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00:10:10

文档简介

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学科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ACDC 6-10 BCACB 11-15 CCACD 16-20 BAADC 21-25CDDDD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50分,除说明外,每空一分)
26.(10分)
(1)样方 消费者 捕食
(2)更多 增加了寄生蜂和蜘蛛的食物
(3)输出的水稻产物中含有氮元素
控制区种植了豆科绿肥紫云英,紫云英具有固氮的功能(或根瘤菌有固氮作用)
含氮有机物
(4)害虫的天敌 抵抗力稳定性(或稳态)
27.(每空2分,共12分)
(1)消化道 水肿
(2)过多食盐进入血液后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使组织液的水分进入血浆,从而血液量增多
(3)胰岛B 副交感神经
(4)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28.(8分)
(1)划线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接种环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得到单菌落(合理即可)
(2)既防杂菌污染又能促进酵母菌需氧呼吸 pH、溶氧量、营养供给(写出1个即可)
(3)过滤、沉淀(写出1个即可) 真空发酵、吸附发酵、萃取发酵(写出1个即可)
29.(10分)
(1)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色氨酸
(2) 脱分化 琼脂 等于
(3) 聚乙二醇(PEG) 电刺激 细胞壁 胚胎发生
两个物种之间的基因相互影响,导致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或在培养过程中某些染色体丢失(合理即可)
30.(10分)
(1)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
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结扎胰总管不影响胰岛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正常胰腺还能分泌胰蛋白酶,催化胰岛素分解失效
(3) 10 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并记录
灌喂适量芹菜素
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检测结果柱形图
(说明:图共4分,横纵坐标正确得1分,图例1分、图题1分、图柱1分)绝密★考试结束前
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将硫、氮化合物从燃料中去除,并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臭氧层 B.治理水体污染 C.防治温室效应 D.防治酸雨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乳酸脱氢酶 B.氨基酸 C.乳酸 D.胰岛素
3.研究人员在调査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时间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4.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需要用到灭菌和无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
B.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C.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可在普通房间的酒精灯火焰旁接种
D.微生物培养结束后,所有使用过的器皿、废弃物等都必须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处理
5.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一个朱鹮岛。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是全球濒危鸟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某个种群的数量过少濒临灭绝时,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B.导致朱鹮濒临灭绝的因素可能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
C.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D.通过保护使朱鹮的种群数量增加,其遗传多样性也会随之提高
6.在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跳台冠军,她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有
A.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持平
B.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的动作
D.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使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7.下列有关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不仅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B.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直接指导合成RNA和蛋白质
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致使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
D.感染了HIV的妇女会通过哺乳出现母婴传播,但是妊娠和分娩不会出现该现象
8.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家庭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前需要对所有器具、原料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盖上坛盖后需用水密封
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D.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是泡菜有酸味且具有特殊的风味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最主要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B.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植物的某些细胞能够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10.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图中甲是食草动物,乙是植物,它们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的早期阶段,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C.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食草动物进入该草原后对植物数量的调节属于内源性调节
11.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
A.用于融合的B淋巴细胞应从未受抗原刺激的动物中提取
B.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
C.筛选2过程需要用到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D.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12.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位表示某个体在种群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B.黄鹂主要生活在林冠层,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食性和栖息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相同
13.2022年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关于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采用的检测原理不同
C.核酸检测指的是检测待测人体内有无新冠病毒的核酸
D.接种加强针可以提升人体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含量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的生产量一定不会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
B.当群落演替到顶极时,其净生产量也达到了最大
C.海洋的年净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是其净次级生产量高于陆地
D.热带雨林需外界不断输入物质才能维持其正常生产量和生物量
1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胚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是来自有性生殖得到的胚胎
B.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核基因相同,但是全能性高低不同
C.超数排卵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和缩短繁殖周期
D.为避免代孕动物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对其注射免疫抑制剂
16.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16题图
)A.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神经系统通过突触结构释放的相关神经递质减少,减弱了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B.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皮质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
C.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馈调节机制
17.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主产区,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棉花生长早期给顶芽喷洒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增加侧枝数量
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防止植株过高
C.棉花生长后期可以喷洒乙烯利促进棉花果实成熟、吐絮
D.机械化采收前可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18.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
(
第18题图
)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B.C的遗体残骸及其产生的粪便都是C流入分解者的能

C.D现存能量与C现存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
的效率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
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
第19题图
)19.下图表示大脑海马某些区域突触在受到较长时间重复刺激后可能引起突触结构稳定性改变,形成长时程增强效应,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与不同种特异性受体结合
B.神经元B膜去极化是Na+大量内流引起膜外电位由正转负的结果
C.逆行信使NO经自由扩散作用于神经元A,进而促进谷氨酸释放
D.不断重复某种刺激可增加受体A的数量,降低神经兴奋的敏感性
20.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靶细胞不可能是分泌细胞
(
分泌细胞
靶细胞

