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àn dào wǎn shàng qiān wàn qián yǐ
sī xiāng jié rì dà dòu yè zi
2.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问。
= ( ) = ( )
= ( ) = ( )
3.照样子,组词。
例:
乡—— —— 米—— ——
4.想一想,照样子将词语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 __游__来__游__去
来 去 来 去
(2)红红的枣 青青的 蓝蓝的
5.我认识了很多身体部位,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脚 ②臂 ③嘴 ④眉 ⑤鼻 ⑥腿
6.根据课本内容填一填,选一选。
(1)床前 ,疑是 霜。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
(2)松 童 ,言师采药去。 此 , 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
(3)端午节吃 (汤圆 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李白 屈原)。
7.照(zhào)样(yànɡ)子(zi),写(xiě)一(yi)写(xiě)。
(1)例:游来游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2)例:再黑再黑
再 再 再 再 再 再
二、阅读理解
先补充古诗,再完成练习。
( 一 )静夜思
床前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寻隐者不遇
松__________童_____。言师采药_____。
__________此__________,云深不知处。
8.补充诗句。
9.古诗(二)中童子是如何回答诗人的?
阅读练习。
天 上 的 云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来看天上的云。
我走出来一看,天上的云可真奇怪。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最大的象。
天上的云可真有趣。
10.第 自然段写云的样子。
11.天上的云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12.天上的云很 ,也很 。
13.写写你心中云的样子。
三、综合表达
14.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多了
天上 一个 就 月亮 不 吗(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3) ,你高兴吗?(把句子补充完整)
15.看图写话。
[提示]仔细看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用一用]剥花生捶背开心
[写一写] 用上面的词语写几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看到;晚上;千万;以前;思乡;节日;大豆;叶子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看到”的“看”不要写成形近字“着”,“千万”的“千”不要写成形近字“干”,“思乡”的“思”不要写成近字“恩”。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看到、晚上、千万、以前、思乡、节日、大豆、叶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晚;示例:晚上;笑;示例:笑话;外;示例:国外;思;示例:心思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在熟字的基础上加一笔,使之变成新字,即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即提高了识字兴趣,又掌握了生字。
= 晚 、晚上
=笑、笑话
= 外、国外
=思、心思
故答案为:晚、晚上;笑、笑话;外、国外;思、心思。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加强巩固生字。基本笔画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3.【答案】故乡;家乡;大米;玉米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给生字扩词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如:乡——故乡——家乡;米——大米——玉米。
故答案为:故乡;家乡;大米;玉米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答案】(1)蹦;蹦;飞;飞
(2)草地;天空
【知识点】词语搭配;ABAC式词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从给出的词语“游来游去”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如:蹦来蹦去、飞来飞去。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
故答案为:(1)蹦、蹦、飞、飞;(2)草地、天空。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5.【答案】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综合实践,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身体的部位的认识,也考查了学生的认字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答案】(1)明月光;地上;低头思故乡
(2)下问;子;只在;山中;云
(3)粽子;屈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原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3)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故答案为:(1)明月光、地上、低头思故乡
(2)下问、子、只在、山中、云
(3)粽子、屈原
【点评】(1)、(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答案】(1)飞;飞;走;走;跑;跑
(2)大;大;小;小;红;红
【知识点】词形
【答案】8.明月光;明月;低头思故乡;下;问;子;去;只在;山中
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2)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平时要注意识记。
8.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是“疑”和“隐”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古诗(二)诗意: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童子回答诗人: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答案】10.2
11.红红的花;白白的羊;力气最大的象
12.奇怪;有趣
13.天上的云像大大的棉花糖。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此题是依据段意找段落的能力,要掌握方法平时多练。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想像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0.此题是依据段意找段落,解答时先整体感知短文内容,看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第2自然段写云的样子。
11.第2自然段可知答案:天上的云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最大的象。
12.第2自然段第一句、第3自然段第一句可知答案:天上的云很奇怪,也很有趣。
1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第2自然段,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比喻句,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天上的云像大大的棉花糖。
14.【答案】(1)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示例: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示例: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等。在某处有某物。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句尾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句子的语气,疑问句句尾一般用问号,陈述句句尾一般用句号。如: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结合提示补写句子要符合原句特点。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使上下文之间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简洁没有错别字。如: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你高兴吗?
故答案为:(1)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示例: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3)补充句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词语组句的能力,前后表达要一致,合情理,然后再根据句意来补充即可。
15.【答案】示例: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剥花生。小明连忙放下书包,跑过去给奶奶捶背。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真舒服呀!我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明听了开心地笑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是看图写话练习,要仔细观察图画。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写话。
①画面上有什么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她在干什么?②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衣着等。③展开想象,人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的结果如何?
