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基础二轮专题训练
(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C.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 物种丰富度是一个生态系统中遗传多样性的标志
为探究紫菀与须芒草的竞争关系,研究者清除以须芒草为圆点,半径1m的圆圈区域内的紫菀,按照不同间隔种植紫菀幼苗。一段时间后检测紫菀植株干重和相应位置含水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株紫菀之间的最远距离小于75cm
B. 竞争程度增加可能会降低土壤含水量
C. 竞争程度减弱不利于紫菀的生长发育
D. 相邻的紫菀之间不会竞争土壤水分
松材线虫等主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同时引起本土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防治是控制松材线虫的最好方法
B. 松材线虫在入侵地与相关物种的竞争处于优势地位
C. 松材线虫入侵提高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导致松材线虫在入侵地呈“J”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20世纪80年代初,洪湖由于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5年通过实行禁止污水入湖,渔民上岸、退田还湖,清除外来物种“水花生、水葫芦”,恢复原有土著沉水植物黄丝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被,投放螺、蚌等综合治理措施,洪湖重新获得了“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等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C. 综合治理措施有利于加速洪湖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D. 藻类能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获取营养而大量生长
稻鸭共作是我国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水稻栽种后至抽穗前将鸭子放养在水稻田中。鸭子可为稻田除草、灭虫;稻田可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等生活条件。下列对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学优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稻鸭共作模式能够减少饲料的投入,降低饲养成本
B. 稻鸭共作模式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C. 稻鸭共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稻鸭共作模式的设计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进化中生存环境最稳定和最可能产生生殖隔离的依次是( )
A. 方向性选择、分歧性选择 B. 分歧性选择、正态化选择
C. 正态化选择、分歧性选择 D. 正态化选择、方向性选择
蚜虫的幼虫分泌蜜露供蚂蚁取食,蚂蚁舔食移除蜜露的机械清洗行为作为生理刺激可加速蚜虫吸取植物汁液。当植物营养缺乏时,蚂蚁就会把蚜虫运到新的区域,并保护它们不受瓢虫等肉食性昆虫的侵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蚜虫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
C. 蚂蚁和蚜虫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D. 蚜虫可从植物汁液中获取植物同化的能量
某地区的野鸭湖是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该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种类及数量恒定不变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C. 减少鸟类天敌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
D.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与抗干扰能力呈负相关
生活在长白山区林下的牡丹草,早春积雪融化时萌发,生长发育迅速,萌发后第二天便可开花,花期长约1个月。5月末6月初,林冠层茂盛时牡丹草植株地上部分枯萎,以发达的块茎度过漫长的夏眠和冬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牡丹草早春开花的能量主要来自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
B. 牡丹草夏眠时将生长转至地下有利于逃避对水资源的竞争
C. 牡丹草完成繁殖器官分化与发育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牡丹草地上部分年生活周期短是对其林下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土层分布 相对丰度 营养类群 0~20cm 20~40cm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食细菌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
A. 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在0~20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
D. 在20~40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
科研人员利用蚯蚓生态滤池,研究在同样条件下不同蚯蚓密度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如表1(化学需氧量:水体有机物含量指标,有机物含量高,化学需氧量高)。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蚯蚓密度(g L-1) 去除率/%
化学需氧量 总磷量 总氮量 以NH4+形式存在的N
2.48 32.5 73.47 11.94 75.56
4.97 46.03 79.97 7.53 79.48
7.45 56.86 95.20 1.37 97.2
A.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B. 当蚯蚓密度为2.48g L-1时,废水适合用作异养生物的生态养殖
C. 当蚯蚓密度为7.45g L-1时,废水总体去污能力最强
D. 随着蚯蚓密度的增加,对废水中的N、P的去除效果增强
12.明党参是华东地区著名药材之--,具有清肺、化痰,平肝、和胃等功效。上世纪80年代,由于被大量挖掘,数量急剧减少;近20年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些地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明党参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明党参的清肺、化痰等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上世纪80年代,该地区明党参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近20年来,该地区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发生了改变
D.近20年来,该地区明党参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得越来越大
13.介壳虫是造成柑橘减产的害虫。某地引入黄金蚜小蜂,通过该蜂寄生虫体来防治这种介壳虫。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有蚂蚁存在时,似乎能使介壳虫免遭寄生。为此科研人员去除柑橘上的蚂蚁,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地介壳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B.寄生关系使黄金蚜小蜂种祥数量呈动态变化
