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19: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3、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爆竹


诗歌鉴赏
—咏物言志诗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概念理解:
咏物诗:
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 ___________ 。
客观物象(山川河岳、草木虫鱼)
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蝉》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
形式标志
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余杭四月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咏物
写景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咏物诗特点
咏物诗常见歌咏对象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泊等意义,是隐者的象征。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清高自守,不慕荣华
矢志不渝的爱国志向
正直不屈,刚正不阿
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虽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因此,蝉常常指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咏物诗常见歌咏对象
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兰花:以香取胜,色泽宜人,迎寒怒放,风姿潇洒,品格高洁。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例:陶渊明在《饮酒·幽兰生前庭》“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把兰比作高洁的隐士;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当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表明了自己俊雅脱尘、孤高的心迹和晚节。表明了自己愤世嫉俗、不与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兰花多生于静谷,且内敛神秘而灵动慧洁,因而世人又赋予它们“空谷佳人”的美誉,“蕙质兰心”亦成为品评女子心性纯善温雅的审美标准。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例:《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咏物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①托物言志:咏物诗最常采用的手法,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物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②对比:通过他物与此物的对比,更加反衬出歌咏对象的品质。
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③拟人: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
例: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④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诗人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例: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咏物诗常见情感主旨
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中常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例: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人感叹菊花开不逢时,决心改变它的处境。寄托了诗人欲改革现实,施惠人间的理想与抱负,感情豪壮。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例: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表面上写蝉饮清露,居疏桐,不借外力而蝉声远传。实是采用比兴手法,以物自况(自喻),通过蝉的高洁形象,比喻人(自己)品格的高尚。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表面写松树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联系杜荀鹤一生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终未酬志可看出,作者以物自喻,表达对自己虽有凌云志,却无人赏识的哀叹。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例: 官仓鼠 晚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为何会有恃无恐呢?诗人故意一问,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1.表达个人喜好和赞美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物的特点 高标格和情韵之美
寄托的情感 对牡丹的偏爱与赞颂
艺术手法 反衬,拟人
2.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艺术手法 拟人,对比,象征
3.表达个人品质与志向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艺术手法 对比,双关
4.表现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玄鬓,指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物的特点 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 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5.借事物讽喻社会中某些小人或统治者等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劚,zhú,掘、砍
物的特点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寄托的情感 讽喻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艺术手法 对照(反衬)
5.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艺术手法 对比
咏物诗思想内容
(2)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壮志,或抒写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感受。
(4)厌恶官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1)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3)表现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5)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如何鉴赏咏物诗?
鉴赏四步法
一、找

二、看
特点
三、析
品格
四、悟
志趣
找物:
看特点:
析品格神韵:
悟志趣:
石灰
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
坚强不屈、无惧死亡、高洁的情操。
坚强不屈,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竹 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何鉴赏咏物诗?
物 特点 品格神韵 志趣
卜算子·咏梅
竹石

断桥边、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香如故”
境遇凄惨、孤苦无依、不慕虚荣、与世无争、胸怀坦荡、永远保持着高洁的人格、清白的操守
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竹石
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
顽强、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
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紧扣文本分析。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关注艺术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写了什么物—物的特点—写了什么人—人的情感
(艺术手法)
方法总结: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之时。
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清华人语
患难人语
牢骚人语
绝望呐喊之蝉
窘迫无援之蝉
清雅华贵之蝉
拓展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拓展练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1、事物特征: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2、所言之志: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士考试,不中。
1、事物特征:
在百花凋谢后,菊
花盛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拓展练习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拓展练习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拓展练习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