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典型课例) 六中张靖涛
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会正确分析有关质量的某些实验现象,能从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2、通过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3、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设想:重点:对实验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的分析、原子的“三不变”。
难点:对实验5-1的装置的改进设计、镁燃烧前后的天平指针的摆动问题。
措施:1,演示实验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相结合,现象明晰,有利于分析出质量变化的原因。
2,原子的组合与拆分,动画(页面)回放,直观展示原子的“三不变”。
3,创设情境,大胆质疑,让学生设计实验与教师电子白板演示相结合,用启发和探究方式,攻克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质量守恒定律,朗读德谟克利特的名言,引出另两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来深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演示(视频),学生猜想天平的指针摆动情况,分析原因。
尝试写出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
由于实验5-1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表面上出现了缺陷,实际是编者刻意留下了思维的空间,我们可以进行改进。
【学生活动】改进装置,争取设计出能验证质量守恒的装置“1、解决烧杯口开放的问题 →2、解决气体压力的问题→ 3、解决体积增大问题→4、最后装置”
强调,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减少的质量正是逸出气体的质量。
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演示(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指针偏转情况,说明原因。
启发分析反应原理 Mg+ O2 MgO
导出终极等式,m(Mg)+m(O2)=m(石棉网上的MgO)+m(损失的MgO)。
总结出有三种可能,反应后质量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可能不变。
结论:认识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研究其质量守恒的复杂性,要考虑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同时要注意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组合和拆分,通过页面回放,演示化学反应过程。
导出原子的“三不变”。
分析归纳出反应前后宏观和微观的变与不变。
四、课堂练习
屏幕展示,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作业:P98,3题和4题
教学设计
学校
伊春区第六中学
设计者
张靖涛
学科(版本)
化学上册(人教版)
章节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学时
第二课时
年级
初三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会正确分析有关质量的某些实验现象,能从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通过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重点:对实验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的分析、原子的“三不变”。
难点:对实验5-1的装置的改进设计、镁燃烧前后的天平指针的摆动问题。
措施:1,演示实验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相结合,现象明晰,有利于分析出质量变化的原因。2,原子的组合与拆分,动画(页面)回放,直观展示原子的“三不变”。3,学生设计实验与教师电子白板演示相结合,用启发和探究方式,攻克教学难点。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完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了解了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这一重要规律,但应用此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有关质量的一些现象时,经验不足,尚需提高一个层次。对学生来说,要从微观角度、从本质上去理解为什么会质量守恒?这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学生认识化学变化实质的一个新高度。由于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由此产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复习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
回忆起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强化记忆
从资源库导出内容
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史
简介德谟克利特、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
朗读德谟克利特的名言,引出另两位化学家
了解化学史即科学史,增加学习兴趣
从资源库导出内容
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
一、探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对实验5-1装置的改进
实验演示,学生猜想,分析结论
尝试写出文字表达式
改进装置,争取设计出能验证质量守恒的装置“1、解决烧杯口开放的问题 →2、解决气体压力的问题→ 3、解决体积增大问题→4、最后装置”
使学生认识到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研究质量守恒时的特殊性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能力
由资源库中化学的工具栏中,选择仪器进行现场组装。直观,新鲜感强
实验探究2
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教师演示,学生猜想,分析结论
认识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研究其质量守恒的复杂性
由电子白板列表分析
自制动画
三、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组合和拆分,演示化学反应过程
理解原子的“三不变”,认识化学反应实质
通过页面回放功能,直观演示化学变化过程,激趣、印象深刻
总结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分析归纳出反应前后宏观和微观的变与不变
促进理论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用探照灯功能,逐条拉出,具有新意
练习和作业
课堂练习题
作业:P98,3题和4题
小组合作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小结
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充分利用白板中的科学资源,如化学工具进行整合,得到了许多清晰的装置图,效果很好。
通过组合、拆分,页面回放功能,展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直观又易操作。
通过幕布、刮奖刷和探照灯等功能,随时控制文字、符号和图片的隐藏和呈现,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应用化学工具,成功设计实验装置,准确生动,成为教学的关键。
镁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复杂,通过列表分析、刮奖擦除等方法,达到条理清晰、化难为简的目的。
用页面回放,清晰再现了原子的重组过程。
关于生成性资源,要课堂中去发现。
教学反思
从我对电子白板掌握的技术水平来讲,文稿、图片的动画效果,如飞入、出现等功能,不如幻灯片方便,给人感觉电子白板和幻灯片它们各有优势。
传统板书被淡化,对于习惯于做笔记的学生,如何选择重点记录?建议留下一页总结,用来归纳重点,整理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不熟操作,双笔教学不易开展,学生的思维成果展示受局限。
化学科的动手实验,最终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的,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的动手演示实验放在第一课时完成,因此,本课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上。
成功之处是,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理科研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