故答案为:示例: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剥花生。小明连忙放下书包,跑过去给奶奶捶背。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真舒服呀!我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明听了开心地笑了。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àn dào wǎn shàng qiān wàn qián yǐ
sī xiāng jié rì dà dòu yè zi
【答案】看到;晚上;千万;以前;思乡;节日;大豆;叶子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看到”的“看”不要写成形近字“着”,“千万”的“千”不要写成形近字“干”,“思乡”的“思”不要写成近字“恩”。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看到、晚上、千万、以前、思乡、节日、大豆、叶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问。
= ( ) = ( )
= ( ) = ( )
【答案】晚;示例:晚上;笑;示例:笑话;外;示例:国外;思;示例:心思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在熟字的基础上加一笔,使之变成新字,即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即提高了识字兴趣,又掌握了生字。
= 晚 、晚上
=笑、笑话
= 外、国外
=思、心思
故答案为:晚、晚上;笑、笑话;外、国外;思、心思。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加强巩固生字。基本笔画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3.照样子,组词。
例:
乡—— —— 米—— ——
【答案】故乡;家乡;大米;玉米
【知识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给生字扩词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如:乡——故乡——家乡;米——大米——玉米。
故答案为:故乡;家乡;大米;玉米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想一想,照样子将词语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 __游__来__游__去
来 去 来 去
(2)红红的枣 青青的 蓝蓝的
【答案】(1)蹦;蹦;飞;飞
(2)草地;天空
【知识点】词语搭配;ABAC式词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从给出的词语“游来游去”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如:蹦来蹦去、飞来飞去。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
故答案为:(1)蹦、蹦、飞、飞;(2)草地、天空。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5.我认识了很多身体部位,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脚 ②臂 ③嘴 ④眉 ⑤鼻 ⑥腿
【答案】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综合实践,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身体的部位的认识,也考查了学生的认字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根据课本内容填一填,选一选。
(1)床前 ,疑是 霜。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
(2)松 童 ,言师采药去。 此 , 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
(3)端午节吃 (汤圆 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李白 屈原)。
【答案】(1)明月光;地上;低头思故乡
(2)下问;子;只在;山中;云
(3)粽子;屈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原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3)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故答案为:(1)明月光、地上、低头思故乡
(2)下问、子、只在、山中、云
(3)粽子、屈原
【点评】(1)、(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照(zhào)样(yànɡ)子(zi),写(xiě)一(yi)写(xiě)。
(1)例:游来游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2)例:再黑再黑
再 再 再 再 再 再
【答案】(1)飞;飞;走;走;跑;跑
(2)大;大;小;小;红;红
【知识点】词形
二、阅读理解
先补充古诗,再完成练习。
( 一 )静夜思
床前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寻隐者不遇
松__________童_____。言师采药_____。
__________此__________,云深不知处。
8.补充诗句。
9.古诗(二)中童子是如何回答诗人的?
【答案】8.明月光;明月;低头思故乡;下;问;子;去;只在;山中
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2)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平时要注意识记。
8.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词语时,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是“疑”和“隐”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古诗(二)诗意: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童子回答诗人: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阅读练习。
天 上 的 云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来看天上的云。
我走出来一看,天上的云可真奇怪。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最大的象。
天上的云可真有趣。
10.第 自然段写云的样子。
11.天上的云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12.天上的云很 ,也很 。
13.写写你心中云的样子。
【答案】10.2
11.红红的花;白白的羊;力气最大的象
12.奇怪;有趣
13.天上的云像大大的棉花糖。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此题是依据段意找段落的能力,要掌握方法平时多练。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想像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0.此题是依据段意找段落,解答时先整体感知短文内容,看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第2自然段写云的样子。
11.第2自然段可知答案:天上的云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最大的象。
12.第2自然段第一句、第3自然段第一句可知答案:天上的云很奇怪,也很有趣。
1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第2自然段,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比喻句,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天上的云像大大的棉花糖。
三、综合表达
14.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多了
天上 一个 就 月亮 不 吗(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3) ,你高兴吗?(把句子补充完整)
【答案】(1)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示例: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示例: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比如: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等。在某处有某物。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句尾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句子的语气,疑问句句尾一般用问号,陈述句句尾一般用句号。如: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结合提示补写句子要符合原句特点。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使上下文之间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简洁没有错别字。如: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你高兴吗?
故答案为:(1)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2)示例:那个领诵的小姑娘十分自信。
(3)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要把句子说通顺,合情理。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做到表意正确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3)补充句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词语组句的能力,前后表达要一致,合情理,然后再根据句意来补充即可。
15.看图写话。
[提示]仔细看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用一用]剥花生捶背开心
[写一写] 用上面的词语写几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答案】示例: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剥花生。小明连忙放下书包,跑过去给奶奶捶背。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真舒服呀!我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明听了开心地笑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是看图写话练习,要仔细观察图画。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写话。
①画面上有什么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她在干什么?②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衣着等。③展开想象,人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的结果如何?
故答案为:示例: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剥花生。小明连忙放下书包,跑过去给奶奶捶背。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真舒服呀!我孙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明听了开心地笑了。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