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2-05
年级
2010级高三
地理学科
主题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指导
教师
李强
课时
1
课型
问题展示解决课
学习
日期
2012-11-22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以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一个案例进行评价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培养学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研究事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重点难点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关键
问题
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教学
方法
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宝钢、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的时事新闻等相关资料。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要素)
一、
情境诱思 激发欲望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展示交流
四、
师生互导
五、
拓展提升
时间
2
分钟
5
分钟
5分钟
20分钟
5分钟
创 设
情 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问题评价情景
创设总结与反思情境
教师行为
师:“我国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生:“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物质交流信息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师:“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
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同学们结合《思辨体系-评价单》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学科长组织小组成员对个性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们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各小组代言人逐一展示本组问题
生成问题一:
举例说明生产协作和联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解析】:生产工序间的联系:如纺织厂
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小汽车的生产
配套服务的联系: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生成问题二:
商贸联系一般分为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解析】:商贸联系可分为国内为主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区别: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生成问题三:读图,说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及今后对策。
【分析】: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主要从事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低,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取。
今后的发展战略是:第一,加强服装设计,培育著名品牌;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人 国际市场。
生成问题四:
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其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分散在15个国家和地区。你认为这样的布局合理吗?为什么?
生成问题五:
如何认识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现象?
【阐述】工业集聚
利: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减少生产建设的投资;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弊:“膨胀病”: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农副产品供应困难
工业分散
利: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有利于工业发展均衡布局。
弊:企业间协作不便,生产建设投资大,运输费用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
生成问题六:
美国移动电话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除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厂家外,还设立了技术和市场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成问题七:
结合相关资料,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哪些?中国作为日本企业的承接地,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结合案例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并完成练习: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新疆转移的策略。
从产品生产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分析】接近原料产区(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
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分析】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分析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分析】对新疆: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
期望的学生行为:
通过身边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提示,深入阅读课本。
学科长、小组长检查阅读成效。
学生多举例
中美贸易/中日贸易
图中的曲线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
思索:
中国能够微笑起来吗?
思路探索:
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与弊)
较大范围内适当分散,具体地点相对集中
作业布置
完成解决-类型评价单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B2-05
年级
2010级高三
地理学科
主题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指导
教师
李强
课时
1
课型
问题展示解决课
学习
日期
2012-11-22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以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一个案例进行评价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培养学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研究事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重点难点
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关键
问题
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教学
方法
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宝钢、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的时事新闻等相关资料。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要素)
一、
情境诱思 激发欲望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展示交流
四、
师生互导
五、
拓展提升
时间
2
分钟
5
分钟
5分钟
20分钟
5分钟
创 设
情 景
创设自主学习小组互评
创设展示学习情景
创设问题评价情景
创设总结与反思情境
教师行为
师:“我国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生:“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物质交流信息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师:“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
呈现学习目标
[旁白]请同学们结合《思辨体系-评价单》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
学科长组织小组成员对个性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们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各小组代言人逐一展示本组问题
生成问题一:
举例说明生产协作和联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解析】:生产工序间的联系:如纺织厂
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小汽车的生产
配套服务的联系: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生成问题二:
商贸联系一般分为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解析】:商贸联系可分为国内为主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区别: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生成问题三:读图,说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及今后对策。
【分析】: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主要从事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低,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取。
今后的发展战略是:第一,加强服装设计,培育著名品牌;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人 国际市场。
生成问题四:
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其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分散在15个国家和地区。你认为这样的布局合理吗?为什么?
生成问题五:
如何认识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现象?
【阐述】工业集聚
利: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减少生产建设的投资;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弊:“膨胀病”: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农副产品供应困难
工业分散
利: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有利于工业发展均衡布局。
弊:企业间协作不便,生产建设投资大,运输费用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
生成问题六:
美国移动电话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除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厂家外,还设立了技术和市场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成问题七:
结合相关资料,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哪些?中国作为日本企业的承接地,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结合案例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并完成练习: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新疆转移的策略。
从产品生产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分析】接近原料产区(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
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分析】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分析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分析】对新疆: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
期望的学生行为:
通过身边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学生结合单上的内容和提示,深入阅读课本。
学科长、小组长检查阅读成效。
学生多举例
中美贸易/中日贸易
图中的曲线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
思索:
中国能够微笑起来吗?
思路探索:
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与弊)
较大范围内适当分散,具体地点相对集中
作业布置
完成解决-类型评价单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