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6 15: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盛唐气象练习题
1.(202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周杰伦的《青花瓷》里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包括(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唐三彩 ④彩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3.(2021·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4.(2021·山东·齐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增进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主流,在唐代,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求婚情景的名画
A.《飞天图案》
B.《清明上河图》
C.《步辇图》
D.《金刚经》
5.(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李丽准备于暑假期间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她应该去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6.(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下图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其功能是( )
A.耕种田地 B.灌溉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7.(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现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唐朝时期,唐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机构管辖
②和亲
③册封
④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9.(2021·山东·齐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0.(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中)大体来看,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 )
A.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B.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
C.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 D.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11.(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唐代,中国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歌舞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人物中不是生活在唐代的是
A.李白、杜甫 B.欧阳修、王安石
C.阎立本、吴道子 D.颜真卿、欧阳询
12.(202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3.(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某一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与该对联概括的历史人物相符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②他是“诗圣”——杜甫
③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写有《秦中吟》
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中)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下列人物属于唐时期著名书法家的是
①柳公权 ②阎立本 ③吴道子 ④颜真卿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中)《新唐书》记载:“是时(开元十三年),海内富实……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材料反映出
A.隋文帝完成南北统一
B.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
C.唐玄宗前期社会安定
D.唐都长安商业的发展
16.(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表明唐朝时期
A.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17.(2021·山东·聊城东昌中学七年级期中)“卵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米’;巳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 )
A.唐朝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B.唐朝对外交流频繁
C.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D.唐朝经济繁荣景象
18.(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商业的繁荣
19.(2021·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期中)史料记载:“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中提到的“我”指的是( )
A.耶律阿保机 B.尺带珠丹 C.松赞干布 D.阿骨打
20.(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步辇图》(下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番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安西都护府设立
C.金城公主入藏 D.北庭都护府设立
21.(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A.丰富了当地的物种 B.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C.改变了西藏社会制度 D.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
22.(2021·山东·齐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3.(2021·山东济南·七年级期中)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24.(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25.(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陈寅恪曾说,隋唐一统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到了中华传统身躯之内”。这说明“隋唐一统”
A.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B.加强了民族的交融
C.破坏了正统的文化 D.扩大了中国的版图
26.(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恰、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27.(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李白的诗飘逸洒脱、超凡脱俗,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反映现实,白居易的诗直面现实、通俗易懂。这主要说明唐诗
A.多姿多彩,风格奔放 B.文化交融,山河壮丽
C.气象万千,浪漫脱俗 D.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8.(2021·山东济宁·七年级期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城布局的描写。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
①长安人口众多 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 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9.(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30.(2021·山东滨州·七年级期中)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一批的传唱人把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词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
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
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31.(2021·山东·临邑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中)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32.(2021·山东潍坊·七年级期中)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的繁盛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而反过来,民族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又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1)材料-一中的“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 这个伟大的工程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 唐朝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
材料三唐代中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唐朝时期, 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入中原,大食商人在长安、广州等地建立清真寺,袄教、摩尼教也在唐朝传入我国,并且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前提条件。并从材料三中指出2处唐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材料四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4)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至少说出两点)
33.(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唐时期,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选拔人才标准上隋唐时期与魏晋时期有何不同?
(2)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
(4)唐朝时,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还有谁?(请至少写出两个)
探究二:经济篇
(5)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探究三:文化篇
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厅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6)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34.(2021·山东·齐河县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归纳出“隋亡”的原因。
(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任意一个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
(5)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35.(2021·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相乐。”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繁荣——底气】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家的外门)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2)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民族交融——和气】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
