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定向训练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试卷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定向训练试卷(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9: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机械与人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天平 B.理发剪刀
C.钢丝钳 D.瓶盖起子
2、重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不计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5N
B.拉力F的功率为4W
C.若物体A匀速运动2s,拉力F做功为4J
D.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 B.瓶盖起子
C.撬棍 D.镊子
4、图中甲、乙两套装置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重物上升的速度相等
B.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5、 “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喝酒和超载”。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发生车祸的原因,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超速、超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于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快”——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B.“快”——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超载”——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D.“超载”——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6、A、B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体积相等的A、B物体挂在滑轮组下,若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在图乙的虚线框内悬挂B物体的个数是(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7、如图所示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则(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8、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食品夹 B. 托盘天平
C. 钓鱼竿 D. 修树剪
9、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医用剪刀 B.剪铁皮的剪刀
C.挑线头的剪刀 D.修树枝的剪刀
10、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柳州本地生产的宝骏E300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方便市民出行,若电动汽车功率为30kW,在20min匀速行驶了20km, 则此电动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J, 电动车的牵引力为___________N。
2、功率是描述做功______的物理量。小明、小勇和小利三人在进行物理课外活动﹣﹣测量每人上楼的功率。测量前他们通过讨论设计了下面的表格,但这份表格不够完整,还应该补充______和______两列。
姓 名 登楼高度h/m 登楼时间t/s
小 明
小 勇
小 利
3、某校举行了春季趣味运动会,如图所示是物理老师某次跳绳时重心移动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物理老师的质量为60kg,则在1min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J,他跳绳的功率为__________W。(g取10N/kg)
4、如图所示,人在踮起脚时,人脚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其支点是______ (填“脚后跟”或“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这是一______杠杆。
5、学校举行了一次登山比赛,小莉和小娟体重之比为5∶6,爬到山顶,小莉用时50min,小娟用时45min,则小莉和小娟做功之比是______,爬山功率之比是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当人头向下低时可看做一个杠杆,有同学想探究颈部拉力大小与低头角度的关系。如图,头重60N,点O是支点,人在不低头时颈部不受力,若低头后颈部拉力始终垂直于OB,角度为θ,求FB大小。(本题记录的条件不全,建议将本题作为参考)
2、如图所示,,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点,用弹簧秤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当杠杆水平静止时,弹簧秤读数为,当向容器中加水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后,弹簧秤读数为1.2N,()
求(1)金属块的重力为多少?
(2)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后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
3、骑行是青少年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是小明的山地车及相关数据,某次骑行,小明沿着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3km,耗时10min,(g取10N/kg)求:
(1)停放时,山地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在该路段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20N,小明骑行时的功率。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V/cm3 2500
整车质量m/kg 10
车与地面接触总面积S/cm2 8
4、一根均匀木杆放在一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外边的那部分长度是木杆全长的,如图所示。
(1)在木杆伸出端的B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F=300N时,木杆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杆的重力是多少?
(2)木杆在桌面上若不施加其他任何力时,允许伸出桌面以外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5、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圆柱形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拴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问:()
(1)该物件的质量是多少?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如图所示,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斜面底端,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②将橡胶球拉开一定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橡胶球被拉开的高度 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一次比一次高”);
(2)进行实验时,小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太小,为了便于测量,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小明改进实验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cm) 单层 79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
双层 22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_____玻璃。
2、文文同学在“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A、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斜面的长度有关;
D、物体受的重力有关。
文文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她的探究过程。(表中①③两次实验所用斜面粗糙程度是相同的,设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① 37° 粗糙 2 0.6 1.7 1 1.2 1.7
② 37° 较光滑 2 0.6 1.4 1 1.2 86
③ 45° 粗糙 2 0.6 1.8 0.85 1.53 78
(1)请你替文文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______;
(2)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填字母);
(3)①③两次实验所用斜面粗糙程度是相同的,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
(4)找来一张三角形的纸,可以模拟钻头的形状。展开这张纸看看,原来是个斜面。根据表格,推测______钻头更加省力,推理依据是对比实验______、______(选填序号)数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理发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对A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了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向左总拉力为8N,那么向右的摩擦力为8N,故A不符合题意;
B.拉力F的功率
故B符合题意;
C.若物体A匀速运动2s,拉力F做功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是相互作用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撬棍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由图示知,甲滑轮的承重绳子为2根,乙滑轮组承重绳子为3根,在相等时间内两装置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则绳端移动的速度相等,据v绳端=nv重物知,甲重物移动的速度快,故A错误;
B.两个重物的质量相等,装置中滑轮的质量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据知,乙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小,故AB错误;
CD.由题意知
s甲=s乙,F甲>F乙,G甲=G乙
据W总=Fs知
W甲总>W乙总
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据
所以
η甲=η乙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定,汽车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定,汽车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由图甲可知,当m=20g时
VA=10cm3
VB=40cm3

