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1.(2021·山东·齐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B.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
2.(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随着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由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变成“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其中“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021·山东·临邑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中)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4.(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5.(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6.(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7.(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8.(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9.(2021·山东·平原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0.(2021·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1.(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谚语说明了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带
A.气候宜人 B.交通便利 C.商业繁荣 D.成为丰饶的粮仓
12.(202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宋朝时,从外国引进了一种“旱不求水,涝不疏决”的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到产量。这一稻种引自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阿拉伯
13.(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4.(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市舶司是
A.管理造船业的机构 B.提供住宿的机构
C.印刷纸币的机构 D.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15.(2021·山东·平原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执行削藩政策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主持变法
16.(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网络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7.(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列示意图,给它设计一个主题,最符合的一项是
A.国家经济的发展 B.国家文化影响力的变化
C.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8.(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实力较强 D.对外交往密切
19.(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20.(2021·山东·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1.(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中)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外来优良作物品种的传入和推广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以下品种由国外引进并在宋代得到推广种植的是
A.占城稻 B.马铃薯 C.玉米 D.粟
22.(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 )
A.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23.(2021·山东淄博·七年级期中)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发达
24.(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隋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27.(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瓦子 ③夜市 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8.(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是被严格分开的,而且每天可以经商的时间也被严格限制。下列朝代中率先打破这一限制的是
A.隋代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29.(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两宋的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陆地丝绸之路不畅 ②南方相对安定 ③造船技术提高 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31.(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下列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
A. B.
C. D.
32.(2021·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3.(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4.(2021·山东聊城·七年级期中)《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此材料说明宋朝政府
A.重视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 B.重视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
C.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D.实现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35.(2021·山东·临邑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2021·山东·聊城东昌中学七年级期中)南方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苏湖”是哪些地区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说出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4)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我们从中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7.(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语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
材料二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北宋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倶是,即无虚空之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材料四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4)据材料四,指出两宋时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叫什么?
38.(2021·山东青岛·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南宋)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宋代手工业中的代表性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故都”是指今天的哪座城市?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当时的一位商人准备去棉纺织业兴起的地方购买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那么他应该去哪里?
(5)材料三中图二这种别致的瓷器出现于北宋时,当时的“瓷都”是指哪座城市?
(6)材料三中图三反映当时造船业发达,请举出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两个地区。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39.(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材料五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南宋定都在哪里?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如图1所示物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五反映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何时完成的?
(6)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40.(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太祖”指何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祖接受(赵)普建议”实行了什么政策 结合材料分析,宋初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两宋时期曾与少数民族政权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摘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摘编自教材《七年级下册》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貿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史》
(4)材料四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原因是什么
41.(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南宋)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
材料三:宋代手工业中的代表性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故都”是指今天的哪座城市?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当时的一位商人准备去棉纺织业兴起的地方购买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那么他应该去哪里?
(5)材料三中图二这种别致的瓷器出现于北宋时,当时的“瓷都”是指哪座城市?
(6)材料三中图三反映当时造船业发达,请举出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两个地区。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42.(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发展组图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图1、图2分别代表宋代南方经济哪一行业发展?
(2)根据材料一表格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二百有四十步为亩,亩百为顷。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适应材料二中农业生产的需要,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至四年,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榖、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食货十 漕运》
(4)依据材料回答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开凿或疏通了哪些河段
43.(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小明同学选用以上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什么?材料一中图3“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什么地方产生?有什么意义?
(2)材料一中图4“南宋海船”,是泉州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3)宋代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44.(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 同规律。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2)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它出现于哪一地区?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45.(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唐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平面示意图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墨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文献通考》
(2)材料二所描述的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 它叫什么
材料三 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46.(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自隋唐到宋元,中国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写出材料中A处代表的朝代和 B处代表的区域名称。
材料三 “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已打捞出金、银、铁、瓷类等器物4000多件。据探测估计,整船将有6万至8万件文物,足以武装一个省级博物馆。
—摘自《“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
(3)材料三船上的瓷器可能产自江西的什么地方 结合所学回答,宋代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材料四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4)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除材料外,总结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因素还有哪些
材料五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季羡林
(5)李白在我国诗歌史上地位如何 请列举一位唐代的书法家。
47.(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是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船(局部)
(1)材料一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概括他们来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①____
唐→日本 ②____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2)请将材料二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年级《历史(下)》
(4)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得益于海上交通的不断拓展,在什么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四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5)阅读材料四,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这一“成熟办法”运用的史实。
48.(2021·山东·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宋朝是历史上独一份的存在,它既积贫积弱,又绚丽多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变】
材料一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朝科技成就一例。
(2)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治的特征。
【经济之变】
材料二 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坊”“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参
(3)依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的表现。
材料三 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4)材料三中的“纸币”指什么?据材料三指出这种“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6)依据以上经济之变的材料指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化之变】
材料四 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材料四属于宋朝时盛行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位南宋抗金英雄。
49.(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何时完成的?
