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训练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训练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5 16: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 CO2 有机物 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OH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2、正确的实验步骤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下列对“先”与“后”的叙述不正确的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C.研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途径的过程中,淀粉先在口腔和舌的咀嚼搅拌作用后被小肠消化
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4、 “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肆意开采矿产资源
B.露天焚烧废弃塑料
C.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D.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利用资源
5、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碱、盐、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60、氨水、硫酸钡、过磷酸钙、盐酸
B.Mg、苛性钠、纯碱、胆矾、AgNO3溶液
C.N2、碱石灰、CuSO4、葡萄糖、自来水
D.生铁、CH3OH、石灰石、NaCl、波尔多液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酒精 能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消毒
C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氮气 熔沸点低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7、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化学式为C3H6O3)的缘故。下列关于C3H6O3的叙述错误的是
A.C3H6O3是一种有机物
B.C3H6O3由三种元素组成
C.C3H6O3中共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C、H、O的质量比为1∶2∶1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B.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D.用石蕊试液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
9、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B.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应长期摄人过量的钙元素
C.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所以应尽量多吃
D.青少年经常喝碳酸饮料会导致“钙”流失,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B.霉变的食物经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D.植物的叶子边缘发黄、易倒伏,应施用氮肥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江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美丽的江西欢迎您。
(1)春天去婺源看油菜花。油菜花的生长需要施加一些化学肥料,其中硝酸铵(NH4NO3)属于_____(填“氮肥”、“钾肥”、“磷肥”或“复合肥”)
(2)夏天去乐平洪岩仙境观奇石。洞中石钟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中原子团HCO3的化合价为_____。
(3)秋天上井冈山重温革命史,欣赏井冈山雕塑园的青铜雕像。在青铜上雕刻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如图是锡元锡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_,Y=_____。
(4)冬天爬萍乡武功山看雾凇。游玩过程必吃的一道名菜为“武功冬笋炒腊肉”,该菜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_____,腊肉的传统制作过程中可用柴火熏烤,为使火燃烧得更旺常将木柴架空,原因是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_____。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
(3)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的有毒气体是_____。
3、用化学用语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
4、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天然气、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不锈钢、⑤尿素、⑥腈纶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
(2)可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_。
(3)属于合金的是______。
(4)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
(5)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______。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打开贮存酒精的容器,可闻到强烈的酒香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铝制器皿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现在,全国正在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酒后驾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乙醇(俗名“酒精”) 会导致触觉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等.乙醇可以通过淀粉进行发酵蒸馏得到.已知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试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属于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或“混合物”之一).
(2)乙 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_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喝酒的人往往能闻到其浑身的酒味,这反映了分子的什么性质_____.
(4)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宜选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碘水 e.氢氧化钠溶液
2、某化学试剂乙酰丙酮(化学式: C5H8O2)的试剂标签如图:
(1)乙酰丙酮属于 。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酰丙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 g乙醚丙酮中含有碳元素12g。
(4)现有5%的乙酰丙酮酒精溶液120g,要配成3%的稀溶液,需要加酒精的质量为 。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锂、锰两种金属用途很广。手机电池中存在 LiMnO2,已知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_________ (填字母):
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热能
(3)“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品名 豌豆黄
主要原料 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
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 _________ 三类营养素。
②“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贫血症 B 侏儒症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6)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填“大于”或“小于”)0.9%。若用该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配制500毫升(密度约为1g/ml)生理盐水,需要5%的氯化钠溶液 ____ 克。
4、苹果酸(化学式为C4H6O5)是苹果醋中的主要成分,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请问:
(1)苹果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苹果酸中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苹果酸属于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5、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能代替汽油等燃料的清洁能源,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46g乙醇与定量的氧气点燃,发生如下反应,XC2H5OH+8O2 YCO2+ZCO+9H2O
(1)计算系数X的值是______。
(2)计算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精确到0.1g)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菠菜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素。但菠菜也是一种草酸含量比较高的蔬菜,草酸会影响人体健康。同学们对菠菜进行不同处理,寻找去除菠菜中草酸的合理烹调方法,对如何食用菠菜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阅资料)
① 豆腐中含有钙盐,能与菠菜中可溶性草酸(H2C2O4)发生反应生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草酸钙(CaC2O4)。
② 草酸钙是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
实验1:用四种方法烹调,可溶性草酸去除率如下:
实验 编号 菠菜质量/g 烹调方法 可溶性草酸 去除率/%
a 180 冷焯:将1L水和菠菜一起煮,水沸腾后再煮1min,取出 64.7
b 180 热焯:将1L水煮沸,停止加热,放入菠菜等其变色后(约1min),取出 43.0
c 180 煮:将1L水煮沸,放入菠菜煮1min 43.0
d 180 炒:25g食用油加热至220℃,加入菠菜炒1min 0
实验2:取1L水煮开,加入豆腐和菠菜同煮,可溶性草酸去除率如下:
实验编号 菠菜质量/g 豆腐质量/g 时间/min 可溶性草酸去除率/%
A 180 180 1 41.2
B 180 180 2 52.7
C 180 180 3 60.7
D 180 120 3 60.5
E 180 90 3 59.6
(解释与结论)
(1)食用菠菜主要获得的营养素为__________。
(2)烹调菠菜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
(3)对比实验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其他条件相同时,豆腐用量对菠菜中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的影响不大,需要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填编号)。
(反思与评价)
(5)下列关于“去除菠菜中草酸的烹调方法”,合理的是____。
A用食用油热炒菠菜
B热焯菠菜时,同时加入豆腐
C焯过菠菜的水,不再食用
D烹调菠菜时,加入钙盐含量高的其他食材
2、2021年1月新一轮的“禁塑令”全面开始实施。某化学学习小组对某种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