ρA===2g/cm3
ρB===0.5g/cm3
所以
ρA:ρB=2g/cm3:0.5g/cm3=4:1
因为A、B的体积相同,所以由G=mg=ρVg可得,A、B的重力之比
GA:GB=ρAVg:ρBVg=ρA:ρB=4:1
由图乙可知,使用的滑轮组中n=2,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设方框中挂N个B物体,则有
N GB=·GA

N=×=×=2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过支点做F1、F2、F3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力臂,然后比较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出力的大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得
l1>l 2>l 3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用动滑轮拉同一重物G,阻力和阻力臂乘积为定值,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关系是
F1<F2<F3
故选C。
8、D
【详解】
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在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是等臂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修树剪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医用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剪铁皮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挑线头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修树枝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拉力F1、F2分别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拉力F1、F2做的功均等于物体重力做的功,即
依题意得
AB>AC
由得
由于
由得,拉力F1、F2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大小关系为
由得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
【详解】
[1]汽车的功率为
P=30kW=3×104W
根据,可得电动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2]根据W=Fs可得,电动车的牵引力为
2、快慢 体重G/N 功率P/W
【详解】
[1]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3]小明、小勇和小利三人在进行物理课外活动﹣﹣测量每人上楼的功率。要测量每人上楼的功率,可据进行实验。而据W=Gh知,需知道每人的重力才能求出上楼所做的功,所以整个探究中需要测量每人的体重、登楼的高度及登楼所用的时间,那么实验表格除了要记录登楼高度及时间外,还要补充体重G/N和功率P/W两列。
3、5400 90
【详解】
[1][2]如图可计算1min跳绳个数为
由图可知每次跳起高度为6cm,合0.06m,则1min克服重力做功为
W=nGh=150×60kg×10N/kg×0.06m=5400J
由可求功率为
4、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 省力
【详解】
[1][2]人在踮起脚时,脚掌和地面接触的位置为支点,此时克服的阻力是重力,在脚心的位置,动力在腿上的位置,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5、5∶6 3∶4
【详解】
[1]小莉和小娟体重之比为G1∶G2=5∶6,登山h相同,根据W=Gh可得,小莉和小娟两人爬到山顶做功比为
[2]小莉和小娟所用时间之比为
所以小明、小刚两人爬山的功率比为
三、计算题
1、
【详解】
解:如图,将头颅看做杠杆模型,做出其动力FB,则动力臂为OB,重力的力臂为OC,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所以
答:FB大小为。
2、(1)5.4N;(2)1.8N;(3)
【详解】
解:(1)杠杆在弹簧秤的拉力及重物对A的拉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则由力矩平衡可得

因金属块受重力和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此金属块的重力
(2)浸没水中后由力矩平衡可知

金属块此时受重力G,浮力及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有
则浮力
(3)由得
金属块质量
则金属块的密度
答:(1)金属块的重力为;
(2)金属块所受浮力为;
(3)金属块的密度为。
3、(1)1.25×105Pa;(2)100W
【详解】
解:(1)停放时,地面所受的压力
山地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2)骑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功率为
答:(1)停放时,山地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5×105Pa;
(2)小明骑行时的功率为100W。
4、(1)600N;(2)木杆的
【详解】
解:(1)因为杠杆为均匀杠杆,因此杠杆的重心在杠杆的中点位置,设杠杆全长为L,则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由得
即G=600N。
(2)因为是均匀的木杆,因此木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中心位置,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在不施加其他任何力时,允许伸出桌面以外的最大长度是木杆的一半。
答:(1)木杆的重力是600N。
(2)允许伸出桌面以外的最大长度是木杆的二分之一。
5、(1)400kg;(2)500N;(3)
【详解】
解:(1)该物件离开水面后的拉力
由于图甲中,滑轮为定滑轮,则物体的重力为
则物体质量为
(2)由图乙知中,物体在水中时拉力
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3)由图乙知中,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答:(1)该物件的质量是400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500N;
(3)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四、实验探究
1、相同 增加橡胶球起始的高度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双层
【详解】
(1)[1]橡胶球从高处下落,势能转化为动能,要使撞击的力度相同,势能要相同,所以可从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据此可知他的操作是: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然后静止释放。
(2)[2]进行实验时,小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太小,为了便于测量,可以增加橡胶球起始的高度,使橡胶球从更高处下落,由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变大。
(3)[3]由实验的原理可知,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用到了转换法。
(4)[4]表格数据反映出,双层玻璃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小,说明同样力度撞击时双层玻璃振动幅度小,声音响度就小。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
2、①中的机械效率η(%):71,②中的总功W总/J :1.4,③中的有用功W有/J :1.2 B 不相等 乙 ① ③
【详解】
(1)[1]由题意,①中的机械效率为
②中的总功为
③中的有用功为
(2)[2]对比①②数据,粗糙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由数据可得: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所以是研究与粗糙程度的关系,故是猜想B。
(3)[3]根据题意,第①③次实验的摩擦力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由可得摩擦力为两次的摩擦力分别为
所以,故斜面粗糙程度是相同的,斜面倾角不同,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不相等。
(4)[4][5][6]由①③可得,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而两钻头乙的倾角小一些,故乙更省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