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有分散走向整体的节点
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从整体上认识全球联系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演变。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三、大变革:世界格局的演变
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突发性交流,是一次生态学上的变革。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 的品种源自美洲。
哥伦布大交换:两个世界的相遇
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旧世界的动植物种类,尤其是新世界的动植物种类,都已经被人类缩减或专门化了。专门化往往意味着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愈趋窄化:为了眼前方便,我们劫掠了未来。
—摘编自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人口迁移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①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宗教迫害等
②表现:
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特点:
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由欧洲国家主导。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与人种的多元化程度能超过巴西。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一书中说道:“因此地球上有两个欧洲,也有两个非洲:各据大西洋的两岸。美洲大陆上的欧洲人和非洲人,正是哥伦布大交换下最赤裸裸的结果。”
1.人口迁移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①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宗教迫害等
②表现:
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特点:
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由欧洲国家主导。
④影响:
人口的迁移出现的族群混合现象,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新的民族国家的诞生(比如美国)。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①表现:欧亚动植物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特产作物流向世界各地。
②特点:欧洲主导、内容丰富、范围广、结果具有双重性、长期性。
③意义: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融。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2.物种交换
【历史纵横】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最初在中国种植不广。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甘薯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
玉米和甘薯传入,增加粮食产量,促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
“胡”、“番”、“洋”三个字,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中国的不同时代。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带“番”字的,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而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一般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人类文明结晶的大盘鸡
宽面——小麦——西亚
土豆——南美
辣椒——中美洲
油料:
花生——美洲
油菜——欧洲
大豆——中国
花椒——四川
八角——广西
香菜——西域
“胡”、“番”、“洋”三个字,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中国的不同时代。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带“番”字的,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而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一般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3.病原体传播
一、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天花病毒让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弊并存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全球物种大交换
人口的迁移
动植物交换
病原体传播
导 致
导 致
伴 随
【思考点】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贸易概况:
印度洋贸易中欧洲与阿拉伯商人,主体上仍是传统商品;
大西洋贸易以欧洲人为主,连通欧美非洲,相互交换各地物产商品,并形成“三角奴隶贸易”;
太平洋贸易以葡西为主,以连接三大洋的“丝银贸易”为代表;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态势:其次能观察到,除澳大利亚外,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较之前空前扩大;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1.印度洋贸易
新航里开辟前,只有亚欧大陆之间商贸往来比较频繁,连接亚洲与欧洲贸易的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海上丝绸之路,必须要经过地中海地区才能转运到欧洲,意大利、阿拉伯商人作为中间商赚取高额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是东西贸易的桥梁。在印度洋上,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最为活跃,占据优势。
然而,自从葡萄牙开辟了绕过非洲通往东方的航线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509年,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击败了穆斯林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葡萄牙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垄断欧亚之间以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在与意大利、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2.大西洋贸易
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产品贸易:将欧洲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②三角贸易: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三角贸易”。
据统计,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从1480到1530年,葡萄牙人在几内亚湾掠得的黄金值10万英镑,占当时世界黄金总量的10%。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2.大西洋贸易
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产品贸易:将欧洲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②三角贸易: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三角贸易”。
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2.大西洋贸易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脱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三角贸易是罪恶的,却从15世纪持续到19世纪,四百多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1亿人口,造成经济凋敝和文明的破坏,社会进程被打断;对美洲来说,黑奴贸易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的开发;对欧洲来说,这种贸易为西欧国家带来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盛。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2.大西洋贸易
答案提示:
15~19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海外殖民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暴,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业,另一方面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实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另外,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无法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而黑奴贸易能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西欧商人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同时,奴隶贩子的行动得到本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加上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得以实现等;所以贩卖黑奴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手段之一,持续了近400年的时间。
但当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自由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政策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资产阶级热衷于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黑奴贸易也就逐渐衰落了。
合作探究:为什么黑奴贸易会出现在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
全球贸易
联系交流
白银货币
丝银对流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粮食革命
饮食结构
饥馑问题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3.太平洋贸易
在16-18世纪的世界贸易中,还存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贸易网络即“围绕中国的白银贸易网络”,主要航线在太平洋范围之内。
①葡萄牙: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
线路1:生丝、瓷器等(澳门)至印度果阿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②西班牙: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合作探究】思考白银为什么会流向中国?结合中国史的知识分析白银流向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因:中国手工业品在欧洲受到欢迎,而西欧没有对等的工业品满足中国需求;中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中国与西欧白银价格的差价大,欧洲商人以白银套取黄金。
影响:中国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雄厚的商帮;促进人口增长和市镇繁荣;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3.太平洋贸易
二、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贸易格局
3.太平洋贸易
这是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西班牙八里尔银币,也叫做“比索”,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在16、17世纪被铸造出来后,流通时间较早,开启了遍布全球的白银时代。
“双柱”有“双球”和“人头像’两种。1732年开铸前者,1772年开铸后者。神话中欧非两洲原本相连,后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开。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峰被称为海格立斯柱,这就是双柱的来历。柱上有卷轴缠绕,成S形,S加两坚杠表示“元”也就由此而来。卷轴上有拉丁文PLVS 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两柱间有两个球,意为要征服全球。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是这么写到的:“它的到来动摇了东亚经济体系,导致中国明朝的经济陷入混乱。
1609 年,一位拥有25年在亚洲经商历史的葡萄牙商人佩德罗注意到:“我所见到的最贵的和在广州城购买的黄金是7个银比索兑换1个金比索, 我从没有看见比这个价格再高的了,而在西班牙,1个金比索通常值12个银比索,因此,显而易见从中国购买黄金意味着可以产生75%至80%的利润。”
——韩琦《美洲白银与中国早期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的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一个首先建立在白银世界性运动基础之上,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了。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万两,从日本得到 2万万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万两,总计为3亿3051万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海路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三、大变革: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早期殖民扩张—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
2.人类文明格局:对世界古老多元文明的冲击
3. 世界经济格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1.世界政治格局:早期殖民扩张—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
海洋先驱:葡、西班牙的扩张
西班牙殖民重点以美洲为主,方式主要是抢掠金银、黑奴贸易;而葡萄牙殖民重点以亚非为主,方式主要是建立殖民据点,垄断商路。这与两国开辟新航路的航线相关,西班牙往西走开辟大西洋航线,而葡萄牙往东开辟印度洋航线。
但是西葡两国的霸权仅仅只维持了一个世纪,他们通过贸易、抢掠获得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工商业,而是花在封建贵族的奢侈享乐和为宗教信仰、殖民扩张而发动的战争上,因此昙花一现。
1.世界政治格局:早期殖民扩张—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扩张
1602年荷兰建立的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荷兰以贸易为灵魂,而不是以生产为核心,使荷兰从世界贸易中汇集的庞大的商业资本,脱离工业生产,孤立地甚至是畸形地发展。因此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商业资本的优势必然要被产业资本所替代。
——《大国崛起》
2.人类文明格局:对世界古老多元文明的冲击
三、大变革:世界格局的演变
【史料阅读】16世纪的修道士拉斯·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蹒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孙家望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亚洲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从而开始确立起欧洲霸权全球体系,东方逐渐从属与西方。
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3.世界经济格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世界人文地理格局: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2、世界经济格局: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政治格局:欧洲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另外,伴随着残酷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广大殖民地地区人民的苦难,也不断拉大东西方之间的差距。
4、人类文明格局: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