20题图
分泌物
)B.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C.分泌物也可能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
D.分泌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B.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刺激后可在血液中大量增殖
D.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记忆B细胞可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22.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于克隆培养法
D.甲、乙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最终均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
第23题图
)23.如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部分模型,其中有一部位被切断,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且b段的两侧连接电流表。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判断切断神经的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B.若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C.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D.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
第24题图
)24.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取各种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
C.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
D.若在20℃条件下培养24h,推测血细胞计数板1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20个
25.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25题图
)
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
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
D.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第II卷(非选择题)
(
第26题图1
)26.(10分)科研人员为修复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对照区稻田按当地耕作习惯进行日常管理,人工控制区进行如下处理:
①稻田冬闲期种植豆科绿肥紫云英,并在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
②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并在控制区中部设置茭白种植区;
③水稻生育期不喷洒杀虫剂,并控制化肥使用。
图2是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如图1)及其两种天敌密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
第26题图2
)(1)研究中常用 ▲ 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种群密度。蜘蛛和寄生蜂属于生态系统的 ▲ (成分),蜘蛛与稻纵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 ▲ 。
(2)与对照区相比,人工控制区中蜘蛛和寄生蜂的数量 ▲ ,主要原因:一是稻田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控制区中部种植茭白等可为寄生蜂和蜘蛛提供栖息地和产卵地;二是不喷洒杀虫剂, ▲ 。
(3)生态修复实施5年后,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效益调查比较如下表:
①从物质循环角度看,稻田生态系统需要施氮肥的原因是 ▲ 。与对照区相比,控制区氮肥使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②N元素在水稻、稻纵卷叶螟、蜘蛛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 ▲ 。
(4)根据该研究可知,在实施稻田生态工程修复时,可以通过保护 ▲ 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态系统的 ▲ ,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提高经济效益,wwpptq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提高。
27.(1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压力、感染病原体、肾脏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引起内环境失调。图1是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2是①②③3名受试者在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示意图,a 代表仅对②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种激素。
(

2
第27题图
)
(1)B液水分的主要来源有A液、C液及 ▲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出现 ▲ 现象。
(2)食盐过多也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会导致血液量增多的原因是 ▲ 。
(3)图2中②号注射的激素在人体内由 ▲ 细胞分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 ▲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该激素的分泌。
(4)若对①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②号同种激素,发现曲线下降程度很小,可能的原因
是 ▲ 。检查发现,该个体是在感染某种病毒后导致机体对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
第28题图
)28.(8分)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利用微生物的工作过程。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筛选用于发酵工程的菌种时,需要对获得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最常用的分离单菌落的方法是 ▲ 和 ▲ 。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 。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原因是 ▲。
(2)如图是发酵工程中常见的发酵控制装置。若是用此装置生产酒精,可以先通入无菌空气,一段时间后密闭。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 。生产上可以通过利用该装置检测发酵液的温度、 ▲ 实时检测和控制整个发酵过程。
(3)分离或提纯发酵产品是工业发酵制取产品必经的步骤。如果发酵产品是菌体本身,可采用 ▲ 等方法;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可采用 ▲ 等方法提取。
29.(10分)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生根或生芽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科研人员利用某一兰花品种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各阶段的最佳激素配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兰花组织培养阶段 阶段I 阶段II 阶段III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形成幼芽 诱导生根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m1 m2 m3
生长素浓度(μmol/L) n1 n2 n3
(1)植物体内主要在 ▲ 部位以 ▲ 为原料合成生长素。
(2)阶段1称为 ▲ ,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光进行,培养基除表中两种激素以及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需添加 ▲ ,其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 ▲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
(3)为了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弱等问题,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得到了“韭菜——兰花”。
①诱导韭菜和兰花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 ▲ 、 ▲ 、离心和震荡等。杂种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 ▲ 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 ▲ 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
②操作后虽得到了“韭菜——兰花”植株,但未能实现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 ▲ 。
30.(10分)1898年,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糖尿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被命名为胰岛素)的假说。为证明该物质的存在,科学家努力制备胰腺提取物,并注射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但收效甚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以实验方法结扎胰管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保持完好,机体不会患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 ▲ 及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结扎胰管的狗却不患糖尿病,原因是 ▲ 。
(2)科学家摘取狗的整个胰腺研磨后制备胰腺提取物对糖尿病疗效甚微的原因是 ▲ 。
(3)某研究小组欲验证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请完善实验报告。
材料与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芹菜素(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STZ]
Ⅰ、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取20只健康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左下腹注射65mg/kgSTZ使大鼠患糖尿病。
Ⅱ、检验芹菜素降血糖效果
①随机取 ▲ 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将实验Ⅰ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为乙、丙两组;
② ▲ ;
③每天对乙组的每只大鼠 ▲ ,每天对甲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
④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
Ⅲ、预期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结果用柱形图表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