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Word版含答案部分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Word版含答案部分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00: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一、选择题
1.(2022·宁波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核糖核酸、纤维素、ATP及磷脂共有的元素为N和P
C.DNA分子中含有氢键,RNA分子中不含有氢键
D.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2.(2022·山东淄博一模)芥菜等蔬菜在霜冻后食用品质更佳。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产生抗逆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逆反应体现了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B.该变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
C.该抗逆反应引起细胞膜流动性增强、酶活性升高
D.该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3.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为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mol/LNaCl、0.12mol/LCaCl2、0.12mol/LKCl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
溶液 NaCl CaCl2 NaCl+CaCl2 NaCl+CaCl2+KCl
根的总长度/mm 59 70 254 324
下列有关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单盐毒害现象发生在含有非必需元素的盐溶液中
B.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单盐毒害
D.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
4.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如图为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式,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特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尾部对于叶绿素a分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C.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秋天叶片变黄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的
5.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下列有关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性食物中最常见的脂肪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运输
D.日常饮食不要摄入胆固醇以免造成血管堵塞
6.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
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7.人们生活中会涉及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用米饭和馒头等含淀粉多的食品
B.患急性肠炎的患者脱水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及时补充纯水
C.某人出现抽搐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其体内钙离子含量偏低
D.人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堵塞,饮食中应禁止摄入胆固醇
8.苏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饴”是指麦芽糖,“酥”是指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9.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同时水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弱,使氧一端带负电荷,氢一端带正电荷
B.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脂肪结合,这样就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D.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10.“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
B.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
C.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
D.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元素种类相同,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
11.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中③/④的值会降低
B.①与②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
C.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
12.网传:土鸡蛋比普通红皮鸡蛋更有营养。每100g红皮鸡蛋和土鸡蛋的营养成分比较如表,该数据说明(  )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胆固醇 钙 铁 维生素E
红皮鸡蛋 12.8g 11.1g 585mg 44mg 2.3mg 2.29mg
土鸡蛋 14.4g 6.4g 1338mg 76mg 1.7mg 1.36mg
A.土鸡蛋无机盐含量高,更有营养
B.红皮鸡蛋胆固醇含量低,更健康
C.两者均营养不均衡,建议多吃
D.两者均营养丰富,但需适量食用
1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以上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GFAJ-1细菌体内砷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GFAJ-1细菌可利用砷元素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
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
14.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O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15.(2022·重庆长寿区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B.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细胞内的许多反应需要水作为反应物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并能维持细胞渗透压
16.(2022·沈阳高三期末)无机盐是动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2+参与血浆蛋白的组成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Na+、Cl-、HCO和HPO等无机盐离子的参与
C.食物中缺碘可能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应适量食用加碘食物
D.神经细胞内、外的Na+和K+浓度的稳定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兴奋性
17.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
B.控制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需选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
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
18.(2022·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三模拟)糖类和脂质是两类重要的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含有C、H、O、N
B.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是生物大分子
D.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19.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培养液中转化为脂肪后进入脂肪细胞
B.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后,其元素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合成
20.下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高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C.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2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砖红色
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22.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胃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④R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二、非选择题
23.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及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及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3)图2中在7天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C”“N”或“O”)。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22·宁波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核糖核酸、纤维素、ATP及磷脂共有的元素为N和P
C.DNA分子中含有氢键,RNA分子中不含有氢键
D.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核糖核酸、ATP和磷脂元素组成为C、H、O、N、P,纤维素元素组成为C、H、O,故共有元素为C、H、O,B错误;DNA一般为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氢键,但也有DNA是单链的;RNA多数为单链,但tRNA中含有氢键,故DNA和RNA中均可能含有氢键,C错误;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其本质为RNA,不是蛋白质,D错误。
2.(2022·山东淄博一模)芥菜等蔬菜在霜冻后食用品质更佳。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产生抗逆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逆反应体现了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B.该变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
C.该抗逆反应引起细胞膜流动性增强、酶活性升高
D.该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答案 C
3.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为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mol/LNaCl、0.12mol/LCaCl2、0.12mol/LKCl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
溶液 NaCl CaCl2 NaCl+CaCl2 NaCl+CaCl2+KCl
根的总长度/mm 59 70 254 324
下列有关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单盐毒害现象发生在含有非必需元素的盐溶液中
B.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单盐毒害
D.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
答案 D
解析 单盐毒害发生在只含有一种盐分的溶液中,A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混合溶液中时,单盐毒害现象会减弱,这说明单盐毒害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无关,B错误;海水中含有多种盐,而氯化钠溶液中只含有一种盐,故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单盐毒害,C错误。
4.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如图为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式,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特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尾部对于叶绿素a分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C.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秋天叶片变黄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的