(查阅资料)
A.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其他无机填充料
B.聚丙烯由C、H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C.碱石灰为气体干燥剂,由NaOH和CaO组成,可吸收CO2和H2O
(探究过程)
连接下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一定质量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样品粉碎,装入C装置的玻璃管中通入纯净的氧气。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前后D、E装置发应前后质量,分析样品中C、H元素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分析)
(1)A装置中MnO2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有一处的设计不正确,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E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测得E实验前后质量增重8.8g,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均消耗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数量已达到30个以上,目前“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下列关于减少“白色污染”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D焚烧或深埋塑料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试纸。(实验仪器自选)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结论:维生素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反应的是(________)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为探究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滴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含量高的是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
4、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一]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二]: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内(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_____
第三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二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5、固体酒精是饭店餐桌上很方便使用的一种燃料。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Ⅱ、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Ⅲ、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了少量实验室的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为检验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变质,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
B、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是CO2,属于无机物,错误;
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
故选A。
【点睛】
2、C
【详解】
A、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入试管,使炸裂试管,故正确;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证明是否有水生成,后通过澄清石灰水,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正确;
C、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错误;
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故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错误。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肆意开采矿产资源错误,应合理开发,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废弃塑料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C、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会污染环境,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D、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氨水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过磷酸钙由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胆矾是由五水硫酸铜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硝酸银溶液是由硝酸银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碱石灰是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葡萄糖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氢氧化钙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用于杀菌消毒,正确;
C、盐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于除铁锈,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可做保护气,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A.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C3H6O3是一种有机物,此选项正确;
B. C3H6O3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C. 一个C3H6O3分子中共有3+6+3=12个原子,此选项正确;
D. C3H6O3中C、H、O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此选项错误。
故选D。
8、B
【详解】
A.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比如氯化铵中就没有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析出晶体,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就不会析出晶体,选项说法错误。
D.用pH试纸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度,石蕊试液只可以测出溶液的酸碱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B、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D、我们所说的补钙、钙流失等均指钙元素,D项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耐热性,经蒸煮后不可以继续食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作冰箱除味剂,选项C符合题意;
D、钾元素可促进植物茎杆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缺钾会导致植物叶子周边发黄,容易倒伏,因此应施用钾肥,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
【分析】
(1)
硝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2)
碳酸氢钙中钙元素显+2价,设碳酸氢根离子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x=-1;
(3)
在青铜上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X=50;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0=2+8+18+18+Y,Y=4;
(4)
“武功冬笋炒腊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油脂,蛋白质、油脂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为使火燃烧得更旺,常将木柴架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1)CaO
(2)H2CO3
(3)CO
【解析】
(1)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钙,氧元素显-2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2)
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3)
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O2 CaO
【详解】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钙,其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4、
(1)①
(2)⑤
(3)④
(4)⑥
(5)②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故选①。
(2)
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肥料,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可作化学肥料的是尿素,故选⑤。
(3)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不锈钢,故选④。
(4)
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腈纶,故选⑥。
(5)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小苏打,故选②。
5、酒精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氢气的热值高(或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或无污染等)
【详解】
酒精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酒香;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化学式是C2H5OH,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方程式为;铝制器中的铝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耐腐蚀,其方程式为:;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清洁,且氢气的热值高。
三、计算题
1、(1)有机物(2)2:6:1;34.8%(3)分子在不断运动(4)D
【详解】
(1)淀粉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
(2)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4.8%;
(3)喝酒的人往往能闻到其浑身的酒味,这反映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4)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碘的特性,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最宜选用的是碘水.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6:1;34.8%;(3)分子在不断运动;(4)D.
