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二轮专题练习
内环境、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2018海南卷)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2. (2018海南卷)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3.(2018年4月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4. (2017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5.(2017年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6.(2017年浙江卷)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7.(2020山东卷)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8.(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9.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10.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11.(2020北京卷)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12.(2018·高考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13.(2021·河南开封模拟)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
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
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
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14..(2020山东烟台三模)“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
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能形成感觉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能形成感觉
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15.(2021江苏南京调研)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Ⅱ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B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高于膜内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C点值
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
D.C~D时K+通道开放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16.(2021山西调研)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1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1受体结合后会使K+内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C.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D.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二、非选择题
17.(2017年海南卷)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___________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外环境”或“内环境”)。
18.(2019·高考全国卷Ⅰ)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19.(2020·高考全国卷Ⅲ)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____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图甲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研究发现,当轴突a引起神经元e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被轴突d抑制,如图乙所示(●、○表示阴、阳离子);在轴突a兴奋前,先使轴突b兴奋,则会引起神经元e的兴奋性降低,甚至不发生兴奋而出现抑制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内的________中,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2)a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e产生兴奋,此时e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
(3)d释放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最终使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打开,引起阴离子内流,从而出现抑制效应。在突触间隙中的部分递质可通过________方式返回d内而被再利用,结构①是________。
(4)在a兴奋之前,若b先兴奋,会导致e兴奋性降低。究其原因是b释放的神经递质X使a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________内流减少。X能够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而对突触后膜无作用,其原因是X特异性受体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年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做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 。
(2)乙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兴奋增强,这种 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以上过程中,尿的形成受 调节,尿的排出受 调节。
参考答案
1-5 A B A B A 6-10 C A D C B 11-15 B D C D C 16 C
17.血液(体液)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血液(体液) 外环境
18.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19. (1)突触
(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葡萄糖和半乳糖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20.(1)突触小泡 胞吐(2)由负变正(3)离子通道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4)减少 钠离子 只存在于突触前膜
21(1)大脑皮层 脊髓 (2)延长 突触 (3)正反馈 神经—体液 神经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