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4: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 中 行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一、知作者,重积累
张中行(1909一2006),河北香河(今属天津)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 、 及
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张中行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家作品
语文
古典文学
思想史
叶圣陶(1894一1988),原名 ,字 ,辛亥革命后改字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
、编辑家,有
“ ”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 》,长篇小说
《 》等。
叶绍钧
秉臣
圣陶
教育家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稻草人
倪焕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叶圣陶
商酌( ) 譬( )如 拖沓( ) 累赘( ) 别( )扭 丁卯( ) 生shū( ) kěn( )切 妥tiē( ) 业jì( ) méng( )胧 修rùn( )
草shuài( ) diān pèi( )流离 jūgōng( )( ) ( )不倦
不( )下( ) 以( )作( )
读读写写
zhuó


zhui
biè
mǎo





颠 沛


鞠躬
尽瘁
诲人




理解词义
1.商 酌: 。
2.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3.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拖沓: 。
5.朦胧: 。
6.诲人不倦: 。
7.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商量、斟酌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做事拖拉;不爽利
不清楚,模糊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以身作则
二、识形象,品精神
(一)初读课文,思考批注:
1.本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什么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事例)
①修改文章
③复信
②送客
律己严:
做人、作文,文风重视简洁,语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品德:
待人厚:
通过写叶圣陶先生写文章重视 、 和对语文
的事例,凸显了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简洁
简明
体现了叶圣陶既是躬行君子,又能 、 。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力求完美
还包括 和“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的品质。
正心修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 、 的精神风貌。
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三、重基础,勤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项是( )
A.妥帖(tiē) 躬(gōng)行 丁卯 拖沓
B.商酌(zhuó) 修润(rùn) 草率 遵嘱
C.不妥(tuǒ) 打拱(gǒng) 朦胧 鞠躬
D.感慨(kǎi) 累赘(zhui) 别纽 譬如
D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能否研究出功效最好的药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C.快递垃圾泛滥是一个亟待解决和发现的环境问题。
D.人生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显著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
四、重素养,常练笔
课后达标
本篇课文以小见大,选择日常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你模仿这种写法,选择一件小事,来表现父母或老师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150字左右。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 中 行
第二课时
一、评作业(写人片段),激兴趣
一、明内容,理思路
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交代写作缘由,写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②~⑧
先总写后分写,表现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律己严
待人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标点
修润文字
送客
回信
写话:
要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作文:
要求简洁
语文: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品格
“二三事”
三、读“评价”,析作用
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一、找出文中评价性(议论)的语句,说说其作用。
1.“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从文字的角度写叶圣陶先
生“待人厚”的品德,引出下文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
中“待人厚”的具体事例。
2.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3.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四、究深意,解疑惑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还特别重视“ ”。
思考:
1.文中谈到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简洁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小结:
2.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另外,也可以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
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
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宣扬朦胧”是让人看不明白,“简明如话”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
3.含义丰富的语句: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顺势朦胧”指并不讲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
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4.本文是追忆逝者的文章,试简要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作者把缅怀之情融入叶圣陶先生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通过对他过人品性的追述,来表达对他的无限 和 之情。
敬仰
缅怀
【课文主旨】
文章通过对叶圣陶先生 的回忆,赞美了叶圣陶先生“ ”和“ ”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颂扬了他的 主张,表达对他的无限 和 之情。
言行
律己严
语文
敬仰
缅怀
待人厚
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精神
本文在人物刻画方面,选择具体、典型的日常小事
来表现,以小见大,凸显叶圣陶的精神风貌,及做事力
求完美,以身作则。
五、重素养,多阅读
课后达标: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