C.去除蚂蚁对两者寄生关系的影响短期内更大
D.蚂蚁活动会降低黄金蚜小蜂的生物防治效果
14. 黑水虻属于腐食性昆虫,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都是它的美食,其幼虫可全天不间断进食,且虫体可作为禽、鱼的高蛋白饲料。通过规模化养殖黑水虻,可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农业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黑水虻属于分解者
C. 该生态农业设计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D. 果蔬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15. 在稻田种植中,使用农药或大面积种植抗性水稻,可在短期内提高水稻产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使水稻种植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会种植多品种水稻,或在稻田中适时养殖鸭子、鱼等动物防御虫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农药可能引起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B. 种植抗性水稻可引起害虫的定向进化
C. 水稻品种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D. 养殖动物会使水稻流向人类的能量减少
16.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 分)
17.(9分)放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草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研究者汇总了多项对内蒙古草原放牧的研究,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的影响。
(1)草原上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 ______ 。草原上的牛羊属于 ______ 者。牛羊啃食牧草后同化的能量,除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外,还可能的去向是: ____ __ 。
(2)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统计结果如图。由图可知,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略有上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___ ___ 。
(3)研究还发现,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______ 。
a.轻度放牧条件下,牲畜粪便能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b.轻度放牧条件下,牲畜粪便少,其中的有机碳很快被分解
c.植物被啃食后不断长出新叶,更多的碳被分配到地上部分
d.植物为了适应放牧的干扰会把更多的生物量转移到地下部分
e.啃食造成植物凋落物的增加,进入土壤并作为新鲜碳源
f.啃食造成枯枝落叶量减少,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
(4)轻度放牧时,牲畜采食会刺激牧草一定程度的补偿生长,同时抑制牧草对草地资源的竞争,为其它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这反映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18.(10分)苦马豆为耐盐碱的中旱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盐碱草地、河岸低湿地,是防止草地退化和保持水土的重要植物。为研究盐胁迫下,外源植物激素对苦马豆抗盐性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1)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______ 作用。
(2)有研究表明、外源ABA(脱落酸)可有效提高植物对盐分的适应性,提高自身的抗逆性;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可促进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实验组以NaCl进行胁迫,2周后,结果如图1所示。
图1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苦马豆生长速率变化趋势为 ______ 。经6-BA和ABA处理后,其生长速率相对对照组而言,变化趋势为 ______ 。由此表明: ______
(3)植物盐胁迫条件下,体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渗透压,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目前研究表明,鸟氨酸氨基转移酶OAT在脯氨酸合成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检测了上述实验条件下OAT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
①6-BA处理的苦马豆幼苗,OAT酶活性 ______ ,ABA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苦马豆幼苗,而且 ______ 部位的OAT酶活性对植物激素更为敏感。
②结合实验结果分析,ABA和6-BA提高植物在高盐浓度下抗性的原因 ______ 。
③研究者注意到盐胁迫状态下,ABA处理组的OAT酶活性反而低于对照组,请你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______ 。
19.(9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当前土壤退化问题逐渐突出。土壤退化一方面破坏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减缓土壤中植物凋落物等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抑制植物根系的营养吸收。
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塑造土壤结构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蚯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如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掘穴、搅动、取食凋落物等)直接促进团聚体形成、降解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毒性、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盐分循环;也能通过调控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驱动土壤微生物传播,间接修复退化土壤。
