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项测评试卷(无超纲)(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项测评试卷(无超纲)(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9: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A、B,盛有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FA、FB,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则它们的关系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2、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的一包打印纸,打印纸的包装上有如图所示的一些信息,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了这包纸的厚度,记录了一个数据5.00,但没有写单位。以下对这包纸的估算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种纸的单张厚度约为 50 μm
B.这种纸的单张质量约为 0.5 g
C.这种纸的密度约为 8 g/cm3
D.这包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 400 Pa
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N
B.空气的密度大约为1.29×103kg/m3
C.一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双脚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D.单个新冠病毒的质量约为5g
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将两个鸡蛋托起的力约为10N
B.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的压强约为1000Pa
C.西藏高原上的气压约为1.01×105Pa
D.一个成年人手大拇指甲盖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
5、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欧姆
C.托里拆利 D.牛顿
6、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按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乙在桌面外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切去,切去的比例为n。甲按相同比例n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上方,此时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压强分别为、。关于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和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
10、一份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A.1帕 B.2帕 C.4帕 D.无法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图所示,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则甲核桃受到乙核桃的弹力是由于________核桃的形变产生的,在甲、乙的接触处,甲核桃受到的压强_______乙核桃受到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的值是很大的。学校改建操场时,工人师傅用一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查操场是否水平,这利用的是______原理。
3、压强是表示______的物理量。深海潜水器有下潜深度限制,是由于海水内部压强会随______而增大,在水下100米处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______帕。(海水的密度近似取千克/米)
4、如图所示,A、B两个高度相等,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等,则两夜体密度关系ρ甲___________ρ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关系p甲___________p乙。若在两容器中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则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量ΔF甲___________Δ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我国公布了最新测量珠穆朗玛峰峰顶高度8848.86米。海拔5200米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的珠峰大本营,这里高寒气候明显,大气压大约是1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近似为0.5×105Pa)。我国登山队员们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彰显了我们国家当今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
(1)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_______的缘故。
(2)高压锅盖直径为24cm,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是10﹣5m2,限压阀重力为1N,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时,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大?(________)
(3)若改用质量更小的限压阀,则锅内的最高温度会 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质量为5千克、底面积为0.02米2,乙的质量为10千克。
①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②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7350帕,求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2、如图所示,一柱形容器重10N,底面积为200cm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当容器内注入0.4m深的某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该液体产生的压强为6×103Pa。(g取10N/kg)求:
(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2)距容器底0.1m处A点的液体压强多大?
(3)该实验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3、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2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50cm2高为14cm。 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4、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其边长为0.2米,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①求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
②现有实心正方体B、C(密度、边长的关系如表),当选择物块 ___________(选填“B”或“C”),并将其放在物块A上表面的中央时,可使其对物块A的压强与物块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计算出该物块的密度值。(__________)
物体 密度 边长/米
B 0.3
C 2 0.1
5、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其形象如图所示。在某街头的一座“冰墩墩”(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千克,密度为千克/米,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米,求其:
(1)体积V。
(2)地面的压强p。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小宇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
(1)通过观察并分析图(a)和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小刚是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通过观察并分析图(b)和图(c),可以得出:当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观察比较图______和图______后得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脚容易陷进雪地里。即使是干燥的硬泥路面,坦克履带同样也会轧出印痕来。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受到损坏。下表所示是几种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及对应的密度值。
材料 实心黏土砖(MU10) 混凝土(C30) 花岗岩 工具钢(Cr12MoV)
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帕) 1107 3107 2.5108 2.22109
密度(103千克/米3) 1.6~1.8 2.3~2.5 2.6~2.9 7.8~7.9
(1)由表中数据可知,四种材料中可承受的最大压强最大的是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与其密度的关系是:_______;
(3)为了保护道路,城市道路通常会限制行车的质量,请根据压强公式推导说明限制行车质量不能过大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本题中,两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密度公式有
故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质量相同,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根据,因A容器底面积大,可得出pA<pB,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了这包纸的厚度,应该是5.00cm,由题中信息知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
这包纸的质量
一张纸的质量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这包纸的体积
这包纸的密度
故C不符合题意;
D.这包纸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其体重大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的密度一般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得多,空气的密度大约为1.29kg/m3,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单个病毒的体积很小,人肉眼看不到,质量也很小,约10-15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重力约为0.5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G=500N,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站立时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0.05m2,所以人对地的压强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标准大气压的大小约为1.01×105Pa,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有关,西藏高原海拔高度变高,气压降低,则西藏高原上的气压小于1.01×105Pa,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成年人手大拇指甲盖的面积约1cm2=1×10-4m2,则指甲盖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的大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设未切割前,甲乙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桌面水平,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依题意得,甲乙未切割前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所以
因为
所以
甲乙切去比例为n,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上方,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变为

