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单元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沿水平方向用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则( )
A.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2.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下面铺放枕木 B.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
C.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D.书包的背带制作得较宽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
C.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的肩膀的压强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4.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在水中不断上升、变大。对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气泡未露出液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5.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据了解疫苗需在2~8°C的冰箱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器吸取疫苗液体的原理和用吸管喝牛奶的原理相同
B.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升华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C.注射疫苗时选用的注射器针尖较细是为了减小压强
D.打开冰箱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
6.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保持相平。现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后,其液面仍保持相平,若此时甲对A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对B底部的压力,则抽取前,甲、乙各自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FA<FB B. pA<pB,FA>FB
C. pA>pB,FA<FB D. pA>pB,FA>FB
7.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如图所示)在“冰面”上滑出一个美丽又巨大的中国结。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车装有车轮目的是减小摩擦
B.人推冰车时,人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对人的推力
C.小朋友坐上冰车后,冰车对“冰面”的压强变大
D.匀速行驶的冰车在水平方向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8.甲、乙是重为10N和20N的两柱形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F1=5N和F2=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a所示);当甲受到F3=15N的拉力时,甲乙一起以1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如图b所示);当把乙单独放在水平面上,用推力F4水平向右推乙,乙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c所示)。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100c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5∶8
B.图a中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13N,水平向右
C.图b中甲乙之间的摩擦力小于15N
D.图c中F4的大小为10N
9.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
B.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76cm高水银柱
C.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二、填空题
10.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娟同学拿着自制气压计乘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家中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中医博大精深,拔火罐时,将小罐内的空气加热后,迅速倒扣在皮肤上,小罐被“吸住”,说明了______的存在;熬制中药时,药汤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______。
12.高原上人们习惯炒熟或烧烤食品,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增大,大气压_____,液体的沸点_____,普通的锅难以将食物煮熟.
13.海上护航舰艇都采用前后编队航行,是因为舰艇平行急速行驶时,舰艇间水流速度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会发生相撞事故。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利用______原理修建的,大坝上游水深100m处的压强是______Pa。(g=10N/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
14.如图是翼装运动员表演时的情景,翼装的形状与机翼相似,这是利用空气流速越快的位置______来获得升力。随着其高度的降低,大气压强将会变______。当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盘旋时,他受到的力为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15.如图,边长分别为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2×103kg/m3,ρB=4×103kg/m3。则物体A的质量为___kg;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Pa;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均为h(h<0.1m)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A∶ΔpB=___。
三、实验题
16.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__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__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__。
17.学校在科技节活动中举办了“纸桥大赛”,小明和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一张纸虽然轻薄,却可承受很大的力,于是他们想探究一张纸能承受的压力和结构的关系.同学们把普通的A4打印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部分(如图甲),分别做成单层棱数不同的正多棱柱进行以下探究。
(1)如图乙,将纸张分别沿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折成正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和八棱柱;
(2)如图丙,将棱柱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圆形小桶轻轻放在棱柱上,静止时小桶对棱柱的压力大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桶受到的重力;
(3)为了使棱柱受力均匀,放置时应将小桶的中轴线与棱柱的中轴线______,缓缓向小桶中加水至棱柱变形,用电子秤测量出此时小桶和水的总质量M;
(4)换用不同的棱柱,重复步骤(3),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多棱柱的高度/cm 10.55 14.85
多棱柱的棱数 三 四 六 八 三 四 六 八
小桶和水的总质量M/g 514 924 1090 2174 665 984 1471 2715
(5)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来判断棱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6)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5、2和6、3和7、4和8四组数据,可以初步得到:用本实验所用的纸张折成多棱柱,棱数相同时,高度较高的能够承受的压力较______;
(7)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可得出结论:用相同的纸张折成高度相同的多棱柱,棱数越多,能承受的压力越大,进一步推理分析可知______柱体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大,如南极泰山科考站主楼的外形就是这种形状;
(8)实验中未采用向小桶中加钩码而采用加水的方法改变压力,是因为水具有流动性能使棱柱受力均匀,除此之外,从获取测量数据的角度分析,加水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四、计算题
18.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质量是360kg,(g取10N/kg)求:
(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车对地面的压力。
(2)若该车乘载两个总质量为140kg的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8.0×10-2m2,求该车对地面的压强。
1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求甲容器中0.2米深处水的压强;
(2)若乙容器中酒精质量为3.2千克,求酒精的体积;
(3)若在乙容器内抽取0.3米深酒精后,酒精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求甲中水的深度。
20.如图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底面积为1×10﹣2m2,里面盛有0.2m深的水。正方体乙的质量为16kg、边长0.2m。
(1)求乙的密度ρ乙。
(2)求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乙。
(3)现将一个柱体A浸没在水后,水不溢出。此时水对甲容器底部压强与正方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相等。求柱体A的体积V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A
6.D
7.B
8.D
9.D
10. 减小 增大
11. 大气压 不变
12. 减小 降低
13. 小 连通器 1×106
14. 压强越小 大 非平衡力
15. 16 4×103 1∶2
16.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甲、乙 大
17. 等于 重合 小桶和水的总质量 大 1、2、3、4 圆 使压力大小连续变化
18.(1)3600N;(2)62500Pa
19.(1)2000Pa;(2)4×10-3m3;(3)0.48m
20.(1);(2);(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