材料三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墨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文献通考》
(3)图①和材料三所描述的纸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它叫什么
材料四: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陈列有中国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如上图②所示)。
(4)请问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5)图①和图② 在宋代的出现,反映出什么问题?
50.(2021·山东·德州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期中)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设的复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图学史】
(1)图一、图二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其名称?
材料一:
(2)如果你选用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______(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A、宋代经济发达 B、宋代商业发展繁荣 C、宋代造船业发达
材料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A点出现在哪个皇帝的时候?
任务二【史料研读】
材料三: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师版七下教材
(4)材料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它体现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材料四: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
材料五:“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6)据材料五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束时间?
(7)综合上述,归纳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D符合题意,ABC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2.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故“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宋朝,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朝代不是瓷器的辉煌时代,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的信息可知,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非常活跃的表现,B项符合题意;AD表述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答案选B。
4.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一机构加以管理,A符合题意;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BC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管辖西藏的机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蜀即四川,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它极大地方便了商业贸易,故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并未涉及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圆形方孔钱的铸造信息,ABD与题干表述无关。由此,ABD可排除,故选C。
抓住题干关键词“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是解题的关键。蜀即四川,史料则讲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的背景。理解了材料信息后,采用排除法便可直接选出答案。
6.D
【解析】
题干四则史料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和经济重心南移无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反映的是隋朝的史实,和经济重心南移无关;“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由此可见,C项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说法不正确,应该是占城稻居粮食产量的首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国家经济的根本,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两则材料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项符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AC两项两则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A
【解析】
南宋时期北方地主阶层南迁,在南方建立政权,南方并不是少数民族政权,以汉族为主,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BC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D
【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秧马是宋代的农具;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商标;宋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解析】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2.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旱不求水,涝不疏决”可知,宋代,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能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故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D符合题意;造船业、住宿、印刷纸币和市舶司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对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故C符合题意;市舶司的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削藩、监察百官、变法均是内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是圆形方孔钱,A排除;唐朝是铜钱,金属货币,B排除;南宋继续使用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D排除。故选C。
17.D
【解析】
图示内容中,南方的比重逐渐超过北方,说明南方逐渐得到开发,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表现,故选D;图示内容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ABC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18.C
【解析】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南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此地经济实力的增强,促使当地文化的兴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明显增多。C符合题意。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和自然条件优越是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A和B。材料中属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对外交往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
19.B
【解析】
根据表格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所占比例高于北方,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B项;此时国家相对安定,故排除A项;文化重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北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20.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占城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C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1.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占城稻是宋代从越南引进的高产作物,故选A;马铃薯和玉米是明代引入的,排除BC;粟是中国先民培育的,排除D。
22.A
【解析】
宋代定窑孩儿枕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这件文物最能说明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宋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中外交流,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交融加深,D排除。故选择A。
23.C
【解析】
根据题干“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可知,题干反映了南宋时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景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4.D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业的繁荣,城市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因此可以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较好,可以根据掌握的知识首先排除一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2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26.D
【解析】
依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D选项符合题意;ABC项时期还没有夜市,排除。故选择D。
27.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发行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①符合题意;瓦子是宋朝时期城市中的娱乐活动场所,反映了当时城市和商业的繁荣,②符合题意;夜市反映了当时宋朝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③符合题意;岁币是宋朝送给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财物,以换取边境安宁,具有屈辱性质,不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28.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见开设的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因此率先打破这一限制的是北宋,故C项正确;隋代、唐代城市的居民区和商业区都有严格限制,排除A、B项;元代是在宋代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9.D
【解析】
依据题干“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两宋的海外贸易为主”,说明两宋时期,海上贸易发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断进行战争,丝绸之路无法正常通行;南方相对稳定;加上宋朝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宋朝海上贸易繁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概括不全,排除;故选D。
30.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两宋均设有专门发行纸币的机构。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表现了宋代商业的发达。B项符合题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地区成为粮仓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AC两项不合题意;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是在唐朝。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题干“宋代经济”“商业革命”是解题的关键。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隋唐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并逐渐与铜钱并行于世。所以宋代的商业发展成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基于四川地区出现了全国最早的纸币。
31.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四川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交子,它携带方便,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A项战国货币,B项是唐朝货币,C项是日本古货币,排除。故选D项。
32.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江西景德镇瓷窑”,“交子、会子等纸币”“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交子、会子等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南宋时期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例如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3.D
【解析】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正确;ABC是表象,而非实质。ABC错误,综上故选D。
34.A
【解析】