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
…………
城头山鸡鸣角角(城头山上的公鸡报晓了),
洛阳家家学胡乐(洛阳城家家还在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
…………
胡音胡骑与胡妆(胡人的音乐骑术和化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五十年来纷纷流传内地)。
——元稹《法曲》
(3)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对外开放——大气】
材料三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4)据材料三指出唐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意举出一个“当时的中外交流盛况空前”的例子。
【文艺多彩——才气】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5)唐代有三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请你写出其中一人的名字,并写出他的任意一句诗作。
36.(2021·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
材料二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材料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在唐朝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的过程中,许多人物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太宗因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而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的人们,尤其是妇女显示出怎样的精神风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诗仙”和“诗圣”的名字。分别写出一位唐朝时期书法、绘画方面的著名人物。
(4)根据以上材料一、二、三则材料,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5)根据材料四唐朝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它是哪座城市?当时唐朝的哪种陶瓷器闻名中外?唐朝时对外交往密切,请举出两例唐朝时期相互往来的史实。
(6)以史为鉴,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现今的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何借鉴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制瓷业发达;唐朝时期著名的瓷器有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和唐三彩。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彩陶,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器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C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阎立本擅人物故事画。他画的《步辇图》生动描绘了唐太宗从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莫高窟的相关知识。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等也极为珍贵,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C项正确。
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农民发明的用于灌溉的农具,故B符合题意;耕种田地是铁犁和牛耕的作用,排除A;鼓风冶铁是水排的作用,排除C;纺织丝绸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B。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曾设置机构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①符合题意。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吐蕃。唐与吐蕃的和亲,密切了唐与吐蕃的关系,②符合题意。唐朝还通过册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辖,例如:唐朝时期曾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③符合题意。战争不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所以B符合题意;洛阳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城市,但不是“国际性大都市”,所以A不符合题意;扬州和成都属于唐朝时期比较富庶的商业城市,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但是扬州和成都都不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所以CD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A项正确;BCD三项的内容说法都不准确,排除。故选A项。
10.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开放强盛,唐朝中期,由盛转衰,唐朝后期,逐渐衰亡,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故C符合题意;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是说唐代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不符合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这是说科举制和诗歌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因此不是生活在唐代的是欧阳修、王安石,故B项符合题意;李白、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排除A项;阎立本、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排除C项;颜真卿、欧阳询是著名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王维被称为诗佛,A不符合题意。李白被称为诗仙,C不符合题意。白居易被称为诗魔,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可以推断出该诗人是关注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①②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秦中吟》的作者是白居易,③与题意不符,排除含③的ABD,故选C。
1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书法名家辈出,著名的有柳公权、颜真卿等,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①④符合题意。阎立本、吴道子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内富实……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的含义是全国境内都富裕殷实,路边上排列着小店,为行人提供酒菜,店里有作为脚力的驴子,行走千里之外也不需要带着兵器,这段文字体现了唐玄宗前期社会安定,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海内富实……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的含义,结合“开元”的提示语,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6.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活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体现的是唐朝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越窑开窑“体现的是唐朝手工业发展;“长安西市””大食商人、东瀛学生和大月氏的金银匠人来来往往“体现的是唐朝商业繁荣及对外交流的频繁,因此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唐朝经济繁荣景象,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全面,排除。故选D。
1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从白居易的视角来描写的,当时他正站在观音台上望长安城,长安城如同一个围棋局,千百户人家如同围棋子分别各处,而十二大街就是围棋的纵横线,将长安城分隔成整整齐齐的菜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19.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松赞干布说的话。7世纪,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中提到的“我”指的是松赞干布,C项符合题意;A项是辽(契丹)的建立者,排除;B项是吐蕃赞普,迎娶的是金城公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大金的建立者,排除。故选C。
2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故A项正确;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与题干“《步辇图》(吐蕃)”不符,排除BD项;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与题干“唐太宗”不符,排除C项。
21.B
【解析】
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把中原文化带到吐蕃,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B符合题意;丰富了当地的物种与“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不符,A排除;文成公主入藏没有改变了西藏社会制度,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D排除。故选择B。
22.D
【解析】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的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①③均体现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D符合题意;②④体现的是对外交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D
【解析】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说的是少数民族学习中原人种植农作物;“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D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故选D。
24.A
【解析】
依据题干“7世纪的中国”可知,这时正是唐朝统治时期,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
此题应识记唐朝社会气象的相关基础知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影响。
25.B
【解析】
依据“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到了中华传统身躯之内”,可见“隋唐一统”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强了民族的交融,B正确;题干的主旨是“隋唐一统”对民族融合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促进经济的繁荣或破坏了正统的文化或扩大了中国的版图,ACD排除。故选B。
26.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主要是在开元盛世期间创作,故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的诗,则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战乱之后的社会现实,故沉郁悲恰、语言凝重,D项正确;两人均热爱祖国山河,两人均在科举制度的教育下成长起来,两人均有积极入世的态度,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D
【解析】
根据材料“李白的诗飘逸洒脱、超凡脱俗,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反映现实,白居易的诗直面现实、通俗易懂”,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故选项D符合题意;“奔放”只与要李白的诗的特点相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唐诗“文化交融,山河壮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浪漫脱俗与“反映现实”“直面现实”不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8.C
