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5 19: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浙江省青田县农业的“稻鱼共生”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景观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1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
1
区域整体性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表现:区域要素可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区域整体性
1
1
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要素。
区域整体性
1
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河回村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河回村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区域整体性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表现:区域要素可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区域整体性
1
思考:区域地理各要素有什么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怎么形成?
区域要素的相互作用
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人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与人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
区域整体性
思考:说出以下图片反映出来的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捕鱼
采矿
风能发电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区域要素的相互作用
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区域整体性
1
分析探究一: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
1.“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的。
2. 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3. 依托“稻鱼共生”这张名片,你认为青田县该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分析探究一: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
1.“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的。
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提供肥料;稻鱼共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体现了区域整体性。
分析探究一: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的。
2. 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山峦起伏,注排水方便。
分析探究一: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的。
3. 依托“稻鱼共生”这张名片,你认为青田县该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做好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农产品稻米和鱼的品质;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做强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产业。
分析探究二: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和作用
分析探究二: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阿曼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淡水资源奇缺。
法拉吉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
分析探究二: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这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
分析探究二: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3.法拉吉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和作用
法拉吉分布地区的各区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尤其是严格的用水制度,保持人水协调,使得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思考:
为什么四川外出务工人员会选择广东省和江浙一带呢?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有何关系?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水文—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
生物—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区域关联的影响
变化
区域间要素流动
种类
方向
强度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的发展
改变
影响
分析探究三: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稻鱼共生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虽然稻田养鱼能够节省劳动力,但是稻田养鱼劳动力不能脱身,人力投入相对较大,因此效益比较低,这是稻田养鱼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和工业效益差距的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必然趋势。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1.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分析探究三: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农民收入增加。
2.指出产生上述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影响:短期内提高稻鱼产量,农民收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但长期来看,农产品品质下降,同时不利于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等。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市场需求扩大;农业技术的进步。
课堂小结
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
区域要素
区域差异
区域自然要素
区域人文要素
区域整体性
区域关联性
基础
因地制宜
我们要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充分考虑区域内各要素的综合作用和区域间的关联以及他们的发展变化,做到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