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学年度下学期 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3.《我的老师》
班级:
姓名:
备课人员:牛抗美 仇文娟 张社华 任李娟 张会莹 邓晓旭 贾金泉
主备人:任李娟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习难点】
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名言积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教法学法】
运用三步读书法自主学习:第一步初读理解(快速阅读,做书间笔记,分析内容,归纳中心。);第二步质疑析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第三步,归纳小结。
【自主学习】
1.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⑴ ①kè( )瓜子 ②打kē( )睡 ③kē( )破了头
⑵ ①字条juǎn( )着埋在香炉里 ②发juàn ( )子
③入场quàn( )
2.给加线字注音。
①相似( ) ②死了似( )的 ③褪( )色 ④细腻( )
3.走进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3)你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
【合作探究】
1.品读语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分析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对这段文字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B.蔡老师爱学生,师生之间亲密融洽
C.学生喜欢蔡老师
D.学生非常顽皮,老师对他很宽容
3.“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句话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2.文中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拓展延伸】
1在一味提倡理解,尊重,保护学生的今天,如何看待蔡老师对学生的“打”和批评?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旋即( ) 教诲( ) 炽热( ) 半晌( )
痣( ) 卜问( ) 时辰( ) 褪色( )
2.填空
(1)本文作者( ),是当代著名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 。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
3.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
4.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 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
16.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假打学生 仿师写字
教学生跳舞 爱的赞歌
观蜂尝蜜 师 生
歌调谈诗 爱的心语 梦里寻师
排除纠纷
【课后反思】
2012—2013学年学年度下学期 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3.《我的老师》
班级:
姓名:
备课人员:牛抗美 仇文娟 张社华 任李娟 张会莹 邓晓旭 贾金泉
主备人:任李娟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习难点】
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名言积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教法学法】
运用三步读书法自主学习:第一步初读理解(快速阅读,做书间笔记,分析内容,归纳中心。);第二步质疑析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第三步,归纳小结。
【自主学习】
1.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⑴ ①kè( )瓜子 ②打kē( )睡 ③kē( )破了头
⑵ ①字条juǎn( )着埋在香炉里 ②发juàn ( )子
③入场quàn( )
2.给加线字注音。
①相似( ) ②死了似( )的 ③褪( )色 ④细腻( )
3.走进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3)你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
【合作探究】
1.品读语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分析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对这段文字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B.蔡老师爱学生,师生之间亲密融洽
C.学生喜欢蔡老师
D.学生非常顽皮,老师对他很宽容
3.“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句话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2.文中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拓展延伸】
1在一味提倡理解,尊重,保护学生的今天,如何看待蔡老师对学生的“打”和批评?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旋即( ) 教诲( ) 炽热( ) 半晌( )
痣( ) 卜问( ) 时辰( ) 褪色( )
2.填空
(1)本文作者( ),是当代著名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 。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
3.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不自觉、不觉得、不由得、由不得、恨不得)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想念、纪念、怀念、牵挂、牵连)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帮助、援助、救助、支持)
4.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 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
16.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假打学生 仿师写字
教学生跳舞 爱的赞歌
观蜂尝蜜 师 生
歌调谈诗 爱的心语 梦里寻师
排除纠纷
【课后反思】