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水的净化 蒸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水的净化 蒸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2-23 21: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时:加氯消毒和蒸馏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一些除去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以及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方法。在前一节课中学生了解了天然水需要净化才可以饮用,并初步掌握了沉淀法和过滤法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观察技能,保证了本节课中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顺利开展。本节课希望通过实验活动、课堂教学示范及多媒体演示配以适当讲授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加氯消毒的方法,理解蒸馏法的原理和基本的方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加氯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了解自来水生产的主要过程,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池塘中的微小生物,知道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道理。
3、理解蒸馏的原理,认识蒸馏相关的仪器设备。
4、通过蒸馏法去除水中的已溶解物质,运用比较法区分过滤、蒸馏的适用范围,培养挖掘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5、掌握加氯消毒、蒸馏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加氯消毒和蒸馏原理。
【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消毒后的滤液里有没有微小生物,了解氯水的杀菌作用
【难点】 蒸馏的原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 演示蒸馏实验,介绍蒸馏仪器各个部分及功能,讲清蒸馏的原理。
四、教学流程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池塘中的微小生物
活动目标:知道氯水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加氯消毒法被用于自来水的加工过程。
活动器材:显微镜、氯水、池塘水、烧杯、滴管、玻璃棒
活动二:用蒸馏法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活动目标:认识蒸馏装置,知道蒸馏原理,了解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活动器材: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过滤水、蒸馏装置、冷水。
活动三:用酒精灯蒸干蒸馏得到的液体
活动目标:证明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活动器材:表面皿、酒精灯、蒸馏水。
教学内容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意图说明
一、加氯法
显微观察加入氯水的滤液,并与未加入氯水的滤液进行比较(有微小的生物)。
讨论氯水的有效成分(查资料)。
讨论水的消毒方法(漂白粉消毒法)。
出示氯水,介绍氯水的制作与保存方法(存放于棕色瓶中,否则见光分解)。
将数滴氯水滴入经过过滤的液体中并搅匀,取液体与学生一起用显微镜观察。
让学生知道一些除去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经过上述处理的水可以饮用,引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二、蒸馏法
应用一一海水淡化
过滤法和蒸馏法的比较
认识蒸馏装置。
取蒸馏出来的液体进行显微观察,比较加氯消毒的液体。
取蒸馏出来的液体与加氯消毒的液体进行分别蒸干。
观察比较表面皿上是否留有物质。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制取蒸馏水的。(如:烧饭时在锅盖上收集;在湿地上挖个洞,盖上塑料布收集等)。

讨论海水淡化的利弊。

介绍海水淡化的其他方法(反渗透法、电析法等),并讨论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讨论、比较蒸馏与过滤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指出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都不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物质,要进一步净化水还必须进行蒸馏。
展示蒸馏装置并介绍装置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蒸馏、冷凝)。
收集蒸馏出来的液体给学生进行蒸干。
指导学生讨论日常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指出蒸馏原理的应用一海水淡化。
指出在一些淡水缺乏的地方,人们利用蒸馏原理,从海水中提取淡水,这个过程称为海水淡化。
提供表格,帮助学生进行比较
明了蒸馏的意义是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物质。
认识蒸馏装置,理解蒸馏原理
为了证明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培养挖掘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六、学习单
过程
(1)池塘水中有很多杂质,包括悬浮的微粒,已溶解的物质和微小生物,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的方法净化。通过蒸馏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2)讨论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后的滤液能饮用吗?试找出自来水管中放出的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你有什么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吗?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找出过滤法和蒸馏法的不同点

过滤法
蒸馏法
装置
实验过程中水有无物态变化(有/无)
原液中的物质
滤液中的剩余物质
适用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加氯消毒和蒸馏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一些除去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以及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方法。在前一节课中学生了解了天然水需要净化才可以饮用,并初步掌握了沉淀法和过滤法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观察技能,保证了本节课中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顺利开展。本节课希望通过实验活动、课堂教学示范及多媒体演示配以适当讲授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加氯消毒的方法,理解蒸馏法的原理和基本的方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加氯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了解自来水生产的主要过程,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池塘中的微小生物,知道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道理。
3、理解蒸馏的原理,认识蒸馏相关的仪器设备。
4、通过蒸馏法去除水中的已溶解物质,运用比较法区分过滤、蒸馏的适用范围,培养挖掘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5、掌握加氯消毒、蒸馏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加氯消毒和蒸馏原理。
【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消毒后的滤液里有没有微小生物,了解氯水的杀菌作用
【难点】 蒸馏的原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 演示蒸馏实验,介绍蒸馏仪器各个部分及功能,讲清蒸馏的原理。
四、教学流程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池塘中的微小生物
活动目标:知道氯水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加氯消毒法被用于自来水的加工过程。
活动器材:显微镜、氯水、池塘水、烧杯、滴管、玻璃棒
活动二:用蒸馏法去除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活动目标:认识蒸馏装置,知道蒸馏原理,了解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活动器材: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过滤水、蒸馏装置、冷水。
活动三:用酒精灯蒸干蒸馏得到的液体
活动目标:证明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活动器材:表面皿、酒精灯、蒸馏水。
教学内容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意图说明
一、加氯法
显微观察加入氯水的滤液,并与未加入氯水的滤液进行比较(有微小的生物)。
讨论氯水的有效成分(查资料)。
讨论水的消毒方法(漂白粉消毒法)。
出示氯水,介绍氯水的制作与保存方法(存放于棕色瓶中,否则见光分解)。
将数滴氯水滴入经过过滤的液体中并搅匀,取液体与学生一起用显微镜观察。
让学生知道一些除去水中微小生物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经过上述处理的水可以饮用,引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二、蒸馏法
应用一一海水淡化
过滤法和蒸馏法的比较
认识蒸馏装置。
取蒸馏出来的液体进行显微观察,比较加氯消毒的液体。
取蒸馏出来的液体与加氯消毒的液体进行分别蒸干。
观察比较表面皿上是否留有物质。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制取蒸馏水的。(如:烧饭时在锅盖上收集;在湿地上挖个洞,盖上塑料布收集等)。

讨论海水淡化的利弊。

介绍海水淡化的其他方法(反渗透法、电析法等),并讨论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讨论、比较蒸馏与过滤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指出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都不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物质,要进一步净化水还必须进行蒸馏。
展示蒸馏装置并介绍装置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蒸馏、冷凝)。
收集蒸馏出来的液体给学生进行蒸干。
指导学生讨论日常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指出蒸馏原理的应用一海水淡化。
指出在一些淡水缺乏的地方,人们利用蒸馏原理,从海水中提取淡水,这个过程称为海水淡化。
提供表格,帮助学生进行比较
明了蒸馏的意义是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物质。
认识蒸馏装置,理解蒸馏原理
为了证明蒸馏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培养挖掘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六、学习单
过程
(1)池塘水中有很多杂质,包括悬浮的微粒,已溶解的物质和微小生物,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的方法净化。通过蒸馏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2)讨论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后的滤液能饮用吗?试找出自来水管中放出的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你有什么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吗?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找出过滤法和蒸馏法的不同点

过滤法
蒸馏法
装置
实验过程中水有无物态变化(有/无)
原液中的物质
滤液中的剩余物质
适用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