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座位号
八年级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四部分,共8页,计34题。总分值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醒: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沉着答卷。)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信笺jiān 不禁jīn 踱步duó 踉跄qiàng
B.装潢huáng 揩净jiē 怅然chàng 杀戮luè
C.摄取shè 反刍chú 发酵jiào 砥砺lì
D.提防dī 觊觎jì 谦逊xùn 佞臣nì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的是 ( )(2分 )
A.奴颜媚骨 先发治人 并无二致 不厌其繁
B.名不副实 词不达意 明查暗访 不卑不抗
C.扑溯迷离 风餐露宿 风姿绰约 春水盈塘
D.翘首以盼 风骨凛然 三缄其口 比肩继踵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文静娴雅,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看雨后碧蓝的天空,顿觉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B.即使日本一再美化侵略罪行,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
C.我们都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5、名著知识填空:(3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喉咙”、创作了不朽乐曲的音乐家 又何尝不是?
6、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
(a)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b)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7、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你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6分)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两句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词,并加以品析。
歌词:
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下面空缺的句子请你补充完整。(13分)
①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②《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③贾岛和韩愈曾经有一段以文会友的佳话,流传下来的名句是:“ ,
。”流传下来的一个词语是 。
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诗句“ , 。”描写了山村优美的景色。“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9、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1) ;(2) 。
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一)(14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注音并解释:(4分)
缥: 湍: 邈: 戾:
11、翻译:(4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____ ___ __
__ 。(2分)
14、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能 谤 讥 于 市 朝 闻 寡 人 之 耳 者 受 下 赏。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时时而间进 ( )
17、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2分)
18、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19、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4题。(12分)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地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都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⑥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20、以上文段选自我国当代作家 写的《黄山记》(1分)。
21、 阅读以上文段,写出作者游踪(3分)。
答:温泉宾馆— — — — — —阎王坡—小心壁—
22、文章写登山经过,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这样写对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23、哪句话是第⑥自然段点睛的句子?(2分)
答:
24、试比较“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与“感谢那些黄山石工,他们让峭壁退让了,他们让险处回避了”。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较好?为什么?(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5—29题。(12分)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25.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0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6.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3分)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7.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2分)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钟敬文《读书与思考》,回答30---33题(9分)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3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31.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答: 32.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2分)
答: 33.从选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3分)
答:
。
四、作文(35分)
34、一个好习惯,无论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
请以“ 好习惯”或“好习惯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5
6
金塔县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座位号
八年级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四部分,共8页,计34题。总分值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醒: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沉着答卷。)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信笺jiān 不禁jīn 踱步duó 踉跄qiàng
B.装潢huáng 揩净jiē 怅然chàng 杀戮luè
C.摄取shè 反刍chú 发酵jiào 砥砺lì
D.提防dī 觊觎jì 谦逊xùn 佞臣nì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的是 ( )(2分 )
A.奴颜媚骨 先发治人 并无二致 不厌其繁
B.名不副实 词不达意 明查暗访 不卑不抗
C.扑溯迷离 风餐露宿 风姿绰约 春水盈塘
D.翘首以盼 风骨凛然 三缄其口 比肩继踵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文静娴雅,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看雨后碧蓝的天空,顿觉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B.即使日本一再美化侵略罪行,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
C.我们都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5、名著知识填空:(3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喉咙”、创作了不朽乐曲的音乐家 又何尝不是?
6、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
(a)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b)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7、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你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6分)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两句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词,并加以品析。
歌词:
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下面空缺的句子请你补充完整。(13分)
①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②《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③贾岛和韩愈曾经有一段以文会友的佳话,流传下来的名句是:“ ,
。”流传下来的一个词语是 。
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诗句“ , 。”描写了山村优美的景色。“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9、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1) ;(2) 。
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一)(14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注音并解释:(4分)
缥: 湍: 邈: 戾:
11、翻译:(4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____ ___ __
__ 。(2分)
14、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能 谤 讥 于 市 朝 闻 寡 人 之 耳 者 受 下 赏。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时时而间进 ( )
17、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2分)
18、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19、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4题。(12分)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地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都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⑤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⑥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20、以上文段选自我国当代作家 写的《黄山记》(1分)。
21、 阅读以上文段,写出作者游踪(3分)。
答:温泉宾馆— — — — — —阎王坡—小心壁—
22、文章写登山经过,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的情形?这样写对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23、哪句话是第⑥自然段点睛的句子?(2分)
答:
24、试比较“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与“感谢那些黄山石工,他们让峭壁退让了,他们让险处回避了”。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较好?为什么?(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5—29题。(12分)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25.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0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6.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3分)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7.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2分)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2分)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钟敬文《读书与思考》,回答30---33题(9分) 读书与思考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3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31.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答: 32.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2分)
答: 33.从选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3分)
答:
。
四、作文(35分)
34、一个好习惯,无论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
请以“ 好习惯”或“好习惯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