答案 B
解析 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Mg,都属于大量元素,没有微量元素,A错误;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有利于固定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错误;秋天叶片变黄不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也有可能是秋天温度下降,胡萝卜素合成增加导致,还有可能是叶绿素降解加快或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增加等原因,D错误。
5.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的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下列有关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性食物中最常见的脂肪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运输
D.日常饮食不要摄入胆固醇以免造成血管堵塞
答案 B
解析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即属于脂质,A错误;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胆固醇在人体内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应适当摄入,D错误。
6.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
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所以光合作用的开始在c点之前,A错误;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会转变成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ab段种子干重增加,B、C错误。
7.人们生活中会涉及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用米饭和馒头等含淀粉多的食品
B.患急性肠炎的患者脱水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及时补充纯水
C.某人出现抽搐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其体内钙离子含量偏低
D.人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堵塞,饮食中应禁止摄入胆固醇
答案 C
8.苏轼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饴”是指麦芽糖,“酥”是指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 A
9.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同时水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弱,使氧一端带负电荷,氢一端带正电荷
B.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脂肪结合,这样就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D.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答案 B
解析 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C错误;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代谢旺盛,D错误。
10.“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
B.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
C.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
D.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元素种类相同,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
答案 D
解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但无机环境中的某些元素不存在生物体内,D错误。
11.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中③/④的值会降低
B.①与②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
C.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
答案 D
解析 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A错误;②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种子为新个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萌发过程中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D正确。
12.网传:土鸡蛋比普通红皮鸡蛋更有营养。每100g红皮鸡蛋和土鸡蛋的营养成分比较如表,该数据说明(  )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胆固醇 钙 铁 维生素E
红皮鸡蛋 12.8g 11.1g 585mg 44mg 2.3mg 2.29mg
土鸡蛋 14.4g 6.4g 1338mg 76mg 1.7mg 1.36mg
A.土鸡蛋无机盐含量高,更有营养
B.红皮鸡蛋胆固醇含量低,更健康
C.两者均营养不均衡,建议多吃
D.两者均营养丰富,但需适量食用
答案 D
解析 土鸡蛋钙的含量高于红皮鸡蛋,但铁的含量低于红皮鸡蛋,故不能说明土鸡蛋的无机盐含量高,A错误;虽然红皮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低于土鸡蛋,但其脂肪含量高于土鸡蛋,故不能说明红皮鸡蛋更健康,B错误;两者的营养成分有差异,可以交叉食用,但要适量,C错误。
1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以上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GFAJ-1细菌体内砷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GFAJ-1细菌可利用砷元素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
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 C
解析 糖类不含磷元素,C错误。
14.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O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答案 D
解析 P、Mg、S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表格元素含量是干重,干重情况下,由于玉米细胞内纤维素和淀粉等糖类物质较多,故细胞中O元素比例较高,即O多不是因为含水多,B错误;含量多和含量少都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不应依据含量的多少来区别重要与否,C错误;细胞中蛋白质含有N元素,而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多时,N元素的含量就相对较多,D正确。
15.(2022·重庆长寿区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B.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细胞内的许多反应需要水作为反应物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并能维持细胞渗透压
答案 D
解析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但不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错误。
16.(2022·沈阳高三期末)无机盐是动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2+参与血浆蛋白的组成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Na+、Cl-、HCO和HPO等无机盐离子的参与
C.食物中缺碘可能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应适量食用加碘食物
D.神经细胞内、外的Na+和K+浓度的稳定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兴奋性
答案 A
解析 Fe2+参与血红蛋白的组成,A错误。
17.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
B.控制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需选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
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前,A项错误;此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和培养条件等,B项错误;由于培养的是植物,故此实验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
18.(2022·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三模拟)糖类和脂质是两类重要的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含有C、H、O、N
B.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是生物大分子
D.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答案 D
解析 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构成,A错误;只有糖类中的多糖和脂质中的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只有多糖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糖类和脂质是含碳有机物,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D正确。
19.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培养液中转化为脂肪后进入脂肪细胞
B.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后,其元素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合成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之后转化为脂肪,A错误;葡萄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B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的H较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消耗,D错误。
20.下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高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C.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答案 C
解析 种子形成过程中,糖类逐渐转化为脂肪,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A错误;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B错误;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故不会导致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D错误。
2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砖红色
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答案 B
解析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加热,A错误;番茄本身为红色,颜色会干扰还原糖的实验结果,D错误。
22.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胃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④R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3.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及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及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2)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失活
24.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3)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5.如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3)图2中在7天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C”“N”或“O”)。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2)苏丹Ⅲ 橘黄 (3)O 该阶段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减少 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 (3)在种子萌发前一段时间干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第7~10天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减少;第11天后,种子干重的增加只能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