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联考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在工商机构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市民也参加了罢工。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人社会底层,连乞
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这种
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B.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动摇了南京政府统治
2.“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参加“一大”的
13位代表,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积极投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材料主要体现了
()
A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B.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的精神
C.自我评判自我扬弃的精神
D.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3.毛泽东诗词《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
真忙。”当时进人上杭的军队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解放军
4.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某些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1923年6月至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1921年7月
1923年6月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1934年9月
1937年1月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A.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建立
B.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开辟
C.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右图所示报刊信息,反映了(
)
全
A.北洋军阀政府宣告成立
i。
大
B.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酷[际凝
C,武汉革命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5
D.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九校)联考半期考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22-03-372A·
1934-1936年
中国工农红不
长征示窟图
A①
B.②
C.③
D.④
7.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
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促使中国共产党做出承诺的主要
原因是()
A.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C.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D.共产国际的指示
8.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
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
9.1938年10月,“为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日本推行了所谓的军票一体化工作,即从1938年
11月1日起,在华中占领区实施军票化,军票既没有正式的发行机构,又没有发行保证。日
本推行军票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华经济掠夺以支撑战争
B.打击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
C.摧毁中国金融以迫使中国投降
D.把中国经济纳人战时体制
10.“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
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1.罗斯福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
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其意在强调()
A.日本侵略计划野心勃勃
B.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
C.大东亚共荣圈即将形成
D.国民政府有投降危险
12.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大盘散沙的死中
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国际力量的支持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日本资源的匮乏
【(九校)联考半期考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22-03-372A‘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联考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
2
3
5
6
7
9
10
B
A
A
C
D
B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B
D
D
A
D
C
D
21
22
23
24
25
C
A
A
D
B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2分,29题6分,共50分)
26.(1)缺陷: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2分)
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很广(或群众基础广泛):(2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
(2分)
(2)事件: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大革命)。(2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2分)
(3)作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
原则:“三三制”原则。(2分)
27.(1)经济状况:1952年底,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2分)
经济措施: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米棉之战”;“银元之战”;统一国家财政经
济。(4分,任写两点即可)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增速快。(4分)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分)
(3)举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3分)
城市: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增强企业活力、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3分)
28.(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6分)
(2)现实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4分)
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29.示例
政治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1954年,首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构建起包括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这些
举措,使得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基
础,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分,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
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只写史实不超过4分)
【(九校)联考半期考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22-03-37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