【答案】美丽善良的姑娘,君子的艰险配偶。(2分)
③【答案】A×。B√。C×。D√。
【解析】A项,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C项,间接表白。
【2012年广西省百色市】
【答案】l4.⑴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⑵《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答案】(1)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答案】(2)“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 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