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练习8生物变异(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练习8生物变异(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00: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生物的变异
1.(2019·海南,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2.(2018·海南,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
3.(2015·海南,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4.(2015·海南,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5.(2011·海南,11)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6.(2020·全国2,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7.(2014·江苏,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8.(2018·江苏,15)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  )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
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
9.(2021·广东,11)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
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
D.自然状态下Bc因配子发育异常而高度不育
10.(2015·江苏,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11.(2014·四川,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12.(2014·浙江,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13.(2012·江苏,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 或2 上的基因b 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 与4 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4.(2015·江苏,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5.(2016·江苏,14)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16.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17.(2020·全国1,32)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18.(2012·北京,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交配组合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 总数/只 脱毛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
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
(1)已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
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的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
19.(2020·全国3,3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
优点是            (答出2 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1点即可)。
20.(2013·山东,27)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   变为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   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
比例为    
21.(2017·江苏,27)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  育种。
22.(2018·北京,30)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    。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
子代              来确定。
23.(2016·全国3,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
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24.(2015·浙江,32)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25.(2012·海南,29)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      上,授粉后套袋。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   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   条染色体的合子。
(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      分裂。
(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      的方法。
26.(2012·山东,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27.(2020·天津,17)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 基因的表达产物(HMW) 亲 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甲 + + + + -
B1 乙 - + + - +
B2 丙 + - + + -
D1 丁 + - + - +
D2 戊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      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D 8C 9A 10A 11B 12A 13D 14D 15B 16A
5解析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合成氨基酸甲,突变株不能合成氨基酸甲。野生型在基本培养基上能正常繁殖,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繁殖,说明氨基酸甲是野生型大肠杆菌正常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6解析。有些高等植物没有性别之分,也就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C项错误。
11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幼苗丁,幼苗丁顶芽部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为36条,顶芽部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可观察到细胞内有72条染色体;幼苗丁根尖部位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未加倍,此部位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可观察到细胞内有36条染色体,B项正确
15解析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两种变异都可能会对表型有影响,A、D项错误。由于个体乙染色体出现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个体甲缺失了e基因,ee基因型不出现,所以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
16解析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则说明抗病植株X为杂合子,自交若干代后,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渐升高,C项错误
17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18答案(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4)d(5)提前终止 解析(1)因为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所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Ⅲ组子代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1∶3,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分离定律。(3)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脱毛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后代应该出现有毛小鼠。(4)模版连G突变为A,在mRNA中应该是C突变为U,只有d项符合题意。(5)由题中“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数量减少,其原因是蛋白质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19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用秋水仙素处理
20答案(1)GUC UUC 4 a (2)1/4 解析(1)根据题目中信息起始密码子为AUG,可推测出基因M的转录时的模板链为b链,基因R的转录时的模板链为a链;若b链中箭头所指处的碱基由C变为A,则密码子会由GUC变为UUC;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为4个,基因型为RR的植株有丝分裂前、中、后期R基因为4个。(2)M、m和H、h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21答案(1)性状 性状是否分离
22答案(1)遗传(2) 花药 单倍体
23答案(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基因内部,是个别碱基或部分碱基的变化,所涉及的碱基数目往往比较少;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涉及的碱基数目比较多。
24答案(1)纯 (2)多方向性、稀有性 解析(1)自然状态下,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一般不能进行杂交,都是纯合子
25答案(1)雌蕊(或柱头) 22 33 (2)减数(3)组织培养
26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27答案(1)蛋白质的结构(2)1/16 0
解析(1)面筋的强度与蛋白质HMW的种类有关,而蛋白质HMW是题中三对基因表达的产物,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2)由分析可知,亲本小偃6号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1B1D2D2,则F1的基因型为AAB1B2D1D2,而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2B2D2D2,弱筋小麦的基因型为aaB1B1D1D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出,F2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1×1/4×1/4=1/16,没有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