【解析】
依据题干“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棋局”说明唐都长安城有很多人家居住,密密麻麻像围棋,反映了长安城内人口众多;“十二街如种菜畦”说唐都长安街道像菜畦,布局整齐划一。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都是长安的特征,但是诗句不能体现,②④错误的,AB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9.A
【解析】
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的“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题干诗句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故A符合题意;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B;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不是唐诗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C;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故选A。
3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唐诗最繁荣的原因和唐朝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而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又助推了诗歌的兴盛,故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宋朝时期出现,A和题意无关,排除。对外交往和诗歌的兴盛无关,B项错误。李白处于开元盛世时期,而白居易(772年-846年)处于唐朝由盛而衰时期,C项错误。故选D。
采取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再结合题意分析诗歌兴盛原因。
31.C
【解析】
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2.(1)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友爱合作,或说不以征服奴役为主或怀柔政策均可)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答出任意一点皆可)。
(3)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音乐、舞蹈、宗教、服饰、生活习俗(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至少说出两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可知,“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结合所学可知,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唐朝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友爱合作,或说不以征服奴役为主或怀柔政策均可)。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这是唐与吐蕃关系友好的见证(答出任意一点皆可)。
(3)根据材料三“唐代中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前提条件是: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经济发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根据材料三“……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可得出,唐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是:唐朝音乐、舞蹈融入了外来音乐;根据材料三“……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入中原,大食商人在长安、广州等地建立清真寺,袄教、摩尼教也在唐朝传入我国,并且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可得出,外来的宗教、服饰、生活习俗影响了唐朝社会生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如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至少说出两点)
33.(1)隋唐: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魏晋:依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2)隋炀帝时期
(3)进士科
(4)武则天和唐玄宗
(5)曲辕犁、筒车
(6)唐诗或诗歌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知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门第高低选拔人才;根据材料一“隋唐时期,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可知隋唐时期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隋朝隋炀帝在位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根据材料二“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可知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进士科。
(4)唐朝时,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除了唐太宗,还有武则天和唐玄宗,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5)唐朝时期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6)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李白、白居易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唐诗或诗歌。
34.(1)工程:(隋朝)大运河。原因:繁重的徭役或隋朝、隋炀帝的暴政或统治者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不恤民力。
(2)盛世局面:“开元盛世”。原因: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⑧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大交融,重新激活了中原文明的生命活力等。
(3)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友好的、和睦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4)事件:安史之乱。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5)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要让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实行与民休息政策;要实行宽松、和谐的治国政策;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
【解析】
(1)工程:根据“《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等信息可得出是(隋朝)大运河。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繁重的徭役或隋朝、隋炀帝的暴政或统治者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不恤民力等方面概括。
(2)盛世局面:根据“唐玄宗”可得出是“开元盛世”。原因:本问可结合所学枖中从发下几个方面概括,得出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⑧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大交融,重新激活了中原文明的生命活力等。
(3)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友好的、和睦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4)事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史称: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五代十国(时期)。
(5)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要让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实行与民休息政策;要实行宽松、和谐的治国政策;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理解概括。
35.(1)状况:农业生产屡获丰收,粮食价格便宜,马牛遍布田野,社会治安良好(或者,社会安定)。(任意两点即可)。原因:唐太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学生如果详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用人纳谏、政治上……经济上……等)
(2)情景:经济繁荣,人(户)口众多(增加),人民富足,社会安定。(任意两点即可)
(3)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如果有答“番”为外国人的,也可以。)社会情况: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有这个意思即可)
(4)特点: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例子: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等。(任意一例即可)
(5)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
【解析】
(1)材料“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农业生产屡获丰收,粮食价格便宜,马牛遍布田野,社会治安良好(或者,社会安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原因是唐太宗励精图治,勤政爱民。
(2)根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开元时期经济繁荣,人(户)口众多(增加),人民富足,社会安定。
(3)根据材料“蕃人旧日不耕犁(少数民族原来不会耕地),相学如今种禾黍(如今也学会了种植庄稼)”“女为胡妇学胡妆(妇女都愿意学胡人化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歌女也愿意唱胡人音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少数民族。诗句反映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4)据材料三“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可知唐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能反映“当时中外交流盛况空前”的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诗句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杜甫的诗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白居易的诗句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
36.(1)开明;
(2)开放向上;
(3)李白杜甫;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1人即可);阎立本、吴道子(1人即可);
(4)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风气;繁荣的文学艺术;
(5)长安;唐三彩;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的人们,尤其是妇女显示出的精神风貌是一种昂扬进、,积极向上、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诗仙”和“诗圣”的名字是李白和杜甫;颜真卿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唐朝最擅长人物故事画的是阎立本,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洽,社会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当时唐朝的唐三彩闻名中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学习,唐太宗时期,玄奘远赴天竺学习佛法,归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出著作《大唐西域记》;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对实现中国梦有借鉴意义,大国的崛起必须有宽广的胸怀,以和为贵,共存共荣,开放政策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