蚯蚓通常对植物生长发挥积极作用。蚯蚓的活动能够使土壤具有较大的孔隙结构,疏松的土壤质地保证了土壤内部空气流通和水分传输,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进而增大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此外,蚯蚓的活动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蚯蚓可以分泌类似植物激素的信号分子,不同种类的信号分子对植物产生不同影响。例如,某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改变植物形态促进植物生长,某些信号分子可以诱导对病原体的抗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此外,蚯蚓所分泌的信号分子,能够调控土壤微生物产生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信号分子)作用于植物根系,激发植物启动防御机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研究表明,上述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植物体内抗逆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蚯蚓作为土壤中常见的大型土壤动物,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退化污染的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土壤退化会减缓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因此可能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 ______ 功能。
(2)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其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以下事实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______ 。
A.蚯蚓的排泄物(蚯蚓粪)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土壤结构改良剂
B.蚯蚓通过分泌物能够提高酸性土壤pH,缓解土壤酸化
C.蚯蚓通过表皮渗入或取食和肠道消化的方式吸收土壤重金属
D.蚯蚓将地表凋落物移走或埋入土中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几率
(3)利用文中信息,总结蚯蚓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机理 ______ (用文字和“→”表示)。
(4)利用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也能对退化土壤进行修复,即通过向土壤注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与该技术相比,请分析利用蚯蚓进行土壤修复的优势 ______ 。
20.(9分)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 ______。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 ______。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 ______。
(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21.(12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e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2.(11分)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喜食番茄等作物,引起作物减产。通常群集于幼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科研人员为明确番茄对烟粉虱的对抗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如下研究。
(1)该农田生态系统是由农田中的所有生物与___________共同组成, 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烟粉虱属于___________,与农田中 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
(2)番茄遭到烟粉虱取食时会启动抗反应机制,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番茄抵抗烟粉虱取食的策略为___________,该物质会诱导植物产生某些具苦味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而使烟粉虱厌食,达到抗虫目的。
(3)除上述番茄自身的抗虫机制外,番茄不同种植模式对其抗虫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与玫瑰邻作两类种植模式下番茄田中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烟粉虱成虫数量(头/叶) 番茄植株的烟粉虱幼虫数量 天敌昆虫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头/叶) 多样性指数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据表可知,番茄与玫瑰邻作,可使烟粉虱天敌的多样性___________, 同时改变烟粉虱种群的______,从而降低种群数量。实践证明,番茄与玫瑰长期邻作有助于显著降低烟粉虱种群数量,推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提出两条防治烟粉虱的具体措施。
答案
1.D 2.B 3.B 4.B 5.C 6.C 7.A 8.B 9.D 10.D
11.D 12、B 13A 14D 15D 16B
17.共9分(1)生态系统(1分) 消费(1分 ) 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遗体残骸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共2分)
(2)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有显著下降的趋势(2分) ade(2分)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分)
18.共10分(1)调节(1分)
(2)逐渐下降(1分) 下降相对缓慢(1分) 在一定范围内,盐胁迫可以降低苦马豆的生长速率;6-BA和ABA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苦马豆生长速率的影响,且高盐情况下苦马豆仍能保持基本正常的生长
(3)高 (1分) 根系(1分) 6-BA处理后,OAT酶活性增强,脯氨酸合成增加,细胞渗透压升高,高盐浓度下抗性增强 (3分)
过多的植物激素,造成了植物生理调节的紊乱,从而造成酶系统的失调(2分)
19.共9分(1)物质循环(2分)
(2)分解者(1分)D(2分)
(3)(2分) (4) (2分)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对退化土壤进行多方面修复、调控土壤微生物间接修复土壤
20.共8分(1)生产者 (1分)
(2) 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2分)
选择性/偏好性(1分)
(3)隆头鱼和水虱 (2分)
(4)因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2分)
21.共12分(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1分)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分)
(2)垂直 (1分) 有机农业(1分)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2分)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2分)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4分)
22、共11分(1) ①. 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分) ②. 消费者(1分) ③. (生物) 群落 (1分)
(2)番茄通过增加茉莉酸的分泌量 (或分泌更多的茉莉酸) (2分)
(3) ①. 增加 (1分) ②. 年龄结构(1分) ③. 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为天敌昆虫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2分)
(4)喷施一定量的茉莉酸; 作物与玫瑰邻作(2分)
第12页,共13页
第1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