2、(1)有机物(2)100(3)20(4)80g
【分析】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详解】
(1)乙酰丙酮是含碳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
(2)乙酰丙酮的化学式为 C5H8O2,乙酰丙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设xg乙醚丙酮中含有碳元素12g
故20 g乙醚丙酮中含有碳元素12g。
(4)设需要加酒精的质量为y
故需要加酒精的质量为80g。
【点睛】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3、C +3 B 无机盐 D AD B ③②①④ 小于 90g
【详解】
(1)A 青花瓷盘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A错误;
B 纯棉毛巾是由天然材料制成,故B错误;
C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C正确;
D 青铜古剑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D错误。故选C。
(2)Li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已知锂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锰元素的化合价为+3;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B;
(3)①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
②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故选D;
(4)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AD;
(5)A 节约纸张符合低碳理念,故A正确;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B错误;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符合低碳理念,故C正确;
D 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符合低碳理念,故D正确。故选B;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增大,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即小于0.9%;设:需要5%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x=500g×0.9% x=90g。
4、3;氧(或O);有机物;134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苹果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苹果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4):(1×6):(16×5)=24:3:40,所以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氧(或O)。
(2)由化学式可知,苹果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3)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4+1×6+16×5=134,故填134。
5、
(1)由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所以系数X的值为3。
(2)由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
故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8.7g。
【分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相等,所以系数X=3,故填3。
(2)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维生素 冷焯 其他条件(菠菜、豆腐、水、烹调方式)相同时,随着煮的时间从1min延长到3min,可溶性草酸的去除率增加 CDE C
【分析】
菠菜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素。但菠菜也是一种草酸含量比较高的蔬菜,草酸会影响人体健康。豆腐中含有钙盐,能与菠菜中可溶性草酸(H2C2O4)发生反应生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草酸钙(CaC2O4),草酸钙是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
【详解】
(1)食用菠菜主要获得的营养素为维生素。
(2)冷焯可以去除菠菜中较多的草酸,故烹调菠菜的最佳方法是冷焯。
(3)对比实验ABC,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菠菜、豆腐、水、烹调方式)相同时,随着煮的时间从1min延长到3min,可溶性草酸的去除率增加。
(4)其他条件相同时,豆腐用量对菠菜中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的影响不大,需要对比的实验是CDE。
(5)A、用食用油热炒菠菜,可溶性草酸去除率为0,故A不正确;
B.热焯菠菜时,同时加入豆腐,可溶性草酸去除率不高,故B不正确;
C.焯过菠菜的水,不再食用,里面含有草酸,不能食用,故C正确;
D.烹调菠菜时,加入钙盐含量高的其他食材,会生成草酸钙导致结石,故D不正确。故选C。
2、催化作用 不相同 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或装置B中前面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后面导气管应刚好透过瓶塞)合理即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合理即可) 4:1 ABCE
【详解】
(1)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填:催化作用。
(2)B中浓硫酸干燥氧气,干燥作用,D中浓硫酸吸收塑料碎屑燃烧生成的水,进而求塑料中氢元素质量,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不相同,其中B处的设计不正确,气体的干燥长进短出,改进方法是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故填:不相同;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
(3)E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4)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说明生成了5.4g水,故氢元素质量,E实验前后质量增重8.8g,,说明生成了8.8g二氧化碳,故碳元素质量,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6g=4:1,故填:4:1。
(6)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减少了塑料制品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 塑料不能焚烧,焚烧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错误。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ABCE。
3、方案Ⅰ:将维生素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 方案Ⅱ:将维生素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杯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或将维生素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将其逐滴滴入含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小于7(或红色消失) AC 新鲜的西红柿 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解析】
【详解】
(2)方案Ⅰ:将维生素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方案Ⅱ:将维生素 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杯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pH小于7,证明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或将维生素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将其逐滴滴入含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酸性物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溶性盐与酸大多不反应,能与维生素反应的是金属镁和氢氧化钠;
(4)使碘的淀粉溶液褪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只需要12滴,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需要20滴,说明新鲜的西红柿维生素的含量较高;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取更多的维生素。
4、无红色沉淀 溶液变蓝色 蓝色沉淀变成红色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蓝色沉淀变成红色 溶液不变蓝色 中和稀硫酸、制备氢氧化铜沉淀、使混合液呈碱性
【解析】
【详解】
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碘水遇淀粉会变蓝。第一种情况:A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变蓝,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变蓝,说明葡萄糖和淀粉都存在,即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第三种情况: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不变蓝,说明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在步骤二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中和因催化作用而加入的稀硫酸、和硫酸铜反应制备氢氧化铜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钠,使混合液呈碱性。
5、不显 产生气泡 2NaOH+CO2=Na2CO3+H2O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详解】
实验探究1: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不显碱性,故答案为:不显
实验探究2: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产生气泡;2NaOH+CO2=Na2CO3+H2O;
滴加澄清石灰水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他们另取上述液体,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故答案为: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