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阿长与》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阿长与》同步训练(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5 21:15: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奔丧(sàng) 迂(yū)腐 取缔(dì) 诘(jié)问
B.蹒(pán)跚 颓(tuí)唐 凹凼(dàng) 尴(gān)尬
C.交卸(xiè) 惧惮(dān) 惶(huáng)急 愧怍(zuò)
D.滞(zhì)笨 晶莹(yíng) 焦灼(suó) 伎(jì)俩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3.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之一的张桂梅,发言时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员每天正在做的事情,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如此崇高的荣誉。戴着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A.:“ , ”! B.,“ 。 ”!
C.,“ , !” D.:“ 。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C.江边垂柳,婀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王威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6.小强同学为学校的草坪拟了几条警示牌标语,其中表达不太好的一项是( )
A.我送大家一片绿,大家送我一份爱。
B.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C.小草有情,罚之无情。
D.我在朝你微笑,你怎么还舍得踩我。
二、综合性学习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开阔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校团委决定举办“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近年来,各图书馆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公益展览、公益讲座等活动,河南省图书馆“一座难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此困境,省图书馆特别推出了“环球云旅行,宅家游世界”线上活动,通过精彩的视频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环球“云旅行”。同时,通过数字阅读资源展示,推出了“知识胶囊”和馆内自建资源《戏曲动漫》《中原姓氏文化研究》等微视频以及精选电子图书,内容涵盖历史、生活、国学、心理、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河南省地域特色文化的讲述,深入浅出、直观生动,让受众如临其境。
【材料二】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书局已相继打造了7家校园阅读中心,不仅能满足在校师生免费阅读和学习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学生家长及周边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大河书局将一如既往地履行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力建设好校园阅读中心,助推书香中原建设。
(2)为了使此次主题活动形式更加丰富,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两个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形式。
活动一:举行“我为书香点个赞”演讲比赛
活动二:演绎“书香伴我行”情景剧
活动三: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童年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怀念,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富有趣味。
B.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
C.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表现,活画出一个可感可亲、鲜活生动的阿长形象。
D.本文言简义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了阿长社会地位卑微,不受尊重,也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做了铺垫。
B.阿长来询问《山海经》的事,“我”觉得“她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表明“我”对阿长还是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她也许能帮“我”买来《山海经》。
C.文中“我”认为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里作者大词小用,以孩童的口吻发出了心底热烈、真诚的赞美。
D.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深沉的叙述中饱含同情悲悯,更有惭愧歉疚。
(3)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妙处?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另一条路
①那年,我还在上中学,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已辍学回到了农村。这意味着在这块贫瘠之地,我将与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何去何从?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比任何人的心情都焦虑,她为了我的出路想尽了办法。元宵节一过,我就跟着邻村的符师父当学徒,羼弱的手握起了斧头。一接触这木工活儿,我就发现难学,它与数学是成正比的,尺寸都要算得精确,一旦有误就毁了木料。我数学向来差,所以学起这门手艺来感觉很吃力。
③春种后,我跟着师父折回县城,揽上了县图书馆的活儿,在那儿打桌椅、书架、资料柜。每每干起活儿来,我总是心不在焉,对这门手艺索然无味,倒是那架子上琳琅满目、散发着油墨清香味儿的图书诱得我心旌摇荡。一次,师父出去办事,我像风一样奔向隔壁的“书库”,找到《封神演义》席地而坐,读着读着,居然忘记我是从木工车间“偷”着出来看书的,直到快下班的时候,师父回到木工车间见不到我的人影,就不假思索直奔“书库”抓我。师父先是横眉冷对,然后暴风骤雨般数落我。
④面对师父的数落,我自然是无话可说。母亲辛苦供儿学艺,她老人家寄托了多少希冀,我对不起母亲。然而,我对文学书籍却上瘾了。每次我都提“上岗”,打开图书馆的门,我的“第一要务”不是去木工房而是去阅览室,古典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我爱看的书籍太多了,真是灿若繁星啊!见缝插针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我是来学木匠的,不能太过分哩!我与图书馆的王阿姨套起近乎来,把想看的书借回家里慢慢消化。
⑤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走另一条路的冲动,借助知识的力量让自己蜕变。不久,我跃跃欲试,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诚惶诚恐地寄到一家编辑部,出乎意料地被发表了。
⑥家人,还有师父都喜出望外,师父一改以往的冷漠,说:“我徒弟还是有出息啊,居然会写文章了,稀罕!稀罕!”图书馆王阿姨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温啊,你在我这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呀,像你这样的土秀才可有用武之地了,宣传部在向全县社会青年选调乡镇报道员,要考试,不如你去报个名试一试。”
⑦我报了名,在随后的两百余人的角逐中,我以90分的成绩斩获全县第五名。不久,橄榄枝向我伸来,那是1992年,春和景明的日子,我拿着盖有县委宣传部大红印的通知前往三十公里外的乡人民政府报到,整个旅途,我都是幸福的笑着,大有范进中举般的血脉贲张——命运啊,我战胜了你!
