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与妻书》
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
摸鱼儿 雁丘词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导入新课
人物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春天,3月29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岁。
陈意映(1891—1913),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因丈夫林觉民在1911年3月的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父母的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地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林觉民全家福
投革命舍妻儿,
为民主志不移
。
写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同时还给他的叔父写了一封《禀父书》。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
1906年12月,中国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和1908年,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三人起义,又遭失败。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黄花岗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
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题联
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
仰 望 星 空 , 脚 踏 实 地
— — 致 墨 子 的 一 封 信
尊 敬 的 墨 子 :
您 好 !
… …
此 致
敬 礼 !
小 明
4月 2日
正 标
副 标
称 呼
问 候
正 文
署 名
日 期
祝 辞
文体知识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
夯实基础
会晤 眷属 称心 彀中
栖息 筛子 肖像 应和
旁午 模拟 哀恸 禁受
qī
wù
juàn
chèn
gòu
bàng
xiào
tòng
jīn
shāi
mó
hè
①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②如晤:如同见面。
③竟:完成。
初读释义
第1段
意映卿卿①如晤wù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③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④,谓⑤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④衷:内心。
⑤谓:认为。
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①就:靠近,接近。
②彀:同“够”。
③司马春衫:比喻极度悲伤。
④太上之忘情:修养最高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第2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①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juàn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chèn心快意,几家能彀gòu②?司马春衫③,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④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⑤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⑥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⑦勿悲!
⑤充:扩充。
⑥以……为:把……当作。
⑦其:一定。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典故一:司马春衫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典故二:太上忘情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典故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①尝:曾经。
②与使:与其。
③无宁:不如。
④是:正确。
第3段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①语曰:“与使②吾先死也,无宁③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④,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⑤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⑥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⑦先汝而死乎?
⑤盖: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理由,可译为“因为”。
⑥禁:承受。
⑦卒:最终
译文: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
①折:转弯。
②适:恰逢
③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④妾:谦辞,旧时女子称自己。
第4段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①,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②冬之望日③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④,妾愿随君行。”吾亦既⑤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⑥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⑦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⑧形容之。
⑤既:已经。
⑥乘便:趁机,顺势。
⑦胜:承受。
⑧寸管:指笔。
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
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译文:
三忆
夫妻死生之争论
新婚甜蜜之情景
离家未告之情由
思考:文章的三四段中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往事?
作者通过追忆生活琐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挚爱深情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将“小我”之情,即对妻子的挚爱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5段
吾诚①愿与汝相守以死。第②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③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④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⑤见破镜能重圆⑥?
①诚:确实。
②第:只是。
③抑:还是。
④徒:白白地。
⑤几曾:何曾。
⑥破镜能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团圆。
语出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意思是极目远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典故四:眼成穿
语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典故五:骨化石
事见唐朝孟棨qǐ 《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bì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典故六:破镜重圆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
译文: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⑨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⑦奈……何:拿……怎么办。
⑧率性:顺着本性。
⑨肖:像。
译文:
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
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教育以他的父亲作为志向,那么我后继有人了。幸甚,幸甚!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第6段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①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②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①九泉:犹黄泉:地下深处。指埋葬人的地方,阴间。
②旁:靠近。
译文: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思考:本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九泉之下哭相和
死后诚可化鬼魂
心电感应灵傍妻
三愿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
第7、8段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②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③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④。
①处:地方。
②的的:实在,的确。
③偶:婚配,嫁给。
④独善其身: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典故七:独善其身
译文: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⑤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⑥。辛亥三月念⑦六夜四鼓⑧,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⑨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模拟:想象,揣摩。
恸:大哭、悲痛。
念:同“廿”,二十。
四鼓:四更天。
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译文:
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诵读悟情
总纲: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1.请同学们诵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
“爱汝”之情
“就死”之理
三忆
三愿
2.既然作者“吾至爱汝”,为何又要“勇于就死” 请同学们找出原文,结合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国家形式危急,帝国侵略,统治残暴,死亡无处不有,离散无处不有。
个人幸福相比天下幸福微不足道
疼爱妻子升华情感为天下谋永福
英雄志坚牺牲小家义无反顾革命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
沧桑不掩英雄气,犹记当年诛寇时。
忠诚革命大英雄,挚爱妻子好丈夫!
①对结发妻子的挚爱
②对生离死别的悲哀
③对黑暗现实的愤懑
④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3.《与妻书》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你觉得它美吗?主要美在何处?试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并选择片段真情诵读。
舍生取义
情真意切
舍小家
为大国
情
1.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林觉民说“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你怎么看待林觉民的选择,你对“独善其身”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思辩明理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觉民《禀父书》
如果天总不亮,那就摸黑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角落。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辨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你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这盛世如你所愿
——致敬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
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这盛世,如你所愿!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为华夏人,冠以炎黄姓,饮得黄河水,铭记龙模样,吾辈当谨记历史,自强不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盛世,我们帮您看了,如今国泰民安,祖国再也不会任人欺辱。您所有的殚精竭虑,终在这中华盛世璀璨明亮。
锦绣河山,国泰民安,十里长街,盛世依然!这盛世,如您所愿。保持盛世,吾辈必当勤勉,持书仗剑耀中华。七十年前满目疮痍,七十年后锦绣一片。这盛世,如您所愿!当年送您走十里长街,今日陪您看十里繁华。雄狮已醒,复兴在即。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
2.请你阅读以下语段,结合本文和你的感想,给林觉民写一封信。
课堂小结
这封绝笔书通过诉“爱妻”之情和说“舍妻”之理,表达了烈士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的忠诚,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将儿女私情和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革命志士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你好哇李银河,我把我的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王小波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张嘉佳
素材积累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yu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先秦·《诗经》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唐·温庭筠《南歌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 《离思》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宋·张先《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