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评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4: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 咄咄逼人(duō)
B.诘问(jié) 惦记(diàn) 愧怍(Zuò) 长途跋涉(bá)
C.哀悼(dào) 奔丧(sāng) 取缔(dì) 中流砥柱(dǐ)
D.颓唐(tuí) 糟糕(zāo) 骷髅(kū) 销声匿迹(nì)
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谎恐 烦躁 噩耗 穷困缭倒
B.仲胀 尴尬 呵斥 甘败下风
C.交卸 渴幕 焦灼 天翻地覆
D.跋涉 狼藉 伎俩 相形见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B.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C.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D.因为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3分)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6.名著阅读。(5分)
(1)《骆驼祥子》一书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人名),“骆驼祥子”得名的由来是: 。(3分)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10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
C.《骆驼祥子》通过描写祥子一生的三起三落,揭露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E.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小福子办丧事而被卖掉。
7.默写。(4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9.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二)(2020·日照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矜持)
C.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尝射于家圃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其一犬坐于前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蒙乃始就学
D.以钱覆其口 以为顺流下矣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睨之”“但微领之”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三)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13~16题。(14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似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粘漫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摘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3.“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在文中是指什么?这句话用“镶嵌”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4.后文与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相照应的是哪句?(3分)
答:
15.选文中“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6.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理解句子的含义。(4分)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答:
(四)阅读课文《台阶》选段,完成17~20题。(14分)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搭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早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7.“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3分)
答:
18.“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9.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4分)
答:
20.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4分)
(五)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21~24题。(16分)
舍得
①父亲去世十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地胞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挣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要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威,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移,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有删改)
2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4分)
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答:
22.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4分)
答:
23.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人的启示。(4分)
答:
24.通过阅读本文,结合《台阶》一文中“父亲”的行为,说说“家风”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4分)
答:
三、作文表达(40分)
25.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