依据“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宋朝政府引进原产自越南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动农业的发展,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宋朝政府重视引进国外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没有体现重视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B排除;占城稻属粮食作物而非经济作物,C排除;大中祥符是北宋宋真宗的年号,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D排除。故选A。
35.B
【解析】
根据材料“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可知宋朝有纸币发行,也体现可宋朝的印刷技术高超,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因为是拓片,不是原物,因此不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错误,ACD排除。故选B。
36.(1)落后。
(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等(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根据“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材料三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都处于落后状态。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湖”指的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南方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4)根据“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可知原因之一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由此可知劳动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等。
37.(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朝代:南宋。
(2)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带来了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新的农作物的引入;南方相对安定;南迁人民和当地民众的辛勤劳动。
(3)表现:经商没有时间限制;商业交易额大;商品种类多;沿街可以开设店铺;坊市界限被打破。
(4)态度:鼓励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苏常熟(丰收),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的重大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依据材料二的“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可以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带来了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依据材料二的“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可以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新的农作物的引入;依据材料二的“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可以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南迁人民和当地民众的辛勤劳动。
(3)根据材料三的“北宋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可以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经商没有时间限制;根据材料三的“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以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商业交易额大;根据材料三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可以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商品种类多;根据材料三的“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倶是,即无虚空之屋”可以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沿街可以开设店铺;坊市界限被打破。
(4)据材料四可知两宋时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是鼓励海外贸易。两宋时期,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8.(1)从材料看,(北方人南迁)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河南开封;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
(4)海南岛
(5)景德镇
(6)广州、泉州、明州
(7)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析】
(1)分析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唐代南方户口比西汉时期增加,数量开始接近北方;到了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北方。
(2)根据材料二“(南宋)朝廷在故都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故材料二中的“故都”是指今天的河南开封;根据材料一“唐代南方户口比西汉时期增加,数量开始接近北方;到了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北方”,材料二“苏常熟,天下足。”,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了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南宋后期,兴起的地方是海南岛。因此可以到到海南岛购买先进的纺织工具。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宋代,我国的造船业又进入一个高峰阶段。宋代很多地方都设立了造船场、造船坊,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
(7)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宋代的社会生产有迅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的发展水平都显著提高。为此,我们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围绕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来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39.(1)影响: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南宋定都在临安;
(2)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最早出现: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
(4)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6)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根据材料二“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可知“东南渐重”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
(3)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是交子,交子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材料三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是海外贸易,南宋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根据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根据材料四“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
(5)根据材料五“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南方已集聚社会财富,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场面,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6)结合以上材料和以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有:要修建水利工程,实行对外开放,要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安定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40.(1)人物:宋太祖;政策:重文轻武;原因: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2)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4)机构:市舶司。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民族政权并立。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天下自唐季(末)以来,……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太祖”是指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从而,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第三问,根据材料一“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藩镇的节度使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导致政局动荡。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根据材料二“这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可知,材料二中“三次和议”的积极意义是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国家的财政主要仰仗东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因此,材料反映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4)第一问,根据材料四“宋代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大发展时期,可从根本原因、政治、技术和军事角度分析其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②政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③技术: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应用;④军事:民族政权并立,北方丝绸之路受阻。
41.(1)从材料看,(北方人南迁)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河南开封;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4)海南岛
(5)景德镇
(6)广州、泉州、明州(任意两个即可)
(7)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数字的变化反映的问题是(北方人南迁)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依据材料二“(南宋)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故都”是指今天的河南开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是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一位商人准备去棉纺织业兴起的地方购买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那么他应该去海南岛。
(5)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二这种别致的瓷器出现于北宋时,当时的“瓷都”是指景德镇。
(6)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图三反映当时造船业发达,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两个地区是广州、泉州、明州。
(7)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对于我们当今的经济发展的启示是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42.(1)制瓷业、商业;
(2)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曲辕犁、筒车。
(4)隋文帝:广通渠;隋炀帝:通济渠、永济渠。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图1是瓷枕、图2是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瓷枕、图2是纸币分别代表宋代南方制瓷业、商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表格,可知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着出自西汉、西晋南方万户数较少,而到唐宋南方户数在不断增加,到宋代南方超过了北方。说明从汉代以来北方的人们开始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出现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完成。
(3)根据材料二“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和耕作工具曲辕犁。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至四年,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可知隋文帝开凿了广通渠;由“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榖、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可知隋炀帝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
43.(1)宋代商业的繁荣。四川地区,交子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发展。
(2)说明宋代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发达。
