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
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照实验,利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进行类比找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
用类比的方式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实验设计观念,学会科学地判断分析实验现象。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
【难点】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一般观察方法及相关描述,培养类比推断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器材:氧气、二氧化碳试管,用木塞塞住,火柴、酒精灯、碳酸氢盐指示剂、木条、澄清石灰水
找出空气的成分
教学器材: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广口瓶、木条、火柴、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空集气瓶、氯化钴试纸、碎冰若干、粘纸、培养皿
四、教学流程:
流程说明: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引言
请学生闭气,亲自感受不能呼吸的困难。
请学生列举空气对生命的重要用途.
复习提问: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吗?
通过亲身感受和生活实际经验感捂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识,引出新问题—如何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活动1:二氧化碳的检验
教师演示:用澄清石灰水与和碳酸氢盐指示剂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没有检验物质的知识基础,由教师演示操作,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活动2:氧气的检验
教师演示用对照实验,比较不同气体的不同检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对照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实验现象,学会观察与记录。
活动3:水蒸气的检验
复习用氯化钴试纸检验水的实验方法,设计要检验气态水的实验方法—将水蒸汽液化。
温故知新,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
结论1: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活动4:如何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
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时候,如何修正实验方案。
这个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容易想到把澄清石灰水或碳酸氢盐指示剂暴露在空气中,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量比较少,现象不明显。设计的关键在如何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迅速通入,学习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
活动5: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氧气
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教师引导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学生设计对照实验。
在检验氧气的活动中已经涉及了对照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对照实验,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
活动6: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在复习的基础上设计实验.
活动7:
根据生活经验分析,空气中还有什么物质?举例说明.
空气中有灰尘等微小颗粒学生应该有生活经验,通过生活经验把空气的成分探究完整.
结论2
空气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还有一些微小的颗粒。
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课堂小结
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的理论基础,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类比与推论得出结论。
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作业
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通过资料查阅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五、训练与评价:
一、基础型习题
1、空气是由多种 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 、 、 等气体。
(答案: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 。
(答案:氧气)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3、下表是探究空气成分活动的过程与探究结果,请填空。
探究活动
探究结果
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比在纯氧中燃烧得
_________(缓和/剧烈)。
空气中_________(含/不含)氧气,但不完全由其组成。
用洗耳球将空气不断地鼓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_________(会/不会)变浑浊。
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但含量很少。
在烧杯中放入冰块,过了一会儿,烧杯外壁出现____________。
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其遇冷__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缓和、含;会、二氧化碳;小液滴、水蒸气,液化。)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与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观察和推论。
4、下列哪一种气体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5、在大热天,将放入冰箱中的饮料瓶移入室内。过一会儿,如果用干燥的氯化钴试纸接触瓶壁表面,试纸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
A、没有变化 B、由红色变成黄色
C、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D、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水蒸气的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6、找出左右栏中相关的项目并用线连起来:
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 ·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 ·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 ·二氧化碳
(答案: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 ·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 ·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 ·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里常见气体的检验,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二、拓展习题
7、在检验不知名的气体X、Y时,我们看到以下的实验现象:
试验
X
Y
(a)带火星的木条
熄灭
复燃
(b)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没变化
(1)就你的认识,这两种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气体?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名称及你的理由。
X——
Y——
(答案:X——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Y——氧气,因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再一次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将二氧化碳导入碳酸氢盐指示剂,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活动卡
活动一:请写出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检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活动二:请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项 目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作业完成的质量
交流发言的态度
小组讨论的效果
活动卡内容完成
评价:优、良、中、差
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
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照实验,利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进行类比找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
用类比的方式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实验设计观念,学会科学地判断分析实验现象。
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
【难点】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一般观察方法及相关描述,培养类比推断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器材:氧气、二氧化碳试管,用木塞塞住,火柴、酒精灯、碳酸氢盐指示剂、木条、澄清石灰水
找出空气的成分
教学器材: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广口瓶、木条、火柴、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空集气瓶、氯化钴试纸、碎冰若干、粘纸、培养皿
四、教学流程:
流程说明: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引言
请学生闭气,亲自感受不能呼吸的困难。
请学生列举空气对生命的重要用途.
复习提问: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吗?
通过亲身感受和生活实际经验感捂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识,引出新问题—如何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活动1:二氧化碳的检验
教师演示:用澄清石灰水与和碳酸氢盐指示剂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没有检验物质的知识基础,由教师演示操作,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观察现象。
活动2:氧气的检验
教师演示用对照实验,比较不同气体的不同检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对照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实验现象,学会观察与记录。
活动3:水蒸气的检验
复习用氯化钴试纸检验水的实验方法,设计要检验气态水的实验方法—将水蒸汽液化。
温故知新,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
结论1: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活动4:如何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
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时候,如何修正实验方案。
这个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容易想到把澄清石灰水或碳酸氢盐指示剂暴露在空气中,但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量比较少,现象不明显。设计的关键在如何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迅速通入,学习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
活动5: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氧气
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教师引导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学生设计对照实验。
在检验氧气的活动中已经涉及了对照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对照实验,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
活动6: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在复习的基础上设计实验.
活动7:
根据生活经验分析,空气中还有什么物质?举例说明.
空气中有灰尘等微小颗粒学生应该有生活经验,通过生活经验把空气的成分探究完整.
结论2
空气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还有一些微小的颗粒。
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课堂小结
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的理论基础,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类比与推论得出结论。
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作业
氮气没有特别的检验方法,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通过资料查阅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氮气的存在是学生在小学中的已知知识,但没有经过验证,作为下节课的铺垫提出问题。
五、训练与评价:
一、基础型习题
1、空气是由多种 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 、 、 等气体。
(答案: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 。
(答案:氧气)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3、下表是探究空气成分活动的过程与探究结果,请填空。
探究活动
探究结果
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比在纯氧中燃烧得
_________(缓和/剧烈)。
空气中_________(含/不含)氧气,但不完全由其组成。
用洗耳球将空气不断地鼓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_________(会/不会)变浑浊。
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但含量很少。
在烧杯中放入冰块,过了一会儿,烧杯外壁出现____________。
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其遇冷__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缓和、含;会、二氧化碳;小液滴、水蒸气,液化。)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与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观察和推论。
4、下列哪一种气体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5、在大热天,将放入冰箱中的饮料瓶移入室内。过一会儿,如果用干燥的氯化钴试纸接触瓶壁表面,试纸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
A、没有变化 B、由红色变成黄色
C、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D、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水蒸气的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6、找出左右栏中相关的项目并用线连起来:
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 ·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 ·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 ·二氧化碳
(答案: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 ·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 ·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 ·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里常见气体的检验,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二、拓展习题
7、在检验不知名的气体X、Y时,我们看到以下的实验现象:
试验
X
Y
(a)带火星的木条
熄灭
复燃
(b)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没变化
(1)就你的认识,这两种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气体?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名称及你的理由。
X——
Y——
(答案:X——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Y——氧气,因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再一次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将二氧化碳导入碳酸氢盐指示剂,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活动卡
活动一:请写出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检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活动二:请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项 目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作业完成的质量
交流发言的态度
小组讨论的效果
活动卡内容完成
评价:优、良、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