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五 《3.分数加、减计算及应用练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五 《3.分数加、减计算及应用练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5 20: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加、减法及其应用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简单估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结果;
2.了解特殊关系的分数加减计算时的规律,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特殊关系的分数加减计算时的规律,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明确内容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今天这节课重点练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计算发现一些规律,并且能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试一试
计算下面各题
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让个别同学说一说怎样计算,公分母是多少?
学生:第一个找出6和9 的最小公倍数18,分别通分后再计算……
(也许会有人不是用最小公倍数通分的,是两个分母的倍数,计算结果也是正确
的,这时候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下两种方法,总结发现利用最小公倍数可以少做一
步约分)
提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板书:先通分,后计算)
3、 议一议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完成下面三题。并根据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 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思考:
1.每组里加、减的两个分数,有没有什么特点?
2.每组里各个算式的得数跟算式中的两个分数有没有什么关系?
3.比较这些算式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交流: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学生:分母是相邻的两个数或者是互质的两个数(总结下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因数的是1),结果中的分母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结果中的分子是原来的分母想加或相减。
教师最后总结结论:
分母只有公因数1,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或差。
追问:你可以出一个题目利用这样的规律来解决么?好,同桌之间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说明:我们在计算中发现了规律,按规律计算就比较方便。所以学习数学时就要注意能发现规律。让发现的规律成为方法,就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师:相信大家都掌握了这个规律,现在老师也来出个题考考大家:
生:可能会直接用规律,但发现不对。
师:怎么不对了呢?
生:最后还要约分或者说分母的公因数不是1
师:规律还可以用么?
生:可以,但是要多一步约分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们用一般方法做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分母是24,但是用规律的话就是48,不是最小公倍数了,可以做,但是会多一步约分。
师:是呀,发现规律也可以用,但是也没有那么方便了。所以在实际的计算中,大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师:接下来独立完成这三组计算
师:这几题中有没有能直接写出得数的?
生:有......
师:那剩下的请同学们笔算一下。
学生计算、比较,教师巡视。
师:请你说一说这里每组计算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
四、估一估
先估算哪几题的得数大于,再计算。
让学生观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说明每题的思考)
中 已经大于
换成 得数也小于
小于 ,就算把 换成 ,然后 得数也比 大
比1小, 一定小于
4、 走进生活
1. 汽车故障警示牌的边长大约是分米,求这个警示牌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得数)为什么这样算?
2.超市的一个货架上摆放着4种蔬菜
(1) 青菜和黄瓜的摆放面积大约共占货架的几分之几?番茄和胡萝卜的面积呢?
学生观察,将每种蔬菜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记录在图上。
交流:各占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看的?(统一数据)
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得数(板书算式、得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你能说说这里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吗?
五、小结: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