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五单元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32张 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五单元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32张 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6: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马克思的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The speech to mourn Karl Heinrich Marx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作者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作者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恩格斯与马克思
恩格斯家里生意做得很大,被资本家父亲定为接班人,要他辍学经商,恩格斯嘴上答应,但心里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马克思来到巴黎,主编《德法年鉴》时,阅读了很多恩格斯的文章。其中,一篇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章给了马克思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马克思刚刚开始思考经济学的问题,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已经写清楚了对资本主义的一些批判,这令马克思对恩格斯格外欣赏。
1844年8月28日,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约在巴黎著名的摄政咖啡馆见面。两个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开怀畅饮了十天之久。他们痛骂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公,恩格斯更是将工业文明形容为“肮脏物质拼凑成的悲苦”,他们彼此发现在“一切理论领域当中意见都完全一致。”一起相处的10多天,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共同写一本书来清算自己之前的青年黑格尔派思想,来捍卫他们已经共同承认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这就有了他们合写的第一步著作——《神圣家族》。在此后的几年内,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恩格斯与马克思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生活中是贫困户。因为不被当局接受,马克思携带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到处流亡。燕妮虽说非常支持马克思,但到底是贵族小姐出身,持家能力弱,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恩格斯自己经商的钱都给了马克思。在恩格斯长期的无私的支持下,马克思全身心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具分量的《资本论》。在《资本论》第一卷校对完成的当天深夜,马克思激动地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做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花费11年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为了帮马克思整理未完成的《资本论》,他放下了自己手头的《自然辩证法》,最后导致这部著作没有完成,留给后世的还只是一部草稿。
列宁曾说,《资本论》第二、第三卷应该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的著作。但恩格斯绝不贪功,他自己就谦虚地说,“我一生所做的都是我预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演的只是配角——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创作背景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五点 四十九分。
创作背景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五点 四十九分。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马克思在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逝世。三天后,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主持葬礼,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五点 四十九分。
解题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演讲词
悼 词
特殊关系
特殊场合
特殊气氛
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本文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分三或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4.综合评价,寄托哀思,慰问家属;
悼词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FUNERAL ORATION
第一部分(1)
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8)
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9)
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文章结构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ARTICAL
“两点三刻”“还不到两分钟”,为什么把逝世
的时间写得那么精确?
详细点明逝世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值得人们铭记。“还不到两分钟”说明时间极短,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第一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为什么?
“停止思想”,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表述;
作者运用讳饰的手法,表达了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一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停止思想”
STOP MINDING
“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第一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还不到两分钟”
“在安乐椅上睡着了“永远”
“还不到两分钟”
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
“在安乐椅上”
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 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到。
对象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01
02
03
04
时间
程度
后果
无产阶级(实践)
历史科学(理论)
不可估量
使以后形成空白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作者不断变换角度,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
怎样理解“(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两个“对于” 在文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
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回答问题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马克思的身份是什么?他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的。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01
02
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主要贡献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因果
因果
物质决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人们 首先 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首先
然后
所以
因而
从这个基础上
基础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五点 四十九分。
发现“剩余价值”重大意义是什么?
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次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不再黑暗中摸索)
主要贡献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编报著书
马克思常在《莱茵报》 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 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公开为劳苦大众辨护。
主要贡献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1848年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出版
法庭上的胜利 1849年2月上旬,普鲁士当局以侮辱和诽谤罪传讯《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和编辑恩格斯,在科隆法庭上,马克思以有力的证据,详尽地驳斥了反动派的诬蔑,法庭不得不宣布马克思等人无罪。
1848年在第一界民主主义代表大会上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
回答问题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马克思的身份是什么?他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的。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01
02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而作为他事业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
第二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了剩余价值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不仅如此
层进
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层进
6.科学观: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
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因果
科学家
理论家
革命家
实践家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层进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五点 四十九分。
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悼词解读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出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的气概。
1845年1月法国政府下令他24小时离开巴黎。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府和反动势力对国际工人协会和马克思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围剿。 1870年《法兰西内战》的发表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的一片叫嚣。马克思顿时成了:“伦敦受诽谤最多,受威胁最大的人。”
第二部分小结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
巨大的贡献
(3~7)
科学家(3~4)
过 渡 (5)
革命家 (6)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 余 价 值 规 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马克思的科学观
理论
创办革命刊物
创立第一国际
实践
影响
(8)
敌人
战友
忌恨、污蔑
驱逐、诽谤、诅咒
尊敬、爱戴、悼念
对比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强调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表达作者深沉的悼念。“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 “将”字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第三部分
THE COMMENTS TO THISFUNERAL 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