(3)市舶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造船业发达,宋代发明了指南针
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 图1中宋代商标使用,《清明上河图》体现出城市商业 繁荣,交子说明纸币出现,海船说明 海外贸易发达。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宋代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依据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发展。
(2)依据“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可知,宋代造船业发达以及海外贸易发达。
(3)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所学。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造船业发达以及宋代发明了指南针等。
44. (1) 变化: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并为南方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等。
(2)交子;四川地区
(3)广州、泉州
(4)原因:宋朝的经济发展: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等。
【解析】
(1) 变化:根据“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可得出当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原因:结合所学,主要从人口的迁移、技术的传播、南方的自然条件、政府的支持等方面进行概括。
(2)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这是交子,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所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根据所学,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发展、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政府政策等角度概括。
45.(1)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2)北宋;交子
(3)海外贸易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北宋经济繁荣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包括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根据材料二“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墨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交子,交子的出现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材料三“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繁荣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材料二反映北宋出现交子,反映的是经济繁荣;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海外贸易繁荣,所以材料共同反映北宋经济繁荣。
46.(1)曲辕犁;筒车
(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长江流域
(3)景德镇;广州,泉州
(4)市舶司;技术发达,应用指南针;造船业发达;中外交通便利,写出一点即可
(5)诗仙;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
(1)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曲辕犁和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发明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
(3)根据材料三“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已打捞出金、银、铁、瓷类等器物4000多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当时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宋代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除了材料反映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外,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因素还有技术发达,应用指南针;造船业发达;中外交通便利等。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47.(1)日本遣唐使来华;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大唐西域记》;鉴真
(3)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
(4)市舶司;元朝
(5)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文成公主入藏)
【解析】
(1)根据材料“日本遣唐使船(局部)”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当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而他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唐帝国却是鼎盛一时,成为当时世界的强国,因此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进行学习,以发展自己的国家。
(2)①:根据材料二“天竺”“玄奘”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在回到大唐之后,在翻译佛经 的同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了解当时南亚的重要历史著作;②:根据材料二“日本”“六次东渡”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法师为传播佛法,曾多次东渡日本,但是前五次都失败,只有第六次成功了,促进了日本佛教的发展,传播了唐文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国力强盛,在当时的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强国,因此唐朝有能力进行对外交往,同时唐朝的强盛也吸引着周边的民族和国家的前来,成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重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唐王朝实行的是开放的政策,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充分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点,这成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重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唐朝对外交通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因而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关系。
(4)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在宋代出现,以及在明代早期达到巅峰时期;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时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社会较为安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同时元代承接了宋代的造船以及航海技术,并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5)办法: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人才策略,将当时东亚以及中亚地区的人才引进到唐帝国的庞大统治机构中来,使得唐帝国前期能够在其辽阔的疆域里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在短短百年的时间里塑造出一个疆土广阔、民族众多,世界上最富足、强盛的大帝国;史实:唐太宗为了发展和吐蕃的关系,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
48.(1)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2)重文轻武
(3)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坊”“市”互通,夜市兴盛。
(4)交子;商品经济的繁荣,纸币便于携带。
(5)鼓励海外贸易;市舶司。
(6)经济重心南移。
(7)宋词。岳飞。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可得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宋朝科技城就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2)根据材料一“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可概括出宋朝政治的特征:重文轻武。
(3)根据材料二“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得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坊”“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课以得出:概括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的表现: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坊”“市”互通,夜市兴盛。
(4)根据材料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纸币”是“交子”。根据材料三“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可得出这种“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纸币便于携带。
(5)根据材料三“政府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可知反映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其“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6)根据以上反映的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经济重心南移。
(7)根据材料“醉里执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属于宋词。南宋抗金英雄还有月份。南宋时期,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在郾城打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
49.(1) 打破了唐朝市坊制度的限制,经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3) 北宋;交子
(4) 所售商品、商标、店家姓名、商品质量、商品用途、经营方式等
(5)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商业的发展
【解析】
(1)对比材料一中唐朝与宋朝的城市布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发生的变化是打破了唐朝市坊制度的限制,经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等等,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2)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3) 第1问:图1是北宋纸币铜版的拓片,他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纸币叫做交子。
(4) 观察图2,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所售商品、商标、店家姓名、商品质量、商品用途、经营方式等, 中国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5) 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广告的出现则反映了宋代商业空前发达,商业竞争激烈,综合1和2可知宋代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50.(1)曲辕犁;筒车
(2)B
(3)唐玄宗
(4)市舶司 ;鼓励海外贸易
(5)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了瓦子;宋朝出现专供娱乐的场所勾栏;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6)经济重心难移;南宋
(7)国家统一;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发展;对外开放;政策支持。
【解析】
(1)根据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因此图一、图二分别是曲辕犁、筒车。
(2)根据材料一三幅图片“图3南宋海船、图4宋代《货郎图》、图5北宋纸币铜版拓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分别填写宋朝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出现世界最早纸币。因此根据三幅图片,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宋代商业发展繁荣 。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A点是在公元75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4年正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因此出现第一个高峰A点是唐玄宗时期。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因此“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它体现了宋朝的鼓励海外贸易政策。
(5)根据材料四“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如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6)据材料五““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难移;这种变化在南宋完成。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在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创新,经济、文化发展;改革开放,政策扶持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