⑧报到那天,母亲买来了万响爆竹送我出门,嘱咐道:“我真的没想到你自己走出了一条路,而这条路到现在我们村也没有谁走出,你行啊!原本逼着你去拿斧头学木匠,木匠没学到,倒学到了拿笔杆子写文章,今后你要把这条不同于别人的路走好,走到底……”
⑨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乡政府工作,所从事的宣传报道业务游刃有余,每年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几年后,县里下达到镇政府的唯一一个“转编”指标就给了我,从一个“乡办干部”转为省招聘干部,一夜之间成了体制内的正式干部。我告别了做了八年的乡镇工作,踏进了县电视台那幢通窗玻璃的大楼,在这里开启新征程。因文字功底扎实,业余时间还进行文学创作,在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作品有一百多万字。
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小木匠、小农民南辕北辙地,终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另一条路”。
(作者:温谈升。有删改)
(1)请结合本文内容,从“我”的角度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 _____→“我”被母亲送去学木匠活儿→②_____→“我”写的一篇报告文学被发表→③_____“我”去乡人民政府报到前被母亲叮嘱要走好自己的路→④_______
(2)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请以第⑧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本文两次写到图书馆王阿姨,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10.根据要求答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③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④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⑤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⑥“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⑦“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⑧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⑨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⑩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
第三件事: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此题重在考查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A项中“奔丧”的“丧”读sāng;C项中“惧惮”的“惮”读dàn;D项中“焦灼”的“灼”读zhuó。故答案为B。
2.B
B.《热风》是杂文集,不属于散文集;
故选B。
3.C
A. 诩诩如生——栩栩如生。B. 遇昧落后——愚昧落后,和协一致——和谐一致。D.真情实义——真情实意。
4.D
第一空:前面有“说”,后面是张桂梅说的原话,故应用冒号和前引号。
第二空:“戴着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受到莫大的鼓舞”语义表述完整,故应用句号。
第三空:“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表达了张桂梅强烈地为教育献身之意,语气强烈,应用叹号。此时话语结束,叹号后加后引号。
故选D。
5.D
A.两面对一面;将“有没有”改为“有”;
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或是将“才”改为“就”;
C.表意重复;将“停下脚步”或“驻足”删去;
故选D。
6.C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表达。
C.不太好,“罚之无情”让人看起来反感,不得体;
故选C。
7.(1)示例:河南省通过多种渠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示例:①举办“促我成长的那本书”分享会;②举办“书香浸润心灵”故事会。
8.(1)A
(2)B
(3)①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与主要事件(或:交代了本文内容的关键人物和事物);
②将普通劳动妇女“阿长”与先秦古籍《山海经》相提并论,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奇妙的幽默意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1) “我”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辍学 “我”在县图书馆做工时,对文学产生兴趣 “我”报名参加乡镇报道员选调取得好成绩 “我”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另一条路”
(2)示例:叙述(描述)语言朴实自然。“母亲买来了万响爆竹送我出门”一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表现了母亲在儿子终于博得一条出路时的欣喜之情,蕴含着生活的温情。
(3)第一次写王阿姨是为了表现“我”爱读书;第二次写王阿姨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为“我”报名参加乡镇报道员选调做铺垫。
(4)示例一:将“我”觉得需要精确计算尺寸的木匠手艺是索然无味的与对图书馆中琳琅满目的文学书籍上了瘾作对比,突出“我”对文学的喜爱,为后文写“我”有了走另一条路的冲动作铺垫。
10.(1) 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2)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爱美的人;心灵手巧,勤劳;懂得感恩,善良;知足常乐的人
(3)①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当“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
②景物描写,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
(4)示例一: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香樟树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香樟树又象征着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女店主;标题“香樟树下”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