所以
由图得
所以
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变为

所以
所以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D
【详解】
由图知,容器底面积 ,因为,由于液面相平,故h相同,所以
因为, 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根据可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关系为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由F=pS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
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A正确;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可知,一张报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若把这张报纸对折后再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报纸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一半,由可知,报纸对桌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即2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乙 等于
【详解】
[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因此乙核桃的弹力是由于乙核桃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的大小相等,在甲、乙的接触处受力面积相等,根据可知,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
2、马德堡半球 连通器
【详解】
[1]首先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定量出了大气压的大小。
[2]由于塑料长管中装有水,两管两端开口,并且底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结构特征,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静止时,两管的液面是相平的。可以用来检查操场是否水平。
3、压力形变效果 深度的增大
【详解】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说明压强越大。
[2]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变,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深海潜水器有下潜深度限制。
[3]在水下100米处的海水产生的压强
p=ρgh=1.0×103kg/m3×9.8N/kg×100m=9.8×105Pa
4、小于 小于 小于
【详解】
[1]由题知,容器是薄壁圆柱形容器,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则甲、乙两种液体原来的重力相等,由得,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根据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2]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压力相同,根据可知
[3]由图可知:A、B 两个容器高度相等、甲液体的液面高于乙液体的液面,且乙液体的液面在容器的一半高度以上;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再倒入原液体至倒满,此时乙液体的总质量一定大于甲液体的总质量;则倒入的质量m甲一定小于m乙;由于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值
所以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增加值△F甲一定小于△F乙。
5、低 1.5×105Pa 下降
【详解】
(1)[1]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的缘故。
(2)[2]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力
限压阀对出气口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
(3)[3]减小安全阀的质量,会减小锅内气压,从而降低锅内液体沸点,使锅内的最高温度下降。
三、计算题
1、①50N;②2500Pa;③14700 Pa
【详解】
解:(1)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力与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即
(2)已知甲与地面的面积为0.02m2,即
根据得,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由于甲、乙两图都是规则的矩形柱体,故此时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公式可以和液体的压强公式相同,即,则甲乙旋转后压强的变化量为
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综上可得甲乙压强变化量之比为
则乙的压强变化量为
答:(1)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50N;
(2)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500Pa;
(3)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2、(1)1500kg/m3;(2)4500Pa;(3)6500Pa。
【详解】
解:(1)由图示可知,h=0.4m,由p=ρgh可得,液体的密度
(2)由图示可知,A点距离液面的距离
则A点的液体压强
(3)由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由于柱形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则液体的重力
地面受到的压力
该实验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1)该液体的密度是1500kg/m3;
(2)距容器底0.1m处A点的液体压强4500Pa;
(3)该实验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6500Pa。
3、(1)21N,1.4×103Pa;(2)12N,800Pa
【详解】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2)容器重
容器中水的重
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21N和1.4×103Pa;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12N和800Pa。
4、 C
【详解】
①正方体实心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强根据可得
②由于B的底面积大于A的底面积,如果选B,则B对A的压强的受力面积和A对地面压强的受力面积都为A的底面积,而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与B的总重力,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不同压强肯定不同,故不可能选B。故选C。
当选C时,根据题意,则有C对A的压强和A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因为,所以

所以。
5、(1)2m3;2.94×104Pa
【详解】
(1)由知道,“冰墩墩”的体积
(2)由知道,“冰墩墩”的重力
G=mg=3.0×103kg×9.8N/kg=2.94×104N
由 知道,对地面的压强
答:(1)体积是2m3;
(2)地面的压强是2.94×104Pa。
四、实验探究
1、形变 海绵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 压力 (b) (d) 控制变量法
【详解】
(1)[1][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由图(a)和图(b)所示实验可知,在压力作用下,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的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
(2)[3][4]由图(b)和图(c)所示实验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而海绵受到的压力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量越大,由此可得: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5][6]由图(b)和图(d)所示实验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7]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
2、工具钢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由表格数据可知,实心黏土砖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最小,工具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最大。
(2)[2]由表中数据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大,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越大。
(3)[3]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车对道路产生压强
则受力面积一定时,车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超过限度会损坏路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