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15: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人物篇
1.下列人物分别是谁?
2.你能简述每位人物的事迹吗?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隋朝
统一全国
国力强盛
大运河
科举制
隋朝灭亡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图片篇
含嘉仓
1.左图反映了 在位期间隋朝国力的 。
2.隋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隋朝的强盛
隋文帝
强盛
(1)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社会安定;
(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值度量衡;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地图篇
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通的?
2.开通的时间: ;
3.目的: ,

4.绘制隋朝大运河简图(包括三点、四段、五河
5.意义(价值): ;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605年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1)加强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显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字史料篇
根据诗歌评价隋朝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评价隋朝大运河
利:(1)加强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显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弊:加重农民的徭役,农民无法正常生产劳动,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文字史料篇
十年寒窗、连中状元、金榜题名
①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②年年下第东归:羞见长安旧主人。
③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④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1.以上成语和诗句体现的是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和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这种制度确立有何意义?
科举制
1.科举制
2.魏晋南北朝,选官看重门第,选官权有上层权贵垄断;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有才学的人才
3.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4.意义: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②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④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
⑤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⑥对西欧启蒙运动和英国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1.“平陈业”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福手福脚”反映了什么?
3.隋炀帝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唐.罗隐《炀帝陵》
“福手福脚”
图片、文字史料篇
隋朝的灭亡
1.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末年,徭役兵役沉重
3.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民不聊生,
社会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隋朝士兵俑
地图篇
从地图中我们可知
唐朝的都城为: ;
建立时间: ;
人物: 。
唐朝的建立
长安
618年
李渊
1.唐太宗为何会说出这些话?
2.体现了他的什么治国理念?
3.他是如何践行他的治国理念的?
“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啖腹, 腹饱而身
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文字史料篇
唐朝的统治
1.吸取隋亡教训
2.以民为本、以文治国
3.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唐太宗
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武则天
文字史料篇
1.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2.简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用人方面的史实
3.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唐朝的统治
1.任人唯贤
2.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玄宗前期: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
3.统治者任用德才兼备、廉洁公正、敢于直言的人才;注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癝俱实。——杜甫《忆昔》
文字史料篇
1.以上诗句反映了哪位皇帝的什么统治局面?
2.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反映唐朝哪个领域的繁荣?
唐朝的强盛
1.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2.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经济繁荣。
1.图一是什么农具?
2.材料描绘和图二是什么农具?有何功能?
3.两种农具有什么共同作用?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盛唐气象—农业
文字史料篇、图片篇
曲辕犁
筒车
灌溉
共同作用:提高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盛唐气象—农业
图片篇
雨中耕作图
1.左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农业:唐朝农业的繁荣
1.左图文物的名称是什么?
2.你从左图文物中能提取那些历史信息?
盛唐气象—手工业
图片篇
越窑青瓷
唐三彩
2.(1)手工业(制瓷业)发达
(2)民族交融
(3)对外交往频繁
1.左图文物的名称是分别什么?
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3.图一城市有何特点?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盛唐气象—商业
图片篇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开元通宝
唐朝商业繁荣
2.特点:①规模宏大②布局严整对称、
③街道宽敞整齐、④商业繁荣
⑤市坊分开
地位:长安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盛唐气象
文字史料篇
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唐朝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1.上图反映了什么史实?有何作用?
2.列举史实说明当时的民族交融的方式。
盛唐气象—民族交往
图片篇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步辇图》
唐蕃会盟碑
1.文成公主入藏
作用: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和汉藏友好团结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盛唐气象—民族交往
文字史料篇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1.吐蕃:我国古代对外旅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称呼
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总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服饰、饮食、骑马在汉族广泛流传,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及方式
史实 方式
1、唐太宗反击东西突厥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文成公主入藏
5、唐蕃会盟碑
册封
设置机构
和亲
会盟
战争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唐朝吹排箫乐伎壁画
上图反映了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盛唐气象—社会风气
图片篇
表现:①人们多显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妇女受文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阅读下列名句,你能根据风格分辨出这是谁写的吗?并说明理由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浪漫情怀,他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实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盛唐气象——唐诗
文字史料篇
阅读下列书法作品,你能根据风格分辨出这是谁写的吗?并说明理由
《颜氏家庙碑》
《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
颜真卿
端正劲美、
雄浑敦厚
柳公权
方折俊丽、
比例劲健
欧阳询
刚劲雄厚、
大气磅礴
“天下第一楷书”
盛唐气象—书法
文字史料篇
阅读下列书法作品,你能根据风格分辨出这是谁写的吗?并说明理由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阎立本
擅长人物画
人物形态各异、
神形兼备
吴道子
落笔雄劲
风格奔放
盛唐气象—绘画
图片篇
1.左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他们入唐目的是什么?
3.他们有何贡献?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唐朝的中外交往
图片篇
1.信息:日本遣唐使历经艰险来到唐朝
2.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3.贡献: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立法、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1.左图人物为何双目紧闭?(人物经历)
2.他有何历史贡献?
唐朝的中外交往
图片篇
1.原因:鉴真6次东渡日本,辛劳过度,双目失明
2.贡献:他在日本传播了佛经,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上图人物是谁?
2.简述他的经历及贡献。
3.结合地图归纳其精神。
唐朝的中外交往
图片、地图篇
1.玄奘
2.经历及贡献:历经艰险到达天竺,携带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根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追求真理、坚韧不拔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1.以上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反映了什么?
唐朝的中外交往
图片篇
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非洲有交往
诗句篇
1.以上诗句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2.是什么历史事件造成的?
3.该事件还造成哪些影响?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p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唐.杜甫《垂老别》
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郭子仪列传》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唐.杜甫《无家别》
唐朝的衰落
1.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北方,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2.安史之乱
3.影响: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诗句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1.以上诗句是谁写的?
2.该人物有何历史事件?
3.为什么会爆发此历史事件?
4.此事件有何影响?
唐末农民起义
1.黄巢
2.领导黄巢起义
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相互兼并战争不断。人民赋税严重,由于连年灾荒。
4.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地图篇
观察地图
1.五代大多处于 地区,十国除了 ,其余政权都在 。
2.实质: ;
3.评价:弊: ;
利 : ;
五代十国
北方
太原北汉
南方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政权分立
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
图片篇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十国
左图反映了 时期的皇帝大多 出生,靠兵变改朝换代,政权更替频繁
五代十国
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